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相聚西寧,全國20余家黨報共話融媒體發展

          2023-10-28 來源:西寧晚報 分享到:

          全國20余家黨報共話融媒體發展

          ——“新思維?新技術?新應用”全國部分黨報新媒體業務發展研討會舉行

          金秋十月,萬物蓬勃;登高望遠,繽紛如畫。
          10月26日的西寧,一場以“新思維 新技術 新應用”為主題的新媒體業務發展研討會在西寧晚報融媒體中心舉行,深度融合思想之風吹拂河湟大地,激蕩、碰撞、浸潤——
          由西寧晚報社主辦、中共西寧市委宣傳部指導、北京中科大洋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全國部分黨報新媒體業務發展研討會舉行。中國報協,光明日報、北京日報、吉林日報、重慶日報、揚子晚報等全國部分黨報及省內紙媒報社等20余家報社領導、新媒體、技術部門負責人相聚西寧,同臺分享、共話新思維、新技術、新應用,共同探討媒體融合的趨勢方向,探索打造擁有強大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新型主流媒體的路徑方法。
          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作出“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重要指示十周年。這十年,報業媒體與時代大潮同行、與技術創新同進,積極擁抱互聯網,引入新技術,變革內容生產、新聞傳播和媒體形態。
          “十年來,廣大報業同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著力提升數字化發展核心競爭力,通過技術引領推動內容生產、傳播體系、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不斷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和高質量發展。”中國報業協會技術委員會主任辛乘勝在致辭中說。
          西寧晚報社黨組書記、社長陳宗君在致歡迎辭中介紹,近年來,西寧晚報社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全力打造新型主流黨媒,筑牢黨媒輿論主陣地。已擁有包括報紙、客戶端、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抖音號、快手號、頭條號、微博號、百家號等多種媒介形態,各級平臺關注度日漸增長,全平臺粉絲達260萬、日活量達210萬。西寧晚報微信公眾號2020年獲全國黨報融合傳播微信傳播力排名14名,成為名副其實的青海省主流強勢媒體。
          北京中科大洋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張植俊全程參與西寧晚報融媒體中心建設,從立項到招標、從開工到落成的每一個環節,他深有感觸:“大洋公司在此次研討會上,與西寧晚報社在報業行業落地首個《視頻生產新技術與應用》共建基地,結合晚報社的媒體資源優勢和現有系統平臺優勢,后續在視頻智能生產、云端結合的輕量化業務應用等方面持續為報社業務賦能。”
          在主旨論壇中,西寧晚報社新媒體負責人圍繞“西寧晚報新媒體全域傳播與用戶服務應用探索”主題,進行新媒體融合經驗分享。項目承建方中科大洋公司的3位技術專家分別圍繞融媒演播系統、新一代視頻生產應用平臺和智能媒資管理平臺應用進行分享。

          十年間,媒體融合從“相加”逐步走向“相融”,已邁入全面發力、構建體系的新階段。如何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聚沙成塔、握指成拳、再上新臺階?

          “依托于傳統積淀的基礎,不斷迎接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挑戰,尋求創新突破,用好品牌資源、做強原創內容、做好用戶服務、創新創意活動、優化傳播矩陣、應用新興技術。”

          “要打通設備、資源、數據的界限,在融合發展的基礎上實現數字化轉型。”
          ……

          在業務研討性論壇環節,江蘇新華報業揚子晚報、北京日報社新媒體視頻直播部、吉林日報新媒體融合辦的相關負責人在理論和實踐的緊密結合中侃侃而談。

          “百家爭鳴”,卻也有強烈共鳴——
          此次研討會體現了“媒體人”強烈的責任擔當和改革創新的精神,更體現了黨中央的要求,對加快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意義非凡。
          “我們將以此次研討會為契機,認真學習兄弟省市的先進經驗,加大合作交流力度及培訓力度,加快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步伐,將西寧晚報融媒體打造成一個有思想有情懷有擔當有作為的媒體,不斷增強影響力傳播力,不斷擴大主流媒體影響。”陳宗君說。


          一場媒體融合頭腦“新”風暴掀起
          “在媒體融合的當下,這場研討會恰逢其時。”
          “受益匪淺!這為我們報社未來發展進一步理清了思路。”

