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日深紅暖見魚。魚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富庶、繁榮的象征,表達著人們“年年有余”“富貴有余”的美好愿望。為進一步打響黃河文化品牌,帶動萬灘鎮產業發展,推進鄉村全面振興,10月8日,主題為“黃河尋味 漁見七里”的中牟縣萬灘鎮首屆“魚文化美食節”在萬灘鎮七里店舉辦。
節目表演有開場舞、戲曲大聯唱、打硪號子等,黃河打硪號子是省級非遺項目,旋律樸實、節奏明快、鏗鏘有力,閃爍著黃河兒女堅毅、粗獷的性格和肯干、樂觀的精神風貌。
?
中牟縣政府黨組成員、副縣長,萬灘鎮黨委書記杜磊磊在致辭中說,豐收佳節,漁情盛宴。以魚為媒,以節會友,黃河尋味,漁見七里,共敘情誼、共謀發展。近年來,萬灘鎮始終把產業多元化發展作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重要抓手。七里店村一直都有漁業養殖的傳統,建有魚塘千余畝。依托漁業資源優勢,以建設“漁見·七里”中原第一漁村為目標,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特色漁業示范基地,已成功建成農家樂3家。同時成立了“七里店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開展成魚養殖,群眾通過技術、土地等方式入股,采用“黨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的合作模式,建立健全雙綁機制,綁定龍頭企業,拓展市場份額,擴大銷售規模,全力打造漁業產業的旅游名片。萬灘鎮將進一步傳承弘揚以漁業產業為代表的農耕文化,通過提升漁業經濟發展水平,擦亮“黃河大鯉魚”文化招牌,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促進三產融合,持續做好農文旅融合發展“大文章”,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不斷擴寬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全面加快推動鄉村振興,讓產業“強”起來、文化“動”起來、群眾“樂”起來。
中牟縣委常委、副縣長榮旭光在講話中表示,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石,本次漁文化美食節通過“文化+美食”的方式舉辦,既增強了美食名片的影響力,又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提高了萬灘鎮魚文化品牌價值,進一步加快了萬灘鎮產業融合發展。
榮旭光希望萬灘鎮要趁此次節會的東風,以旅興業、以文傳聲,埋頭苦干、大干快干,進一步轉變思想觀念、創新方式方法,繼續深入挖掘黃河文化,整合各類資源,匯聚各方力量,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文化效益的有機統一、全面提升。持續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戰略疊加機遇,豐富休閑業態,做優做強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用良好的精氣神開展工作,用心用情用力,實現產業發展與農民增收,當好時代答卷人,為萬灘發展添磚加瓦。
15支參賽隊各顯身手,紅燒鯉魚、糖醋鯉魚、香煎翹嘴魚、炸魚塊、水煮魚、酸菜魚、清蒸魚等,使現場目不暇接,大飽口福。
中牟縣餐飲協會會長邵開順表示,本次活動推介了萬灘鎮,宣傳了七里店,提升了黃河美食的知名度,無疑對發展漁業養殖是一個促進,對傳播美食文化是一個鼓勵。
來自萬灘鎮油坊頭村的朱師傅現場做了糖醋鯉魚,“我做廚師20多年了,今天這個場面還是第一次見,希望全國各地的游客都能到俺萬灘鎮來品嘗黃河美食。”
萬灘鎮小民農莊安小民現場推出的是一道紅燒黃河大鯉魚,在一旁助陣的村支書許衛波說,萬灘鎮可以利用交通和漁業兩大優勢資源,發展村域經濟,提增漁民收入,振興鄉村經濟。
萬灘鎮十里店村王金海,在現場此伏彼起的喝彩和歡呼聲里,專心致志地手刻了一套“十魚鏡”,“十魚鏡”形狀系古代銅鏡模板,一共十面鏡,鏡手刻魚從1條到10條,頷首擺尾,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平安如魚,舒心如水,無憂無慮,這是咱老百姓在豐收年余的美好愿望和祝福。”王金海說,“我手刻‘十魚鏡’更深層次的希望就是咱萬灘鎮能抓住機會,如魚翻身,一躍而上,把經濟搞上去,讓群眾富起來。”
七里店黨群服務中心的西南角是垂釣區,慕名而來的垂釣愛好者聚集于此。釣臺上,掛餌、拋鉤、收線、摘魚,釣友們呼吸著“氧吧”清新的空氣,支一桿魚竿,靜靜地享受垂釣的樂趣。“我們魚塘為今天的垂釣活動投放了3000斤魚,就是想讓大家來垂釣圖個樂,接下來我們也會繼續完善垂釣基礎設施,讓顧客高興而來、滿意而歸,歡迎各地的朋友來體驗游玩!”萬灘鎮大圓塘垂釣園總經理邊小理介紹說。
萬灘鎮位于中牟縣西北部,坐落于黃河江畔,水利條件得天獨厚。西鄰鄭東新區,東鄰雁鳴湖鎮,南鄰鄭州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交通便利,基礎設施齊全,在鎮黨委政府的帶領下,萬灘鎮因地制宜,聚焦黃河文化主題,圍繞傳統農業轉型和鄉村旅游開發兩個方面,帶動萬灘鎮產業發展,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并形成了民風淳樸,和諧穩定的社會大局,曾先后獲得河南省鄉村旅游示范鎮、省級健康鎮、省級衛生鎮、市級文明鎮等榮譽稱號。七里店村建村于唐宋時期,因村內古馬道距萬勝古鎮七里而得名。七里店村是中牟縣確定的四個鄉村建設重點打造村之一,曾榮獲鄭州市“四美鄉村”示范村榮譽稱號,2022年被評為“河南省鄉村旅游特色村”。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張朝暉?通訊員?劉月鳴?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