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參加新建高鐵線路的聯調聯試,我都把自己檢修動車的首發線路在地圖上標出,如今,正好匯成了一個大大的‘米’字”。今年35歲的鄭建浩是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鄭州動車段臨修一組工長,也是河南省首批從事動車組檢修工作的動車組機械師,雖然年紀不大,但他已是動車組檢修行當的“老師傅”,上班10多年來,他先后參與了鄭西、鄭萬、鄭阜、鄭太等高鐵線路的聯調聯試工作,他見證著“米”字形高鐵網每一筆畫的“寫就”過程,也感受著高鐵為中原大地蓬勃發展帶來的巨變。
每天清晨,從鄭州東站呼嘯駛出的一列列高鐵,如同一縷縷金光劃破天際,向人們昭示著嶄新一天的開始……從“火車拉來的城市”到“高鐵拉來的城市”,10多年來,鄭西、鄭徐、鄭渝、鄭阜、鄭太、濟鄭高鐵相繼建成通車,以鄭州為中心的河南“米”字形高鐵網全面建成,為推動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和中原更出彩鋪展開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
“米”字成形記
紙上藍圖變腳下通途
經濟發展,交通先行。
2005年9月,鄭西高鐵開工建設,作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長距離干線高速鐵路,鄭西高鐵從開建之初便備受矚目。
2010年2月6日,鄭西高鐵開通
2010年2月,鄭西高鐵開通運營,開辟了再造交通樞紐的“第一塊”高鐵版圖。
2011年9月28日,《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開工建設鄭州至萬州鐵路,研究規劃鄭州至濟南、鄭州至太原、鄭州至合肥等快速鐵路通道,逐步形成促進大區域間高效連接的鐵路通道網絡。”從此,河南高速鐵路的發展如同踏上“風火輪”:2015年6月,鄭焦城際鐵路建成通車運營;2016年9月,鄭徐高鐵正式開通運營;2019年,京港高鐵商合段、鄭渝高鐵鄭州至襄陽段、鄭阜高鐵開通運營;2022年6月,濟鄭高鐵濮鄭段、鄭渝高鐵全線開通運營,濮陽東站、鄭州航空港站正式投入運營;2013年12月8日,濟鄭高鐵全線貫通。至此,鄭州全面實現“米字通八方”。
2023年12月8日,濟鄭高鐵全線貫通
從“第一畫”到“完美收筆”,從紙上藍圖變腳下通途,河南在全國率先全面建成“米”字形高鐵網,使得鄭州樞紐的通達性位居全國第一,形成以鄭州為中心,1小時覆蓋全省省轄市,2小時連通周邊省會城市及京津冀,3小時通達長三角地區,4小時通達成渝地區,5小時通達粵港澳大灣區等全國主要經濟區的“12345”高鐵出行圈。
豫“米”花開
河南高鐵里程突破2200公里
“米”字全面落定,大筆如椽,承載著中原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丈量著一個鐵路大省前行的腳步。2010~2022年,河南省鐵路運營里程從4224公里增長至6715公里,其中高鐵2176公里,全國排名第七位。時速350公里高鐵里程達1925公里,居全國第一位。隨著濟鄭高鐵全線開通運營,河南高鐵里程突破2200公里。
鄭州動車段鄭州東動車所停放的高鐵
除了高鐵出行圈越畫越大,高鐵列車動車組也隨之發生著變化。“2010年鄭西高鐵全線通車,那時候我剛參加工作。”鄭建浩說,10多年,高鐵列車從和諧號動車組,到復興號動車組,直至如今的復興號智能動車組,到面對愈發“高精尖”的檢修工藝,伴隨著“米”字高鐵網的成形,他已從初生牛犢的“新兵”成長為各種車型的“全能王”,逐漸掌握了多種車型的檢修工藝,迅速成長為動車組檢修領域的“專家”。
“高鐵通達的地方越來越多,車廂也越來越智能、舒適,出行選擇高鐵作為主要交通方式的趨勢日益顯著。”經常出差的周先生說。
樞紐之城通達八方
人暢其行全國上演“雙城記”
12月16日,天氣晴朗,鄭州東站人頭攢動。“米”字形高鐵網全面落成,兩小時內,西出西安,南到武漢,北至石家莊,東往徐州……從鄭州出發的高鐵四通八達,將全國各大主要城市相連,不僅帶來時空與觀念的巨變,更意味著交通樞紐優勢的再造、經濟版圖的重塑。
如今,中原大地上,一道道鐵軌串起星羅棋布的城鄉,飛馳的列車把老家拉近,人們的目光看得更遠,夢想也變得更大。
鄭州東站
12月8日,濟鄭高鐵全線貫通,鄭州至濟南通行時間將縮短至2小時以內,濮陽至北京可在3小時內直達,這對加強中原城市群與山東半島、京津冀城市群聯系,加快沿途城市人才、資本等要素流動,便利人民群眾出行具有重要意義。
“濟鄭高鐵全線開通不僅縮短了時空距離,同時也提高了我們企業人才和信息傳播的便利性,使我們能夠集聚更多優秀人才,降低企業管理成本,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助推企業快速高質量發展。”天能集團(河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程可紅說。
“在家門口就能坐上高鐵直達北京,心情非常激動。我一定要坐上高鐵去北京看看!”12月8日,家住南樂縣城關鎮的王女士滿懷期待地說。
高鐵成網便具有串珠成鏈的能力,加快了城市間的交流速度。“米”字形高鐵網讓鄭州交通樞紐優勢更加凸顯,今年國慶中秋長假,國鐵集團鄭州局累計發送旅客851.8萬人次,日均發送旅客71萬人次,創下鐵路國慶黃金周運輸日均發送客流歷史新高,也讓“雙城記”在全國更多地上演。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張倩/文 李新華 馬健 周甬/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