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金!中國代表團完美收官?
?定格那些難忘瞬間?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閉幕式上,數字火炬手“弄潮兒”向現場觀眾“比心”
10月8日晚上,當數字人“弄潮兒”時隔15天再度現身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將主火炬緩緩熄滅,“大蓮花”內歡聲雷動,第十九屆亞運會宣告圓滿落幕。45個亞奧理事會成員,12417名運動員,40個大項、481個小項,15天激烈角逐,2023年的杭州,在亞洲體育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閉幕式上,亞奧理事會代理主席辛格宣布下屆亞運會將在日本名古屋舉行。
中國體育代表團成員在閉幕式上入場
如果有一個字能代表這一屆亞運會,一定是“潮”。國風雅韻美,潮起亞細亞。潮是錢塘江的標簽,也是杭州人的日常。錢塘潮涌的壯美,在開幕式上得到充分體現;比賽場上,中國運動員掀起了奪金狂潮;高科技手段的普遍應用,讓本屆亞運會處處引領時代潮流。多年之后,人們一定會記得,杭州這個“很潮”的城市,辦了一屆“很潮”的亞運會。
演員在閉幕式現場表演
開幕式上,首個“數字人火炬手”驚艷亮相,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讓人體驗到了杭州這個“數字之城”的魅力。隨后田徑場上出現的電子狗也讓人倍感新奇,能夠自行搬運鐵餅、標槍的它們,不僅節省了人力,而且為激烈的比賽平添了一分童趣。所有場館、媒體駐地統一能夠隨時自動連接的WiFi,裁判確認成績后5秒鐘就能上傳的信息系統,隨時隨地能夠查詢實時賽況、交通信息的“杭州亞運行”APP,科技手段的普遍應用都化為了方便、快捷的良好體驗。
如果說技術手段為亞運會的順利進行提供了“隱形支撐”,那么志愿者的熱情與周到則給人以更直觀的親切感受。“青荷”諧音“親和”,彰顯著志愿者的青春氣息和親和力。本次杭州亞運會和亞殘運會期間,共有3.76萬名“小青荷”服務賽會。他們分布在比賽場館、交通場站、亞運村、餐廳、賓館、酒店等各個與亞運會相關的場所,始終保持的微笑、周到專業的服務讓人感受到了杭州這座城市濃濃的暖意。
本屆亞運會,中國代表團共奪得201枚金牌、111枚銀牌和71枚銅牌,獎牌總數383枚,金牌總數超過了廣州亞運會的199枚,創下歷史新高,毫無懸念地完成了賽前制定的“金牌總數和獎牌總數蟬聯榜首”的目標。201枚的金牌總數,甚至比金牌榜上第二至第九名的總和還多,進一步鞏固了“亞洲霸主”的地位。此外,整個亞運會期間累計打破世界紀錄15項、亞洲紀錄28項和賽會紀錄150項,杭州也成為各路運動員創造佳績的“福地”。
在本次亞運會上,共有24名河南運動員代表中國隊出戰,他們共獲得了9枚金牌、8枚銀牌和6枚銅牌,打破一項世界紀錄,不僅成績可觀,而且含金量也很高。作為河南運動員中唯一的“80后”,射擊運動員武翠翠攜隊友以打破世界紀錄的成績奪得女子多項飛碟團體冠軍,并獲得該項目個人賽的銀牌。老將表現優異,小將也很出彩,年齡最小的兩個“05后”,游泳運動員王浩宇和霹靂舞運動員劉清漪都有金牌入賬。前者在男子4×100米混合泳、4×100米自由泳接力的比賽中連奪兩金,個人還奪得男子100米自由泳銀牌;后者則成為亞運會歷史上第一位女子霹靂舞冠軍,并且拿到直通巴黎奧運會的資格。拳擊運動員韓雪振第一次參加洲際大賽就獲得銀牌,盡管未能如愿奪金有些遺憾,但拿到了巴黎奧運會的入場券,也贏得了在更大舞臺上展現自己的機會。
運動員在比賽場上摘金奪銀,塔溝武校的表演團隊則在開、閉幕式上貢獻著河南力量,6月份就來到杭州開始排練,從開幕式到閉幕式,他們的努力貫穿始終。
張雨霏
10月7日,杭州亞運會組委會公布了最有價值評選結果,張雨霏和覃海洋雙雙當選。這個結果并不出人意料。收獲6枚金牌并改寫了4項亞運會紀錄的張雨霏是本屆亞運會上獲得金牌最多的運動員。獲得5金1銀的覃海洋則是獲得金牌最多的男運動員。
在少年英雄輩出的泳池中,兩人的強勢表現也正是中國游泳在本屆亞運會上的縮影。全部41個項目,中國隊拿下28枚金牌,是歷屆亞運會上戰果最輝煌的一次,徹底打破了過往泳池里“中日爭霸”的格局。
丘索維金娜