          “新思維、新技術、新應用,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這場論壇干貨真多,回去我要好好學習吸收消化。”

          ……

          10月26日,全國部分黨報新媒體業務發展研討會在青海省西寧市拉開帷幕,一場關于媒體融合發展的思維碰撞在西寧晚報融媒體中心精彩上演,以“新思維 新技術 新應用”為題的主旨演講中,包括中國報協,光明日報、北京日報、吉林日報、重慶日報、揚子晚報等全國部分黨報及省內紙媒報社等20余家報社領導、新媒體、技術部門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同分享傳統媒體轉型發展的“破圈”秘訣,探討媒體融合縱深發展的新路徑,共話媒體融合發展的守正之道、創新力量。
          突破瓶頸探索融合發展新路
          作為創刊近40年的西寧晚報,在走媒體融合之路的十年間,緊跟時代、努力實現宣傳效果的最大化和最優化,做強內容、努力打造精品佳作和知名品牌,守正創新、努力提升青海故事和西寧故事的表達能力和傳播能力。主旨演講中,西寧晚報社新媒體部主任張永黎,以《西寧晚報融媒體全域傳播與用戶服務應用探索》為題,與在場的紙媒同仁展開深入交流探討,分享經驗與體會。
          “平均每7個青海人中就有1人關注了西寧晚報微信公眾號;每3個西寧人中就有1人關注了西寧晚報微信公眾號。如何做到在人口不到600萬的省份,粉絲量接近百萬的成績?”張永黎說這離不開外在的幫助和支持、更離不開堅持內在創新和內容為王的融合發展理念。
          對于未來如何加快轉型升級、深度融合發展?張永黎表示,西寧晚報社將以實踐探索媒體融合縱深發展的新路徑,聚力突破影響大內容少、有用戶爆款少、專業技術人員少、流量大但變現少四個方面的發展瓶頸。

          新興技術為媒體融合助力

          整合傳統視頻剪輯制作、云服務、AI應用等多個技術,提供從手機端,到web端,再到非編端的無縫銜接流程,當前西寧晚報融媒體中心已建成集群化的云制作系統,立足智慧媒資系統,實現高效的新媒體節目生產。
          未來將立足多種新興技術,實現報社記者人人都具備從拍攝到粗剪,再到精細化編輯的專業視頻全流程制作,在一鍵成片、智能寫稿、智能審片等方面提升生產效率……
          演講中,北京中科大洋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3位技術專家分別圍繞“融媒演播系統助力報社自制內容發展傳播”“天地結合、云網協同的新一代視頻生產應用平臺”“智能媒資管理平臺助力報業全媒體內容創作與生產”主題進行分享。
          圓桌論壇上媒體融合“辦法多”
          “加快推進媒體融合發展進程,需要新的理念指引,分享互換新鮮的實踐探索。”
          “用好品牌資源、做強原創內容、做好用戶服務、創新創意活動、優化傳播矩陣、應用新興技術。”
          “要打通設備、資源、數據的界限,在融合發展的基礎上實現數字化轉型。”
          ……
          在隨后開展的媒體融合業務實踐論壇上,北京日報社新媒體視頻直播部主任王軍華、江蘇新華報業揚子晚報編委章勁松、吉林日報新媒體融合辦主任劉君,分別立足各自媒體特色和轉型實踐,共同探討媒體融合的趨勢方向,探索打造擁有強大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新型主流媒體的路徑方法。
          品牌資源、原創內容、技術創新、復合型人才,成為論壇討論中的熱詞。
          一個新聞客戶端是如何做到用戶下載量達3000萬的?章勁松分享了用好品牌資源,做強原創內容,堅持深入生活、服務大眾,做好用戶服務,創新創意活動,優化傳播矩陣6個方面的實踐經驗。
          “我認為,思想轉變是媒體融合發展第一要務。”王軍華以北京日報社的轉型實踐為例,總結了轉型發展的經驗辦法。
          媒體深度融合需要增強哪些能力?劉君提到了資源整合能力、技術引導能力和新聞人能力“三種能力”,特別強調“人才”的重要性。他說:“要培養發掘懂技術、有內容、會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并在關鍵崗位上用實用好。”
          西寧印象:五彩斑斕撞入了眼簾
          “第一次來西寧,被絢麗多彩的景色驚艷到了。”
          “大街小巷干凈整潔,人們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西寧真是一個有吸引力的城市。”
          “變化太大了,西寧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秋天,一定得來一次西寧,走進這座城市,才能感受到她的獨特韻味!”
          論媒體融合,高見頻出;談西寧印象,贊不絕口!10月26日,由西寧晚報社主辦、中共西寧市委宣傳部指導、北京中科大洋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全國部分黨報新媒體業務發展研討會舉行。在西寧期間,來自中國報協,光明日報、北京日報、吉林日報、重慶日報、揚子晚報等全國部分黨報及省內紙媒報社等20余家單位的領導、新媒體、技術部門負責人,在談到西寧印象時發出由衷的贊嘆。
          這是一座現代美麗幸福的城市
          “干凈整潔。”江蘇新華報業揚子晚報編委章勁松談到了西寧留給他的第一印象。“這里的大街小巷環境優美、整潔有序,整個城市既有深厚文化底蘊又充滿現代氣息,是個很有吸引力的城市。作為全國文明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西寧果然是名不虛傳。”
          北京日報社視頻直播部主任王軍華是第二次來到西寧,此番前來,他感到西寧的現代化氣息更濃了,城市更加時尚了。一路上,沿途看著西寧的變化、聽著司機師傅的介紹,王軍華更對西寧充滿了好感:“一路走來,我深切感受到西寧老百姓那種洋溢在臉上的幸福感從何而來,這種幸福感源自對這座城市的熱愛!”
          這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
          “在深秋來到絢麗多彩的西寧,感受到這個城市更加充滿生機活力。”吉林日報社融合辦主任劉君欣喜地說道。“沒想到,一下飛機,就邂逅了驚艷的西寧,碧空如洗的天空闖入眼中,清涼干凈的空氣沁人心脾,從機場到市區,道路兩旁山巒起伏,處處層林盡染、橙黃橘綠,秋季的西寧美不勝收。這里是一座宜居宜業宜游的城市。”烏魯木齊晚報技術中心主任鞏亮亮在微信朋友圈留下了這樣的感慨。
          “西寧作為省會城市,既是青藏高原區域性中心城市,又是‘三江之源’和‘中華水塔’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的服務基地和大后方。高質量發展蓄勢待發、前景光明。必定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相信在西寧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西寧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只要堅持實干當頭、干字為先,必將打開西寧高質量發展的全新格局。”鞏亮亮說。


