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在中華大地誕生后,逐步融入中華先民的生活,成為現代人了解和探索古代人類生活、文化與歷史進程的重要遺存之一 。
中秋、國慶期間,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精心設計7個與陶瓷文化有關專題篇章,通過知識問答的形式,帶觀眾學習、了解陶瓷文化;9月29日至10月1日將分別設置“月桂之約”、“青瓷雅韻”、“盛世繁華”三場活動,帶觀眾制作宋金風格插花瓶、繪唐代“寶相花紋”,同時還能吃月餅、品香茗,在博物館度過愉快假期的同時,打開一扇學習中華文化的“陶瓷之窗”。
三天三場活動帶你“動手”
9月29日下午,在“月桂之約”活動期間,主講人將在博物館多媒體廳圍繞“明代紫砂壺及青花杯”為觀眾介紹器物造型及青花紋樣,由觀眾創意繪制“月下品茶圖”,在品嘗中秋月餅的同時,品桂花香茗。9月30日“青瓷雅韻”活動帶領觀眾參觀并講解《青韻流光--張公巷窯前四次發掘成果展》,隨后圍繞“宋金青釉盤口折肩瓶”,為觀眾介紹器物造型特點、帶觀眾尋找古畫中的花器,還能在老師的輔助下手工粘土制作插花器。10月1日的“盛世繁華”活動將帶領關注參觀并講解《大河上下--黃河流域陶瓷精品展》,隨后圍繞“唐代三彩寶相花盤”,為大家介紹唐三彩知識及寶相花紋的意義,并在老師的輔助下,由參與者創意繪制“寶相花紋”。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營造濃厚的愛國主義氛圍,10月1日當天,該博物館還將邀請觀眾為新中國成立74周年錄制“慶生華誕獻祝福”視頻。
兩大主題活動陪你過節
據介紹,今年“雙節”期間,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精心設計了“陶冶中國——答題贏紀念品”“我在博物館里畫文物”兩大主題活動。在答題環節,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按假期時間分彩陶文化之仰韶文化篇、彩陶文化之馬家窯文化篇、商代白陶篇、原始青瓷篇,漢代釉陶、灰陶篇,“紅綠彩”篇、唐三彩篇、“琺華彩”篇等,在博物館參觀的時候到指定地點抽取問題并回答,回答正確即可贏取紀念品。“我在博物館里畫文物”活動則邀請觀眾自主通過挑選館內文物印章,在博物館中尋找對應文物,并畫出自己心中文物的樣子,利用繪畫語言表現心目中的文物之美,在藝術創作中加深對文物與文化的理解。
兩大展覽生動呈現陶瓷文化
仰韶彩陶文化有什么特點、原始青瓷最早出現在什么年代、如何欣賞唐三彩藝術?……作為文明的重要發源地,黃河流域先民創造的燦爛文化成為中國古代文明中最閃耀的群星之一。這其中,陶瓷成為古代文明的重要載體和史前物質文化的具體體現。一部中國陶瓷發展史,也是一部中華文明不斷創新、連綿不絕的活態發展史。
在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大河上下——黃河流域陶瓷精品展”精品林立,近百件各具特色的展品從陶瓷角度生動展現了中華文明的發展進程,仰韶彩陶盆、原始青瓷、隋白瓷、唐三彩等精美展品令人大開眼界,帶觀眾領略黃河流域陶瓷文化的燦爛輝煌。
雙節期間,“青韻流光——張公巷窯前四次發掘成果展”也將繼續在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展出。作為張公巷窯遺址考古發掘成果首次集中展出,展覽開幕后引起了陶瓷考古界、藝術愛好者以及普通觀眾紛至沓來。觀眾在這里不僅可以看到張公巷窯的青釉產品及制作工藝,還能看到遺址出土的其他時期瓷器;不僅可以飽覽張公巷窯超高的藝術水平,還能了解唐宋元明時期汝州居民日常用瓷的生動面貌。
據工作人員介紹,廣大市民可關注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參與陶瓷知識答題贏取紀念品,并獲取活動最新信息。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成燕 通訊員 李紅新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