“杜寨遺址公園里邊荒草叢生,公廁不能用里邊隨地大小便很多,什么時候可以交付大眾使用呢?廁所啥時候可以投入使用,讓美好公園真正美好起來?”近日,市民張先生向鄭州發布·鄭在辦“城市服務臺”留言,對高新區杜寨遺址生態文化公園的交付開放充滿期待,希望盡快發揮該公園的休閑功能,讓更多游客了解該區域獨有的歷史文化。
杜寨遺址公園里雜草叢生
這里記錄著仰韶文化的故事
杜寨遺址地處鄭州西北部郊區的丘陵區,20世紀80年代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時被發現,是有著幾千年歷史的仰韶古文化遺址,對于研究中華文明史有重大意義,其作為鄭州研究仰韶時期生活狀況及歷史變遷的重要實物,一直被鄭州市人民政府列為重點保護項目。
2009年,鄭州市人民政府將杜寨遺址作為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鄭州市人民政府再次對杜寨遺址保護區進行規劃調整,雙湖科技城杜寨遺址公園應運而生,不僅延續了城市的寶貴記憶,更是讓仰韶文化與現代對話,在保護文化的同時滿足了市民的休閑娛樂需求。
2018年2月,鄭州市人民政府印發《2018年鄭州市生態保遺工程專項實施方案》,至2020年謀劃建設遺址生態文化公園75處、完成生態綠化面積5萬畝。其中,2018年鄭州市生態保遺工程任務分解詳表中顯示,“高新區有后莊王遺址、東趙遺址、西連河遺址、杜寨遺址”。
公園內部缺少管理
9月21日上午,記者對杜寨遺址生態文化公園的現狀進行查看,由青梅街進入杜寨遺址生態文化公園,可見內部草木生長茂盛,但部分步道被雜草野花占據;公園中部的衛生間仍處于封閉狀態;進入該區域的道路也被野草隔斷,公園內用于介紹仰韶、龍山、半坡等歷史文化內容的展廊內還有垃圾積存;寫有公園名稱的金屬牌子已布滿銹痕。
“南邊有臺階直接通到湖畔花園小區的幾個小門,要是衛生間開放,夜間路燈能亮起來,以后早晚都能到公園運動健身了。”市民劉女士說,杜寨遺址生態文化公園修建多年,內部草木需要進行修整,衛生間和路燈等設備需要完善和開通。
尚未移交綠化部門進行管理
遺址公園建設既改善人居環境,又保護歷史文化底蘊,讓歷史文化與現代生活融為一體,讓市民可以在家門口一邊逛公園一邊看文物遺址,那么網友關注的杜寨遺址公園的建設和管理到底咋樣呢?
昨日上午,記者就杜寨遺址生態文化公園的建設及管理情況聯系高新區溝趙辦事處,工作人員表示,該公園確實屬于辦事處轄區,但公園的建設和移交均不通過辦事處,目前并不在辦事處的管理范圍之內。
記者又聯系高新區城管局綠化科,工作人員表示,該公園的牽頭單位為規劃部門,目前并不清楚公園的建設進展及驗收情況,如果驗收移交后綠化人員將進行管理。
隨后,記者將此情況反映給12319住房和城鄉建設服務熱線,工作人員表示將聯系相關部門核實后進行處理。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汪永森 實習生 安欣欣 文/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