          全國20余家黨報共話融媒體發展
          發揮全媒體優勢? 聚合融媒體力量
          北京日報社視頻直播部主任 王軍華
          【寄語】我是第二次來到西寧,感覺西寧變化很大,很喜歡這座城市。在參觀西寧晚報融媒體中心后很震撼,沒想到傳統的紙質媒體居然也有這么強大的視頻直播力量,這不僅是媒體融合的力量,也讓我看到了未來媒體融合發展的前景。
          【觀點】此次全國部分黨報新媒體業務發展研討會的主題是“新思維·新技術·新應用”,作為傳統的紙質媒體,如何才能“破圈”、讓傳統媒體突破發展瓶頸、實現業務的多元化和市場化、提高競爭力是值得深思的問題。我認為新技術促進新應用,新思維帶動新業務,通過參觀西寧晚報融媒體中心,與各地報業新媒體人深入交流,讓我對如何發揮全媒體優勢、聚合融媒體力量有了全新認識,也對策、采、編、發、追評的全業務流程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只有通過創新思路和模式,并以新技術推動融媒體業務發展,開發新的產品和服務,才能提高新媒體的市場份額和影響力。

          媒體深度融合亟需增強三種能力
          吉林日報社融合辦主任 劉君
          【寄語】再次來到西寧感受更加的不一樣。西寧在金秋美景的映襯下,充滿了活力。我也看到西寧晚報視頻生產綜合平臺項目的諸多成果,希望他成為西北地區在媒體融合和全媒體體系建設方面的排頭兵。
          【觀點】隨著媒介技術和功能的不斷迭代升級,在媒體深度融合進程中加強智能化建設,勢在必行。媒體深度融合是個系統工程,從抓主要矛盾的角度來看,亟需加強三種能力建設。
          一是資源整合力。黨報是上連黨心、下接民心的橋梁和紐帶,隨著數字時代的來臨,亟需在媒體融合過程中,結合網絡傳播特點,重新對黨報進行資源尤其是在地性資源的整合。二是技術引導力。智媒體建設涵蓋多個方面,目前主要是短、中視頻,需要對應用端、中臺及云端進行系統性打造,著力發掘、培養和使用好三種人,即:懂技術的新聞人,懂新聞的技術人和懂融合的技術人。三是隊伍戰斗力。全媒體記者隊伍建設,做到“舉機能拍、對鏡能說、提筆能寫。”