對金牌的追逐是競技場上的主旋律,但從來不是唯一。烏茲別克斯坦體操運動員丘索維金娜,雖然只是在跳馬比賽中獲得第四名,沒能登上領獎臺,但并不妨礙她成為體操場上那個最耀眼的人。48歲的年齡,曾經8次參加奧運會的經歷,她的傳奇已經不需要獎牌來點綴。而亞運會結束之后,“丘媽”馬上就投入到世錦賽的備戰中,她還要為自己的第九次奧運會努力。
對比丘索維金娜,27歲的葉詩文要年輕得多。200米蛙泳金牌,是葉詩文在本屆亞運會上的唯一一枚金牌,時隔9年再度在亞運會上奪金,這枚金牌的分量于她而言遠超過往。葉詩文并不“服老”:“我還有下一個巔峰。”
在50米蝶泳頒獎儀式后,冠軍得主張雨霏和銅牌得主池江璃花子相擁而泣的畫面打動了無數人。5年前的雅加達奧運會,后者18歲豪取6金2銀,收獲最有價值運動員獎項。但一年后被查出罹患白血病,讓這位天才少女的游泳之路遭遇重大打擊。身患重病到重回泳池,再到登上領獎臺,這個時候獎牌的顏色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能回來。
吳艷妮
競技體育發展到現在,早已不是單純的賽場上的較量,體育所蘊含的巨大的、多重的價值越來越被人重視,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一旦“出圈”,也就意味著這些價值被最大限度地挖掘。
100米欄選手吳艷妮顯然是“出圈”的代表,因搶跑犯規被取消成績,她的杭州之旅算是“白來一趟”,但是前前后后收獲的流量,卻遠遠超出冠軍得主林雨薇,所以也就很難界定她是贏家還是輸家,當然,這其中最重要的還是取決于她想要啥。吳艷妮不是中國體育第一個“出圈”的人,也絕不會是最后一個。
中國男籃折戟亞運
爆火的不只是明星運動員,還有賽場上的背景音樂。大眾耳熟能詳的音樂和歌曲,經由主創團隊精心挑選、擇機播出,巧妙地與比賽節奏結合在一起,成為營造賽場氛圍的利器,極大地增加了觀眾的參與度。游泳館在賽前播放的《千年等一回》,把西湖之美呈現在觀眾面前;國足賽場上一度響起《最炫民族風》,讓人忍不住要隨著歌聲起舞;霹靂舞現場,DJ領著大家跟唱“聽媽媽的話……”似乎也暗示著少男少女們不要那么叛逆。跟隨著背景音樂,場內和場外的人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
拉拉隊表演“千年等一回”
杭州亞運會在設項上最大的變化就是電子競技成為正式比賽項目之一,而且設置了7枚金牌,中國選手也有優異表現,奪得了其中4枚金牌。
曾經被視為洪水猛獸的“電子游戲”,如今登上了大雅之堂,承載起為國爭光的使命,電子競技迷可以因此揚眉吐氣。比賽門票采取抽簽的方式銷售,戰況頻頻登上熱搜,足見電子競技的受歡迎程度,這項亞運會歷史上的一次突破可謂成功。
電子競技火爆賽場
在亞運會賽場上,中國男足歷來沒有太強的存在感,這次能夠進入8強,雖然距離獎牌還遠,但已然創造了近幾屆的最好成績,用主教練久爾杰維奇的話說就是“上了一個小臺階,值得慶祝”。但作為曾經多次站到領獎臺最高處,而且是以衛冕冠軍身份來到杭州的中國男籃,在半決賽中失手,負于菲律賓,則絕對算得上是意外。從世界杯到亞運會,連續輸給菲律賓,這讓中國男籃深處漩渦,外界也給出了“中國男籃正在男足化”的結論。中超和CBA,是中國體育最早開始職業化改革的聯賽,也是目前國內影響力最大的聯賽,國家隊卻在國際賽場上的競爭力逐步下降,這讓管理者和從業者都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籃協主席姚明也坦承,中國籃球正在與世界脫軌。那么足球呢?答案恐怕不言自明。相比眾多優勢項目,男籃和男足要補的課都太多太多。
10月4日,在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舉辦的一臺“和亞運會無關”的頒獎儀式,卻成為亞運會期間的一個焦點——湯星強、謝震業、蘇炳添、吳智強遞補獲得東京奧運會男子4×100米接力銅牌;切陽什姐、劉虹、呂秀芝遞補獲得倫敦奧運會女子20公里競走金、銀、銅牌。
對手的興奮劑丑聞,讓他們贏得了本就該屬于他們的榮譽。但獎牌可以補發,獎牌承載的內容和過往的時光,卻永遠無法追回。11年的時間,絕對不是用“金牌回來了”就可以簡單概括的,所以對于切陽什姐的話有多么感慨,就對那些違規的“小偷”有多么痛恨。干凈,才應該是競技體育的本質,而打擊興奮劑,消除舞弊行為,仍任重道遠。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郭韜略 杭州報道
專題圖片新華社發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