          以新思維面對媒體宣傳任務
          重慶日報社信息技術中心主任 肖一敏
          【寄語】開拓創新,“學干闖”,是媒體宣傳今后的重要任務,希望在融合發展道路上,多創新,多實踐,激發內生動力和活力,取得更大突破。
          【觀點】新時代我們要以新思維面對媒體宣傳任務,如何提高媒體的競爭力,就是要通過引入新技術來推動傳統媒體的轉型發展。
          新媒體的發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要創新發展思路。改變傳統媒體的發展思路,把握新媒體發展的規律和趨勢,注重用戶體驗和內容創新,以適應數字化、智能化、社交化等新型傳播方式。要加大力度推進媒體深度融合,推動報社內部的組織架構、生產流程、體制機制等方面的改革和創新,打造全媒體傳播體系。同時,要強化并注重內容創新,提升新聞報道的質量和水平,打造具有思想性、權威性、專業性、貼近性的優質內容,增強用戶黏性和忠誠度。
          最后,要加強技術應用。加強新技術的學習和應用,提升技術能力和數字化水平,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手段,推動新媒體的智能化發展。

          為地市級媒體構建融合服務新生態提供經驗
          煙臺日報社技術中心主任 于濤
          【寄語】作為青海省內的唯一一份晚報,西寧晚報敢于創新、積極探索,以新技術新理念為引領,全力推動媒體創新融合發展。
          【觀點】能有幸參加全國部分黨報新媒體業務發展研討會感到十分榮幸,通過這個機會我們傳統紙質媒體間不但進行了交流,而且也從參觀西寧晚報融媒體中心的建設中學到了好的經驗和做法。西寧晚報社在媒體融合的探索上取得了階段性的重要成果,為地市級媒體構建區域媒體融合服務新生態提供了西寧經驗。當前,媒體正在利用智媒技術延伸“腳力”、提升“眼力”、增強“腦力”、創新“筆力”,用主流價值導向駕馭“算法”,全面推進媒體融合高質量發展。西寧晚報能在青海省內媒體中脫穎而出,主要得益于以技術平臺化建設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不同板塊資源、業務融會貫通,構建了融合化的新聞生產策、采、編、發工作流程,能夠靈活應對和滿足融合發展的多重業務需求,這一點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媒體融合發展的內涵越來越豐富
          江蘇新華報業揚子晚報編委 章勁松
          【寄語】西寧,既有深厚文化底蘊又充滿現代氣息,是個很有吸引力的城市。西寧晚報融媒體中心,打造了全新的虛實相生的演播創意工場。數字化、智能化高清視頻技術的賦能,將為西寧晚報新媒體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觀點】媒體融合發展的內涵越來越豐富,情形也越來越復雜。揚子晚報新媒體的發展和傳統積累有很大的關系,至今報紙的發行量還保持在40多萬份。當然,看報紙的老年用戶比重較大,更多年輕人則關注網絡媒體,揚子晚報網、紫牛新聞客戶端、官微官博抖音等都有著廣泛的覆蓋面。
          在報業集團里,揚子晚報視頻發展最早,制作能力也是最強的,近幾年,交匯點、中江網等的視頻能力很快提高,這也充分反映了傳媒的視頻化趨勢。對于報業來說,視頻基礎遠遠不及廣電,在發展中遇到了不可回避的問題。現在網絡閱讀習慣發生了很大改變,大家對原創視頻稿件的需求很大。今后新媒體融合發展和視頻化發展的生產能力需提升、管理體系需健全、傳播能力需加強。

          用新技術講好新時代的故事
          鄭州晚報社副總編 陳君健
          【寄語】新時代新使命,傳統媒體需要發掘新的內容,創造新的表達方式,用新的互聯理念,讓嶄新的內容以嶄新的姿態飛入尋常百姓家。用新技術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傳統紙媒大有可為。
          【觀點】傳統紙媒尤其黨媒的優勢在于權威性和公信力,深度權威的內容和圖文生產是報紙的強項和優勢所在。
          媒體融合提出十年,目前大多數紙媒辦的新媒體,只不過是把紙媒老套的內容搬到了新載體上,是“新瓶裝老酒”。要想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必須實現觀念上的徹底轉型,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以全新的互聯網思維展開工作。除了借助“兩微一端一抖”進行互動傳播外,還要利用H5、VR等多種形式,提升黨媒的可讀性和鮮活度。
          但無論新技術如何發展,始終離不開優質的內容作為根本,優質的內容是媒體融合的壓艙石,踏踏實實做內容,讓新內容匹配新技術更為重要。
          媒體的融合發展是全媒體時代的重要特征。媒體的融合,不僅是媒體內部人員的融合,架構的融合,根本上還是媒體與社會的融合、與時代的融合。

          守正創新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體
          烏魯木齊晚報社融媒體指揮中心副主任 鞏亮亮
          【寄語】很欣喜地看到西寧晚報社在媒體融合發展中的積極創新和探索,相信西寧晚報社在加快推進全媒體體系建設中,能夠更好地傳播西寧發展好聲音,鞏固壯大宣傳輿論主陣地,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更廣。
          【觀點】媒體融合發展對于全業態的傳統媒體來說是一次自我革命、自我提升。受眾的關注點從大屏轉向小屏是“勢”,我們傳播手段的多元化以及傳播方式的個性化定制是趨勢,這就要求媒體人能夠以堅定的立場、以敏銳的嗅覺、以豐富的手段和精良的產品來實現個性化制作、可視化呈現和互動化傳播。
          媒體融合步入“深水區”,要實現更好發展,媒體人就要從自身出發,打破固有觀念,對媒體信息的傳播途徑和傳播方式進行優化創新,做到與時俱進,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更深層次“互聯網+”思維發展模式,保持自身優勢,順應融媒體時代的發展要求,以更加智能化、精準化和特殊化的服務,滿足內容傳播和用戶需求。總之,融媒體時代,我們要有向“深水區”挺進的魄力,更要在不斷自我改革中要生產力。

          全面深度融合激發媒體活力
          青海日報社新媒體部主任 苑玉虹
          【寄語】堅持守正創新,秉持“內容是王道、技術是霸道、服務是大道”理念,聚焦紙媒走深度、新媒走活躍度的全媒體內容生產,以優質內容贏得發展優勢,以先進技術推動紙媒向“智媒”轉型,以“一專多能”的全媒體人才獲得絕對優勢。
          【觀點】促進紙媒和新媒體深度融合,就要緊跟時代,在體制機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術等方面深度融合,實現全員轉型、全媒體融合、一體化發展,進一步激發活力,釋放生產力。促進融媒體發展,就要充分發揮新技術作用。新技術重塑和改變了傳統媒體的體制機制。新技術如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通過自動化和智能化手段,提高新聞生產的效率和速度;新技術為傳統媒體提供新的媒介形態,如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混合現實(MR)等技術運用,使新聞報道可以以更為生動、立體的方式呈現,增強讀者的閱讀體驗;而5G網絡的高速度和大容量,可以更快更廣泛地傳播信息,打破不同媒介之間的隔閡,與用戶進行實時互動。

          引領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
          海東日報社副總編輯 金顯花
          【寄語】參觀完西寧晚報社的采編區域、聽完工作人員的講解后,晚報在新聞報道方面的大膽創新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相信晚報在今后的媒體融合發展中一定會大有可為、大有作為。
          【觀點】在當下的智媒體時代,引領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已經成為紙媒發展的重要方向。我們必須不斷加快融合步伐,推動“主力軍進入主陣地”,用全媒體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努力推動黨報媒體融合“破圈”。要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內容始終擺在新聞生產與傳播要素的第一位。如今,媒介朝著融媒體的方向演變和發展,唯有以先進技術的支撐,信息的傳播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大眾的精神訴求。同時,要營造積極向上的新聞生產與傳播環境,發揮制度用人留人的杠桿作用,保障媒體融合發展行穩致遠。


          分享到: 編輯:劉瀟瀟 統籌:楊觀軍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