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大山大河大平原 | 為民惠民 幸福底色更濃厚

          2023-12-18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情牽民生幸福、聚焦民生福祉,多年來,鄭州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在住房、教育、醫療、“一老一小”、群眾“菜籃子”等民生保障方面下功夫,人民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攀升,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在這座城市里,人們居住環境更加美麗,生活更加幸福。

          2392個老舊小區煥新 托穩市民“安居夢”

          12月16日上午,走進河南省軍區鄭州第五干休所,整潔的營區、寬敞的瀝青路、適老化的“三個中心”,老干部住房粉刷一新、整齊劃一,原來設施陳舊、品質落后的老舊營區變成了環境優美、溫馨宜居的美麗家園。“干休所已經建成60多年了,樓房又破又舊,各種管道、電線老化厲害,經常出問題,停車也不方便……現在路修好了,路燈亮堂了,下水道也不堵塞了,院里環境煥然一新!”老干部王桂春感嘆老舊小區改造帶來的新變化。

          管城區一幼兒園里練習足球的孩子

          二七區在接到干休所改造任務之初,專門成立了工作專班,前往上海、南京等地學習經驗,同時廣泛征詢改造意愿。476戶住戶簽訂了老舊小區改造反饋表,同意改造率99%以上。在扎實做好基礎設施改造基礎上,增加安裝安全扶手、拓寬路面、新建塑膠老年健康步道、新增設老年停歇座椅、暢通消防安全疏散通道……通過近3個月的改造提升,干休所面貌煥然一新。

          據了解,我市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工作2019年正式起步,全市納入中央財政補助支持項目共2548個,涉及10742棟、389464戶,建筑面積3539萬平方米。截至今年11月底,已完成老舊小區改造項目2392個,涉及10104棟、364322戶,建筑面積3271.34萬平方米,累計投入資金61億元。

          改造工作啟動以來,我市為解決“懸空老人”上下樓難題,同步實施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累計加裝電梯108部,有效解決了老人上下樓出行難問題;為解決老舊小區停車難、充電難,在改造過程中累計增加機動車停車位11963個、非機動車充電樁12418個、電動汽車充電樁116個;為解決老舊小區養老服務配套設施不足等問題,建設了助餐點、助浴點、日間照料中心、衛生服務中心、智慧健康管理平臺等公共服務設施,累計新增養老機構22個。

          同時,通過努力改造排水管網52.23萬米、道路288.77萬平方米,將多年解決不了的住改商、違建遮光、屋頂漏水、樓院雜亂等問題一并予以改造解決。

          改造項目完工后,我市通過實施分類管理、建立健全“建管并重”的長效管理機制、發揮紅色物業作用、增加數字賦能等,努力打造功能完善、環境整潔、管理有序、群眾滿意的居住小區,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高質量建校 為美好教育構筑“硬”支撐

          “美好生活從美好教育開始,家庭幸福從孩子健康成長開始。”讓人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校”,享受“優質教育資源”,鄭州教育一直在前行。

          二七區幸福路小學華僑城校區今年秋季作為新建學校投入使用,讓第一屆一年級新生和家長目不暇接。回憶起報名時帶孩子進校的場景,陳瀟瀟歷歷在目。“我第一次帶孩子進學校報名,感覺眼睛都不夠看了。”陳瀟瀟說,布局大氣的校園建筑和一流的教學設施設備讓家長們定了神,優秀的省市區級骨干名師團隊讓家長們安了心。

          今年秋季,二七區新增3所公辦小學招生,可提供優質學位3240個。

          同樣為家門口有新建學校開心的還有家住金水區的王巍。“家門口的學校建好了,孩子上學太方便了!”王巍的兒子今年上小學,大半個學期以來,孩子在金水區緯五路第一小學中州校區適應得很好。王巍慶幸學校建得太及時了。

          今年,金水區在開學前保證了6所新建、改建學校按計劃投用,新增學位2300個。3年來,金水區公辦小學當年招生班級數由418個提高到502個,新增教學班84個。

          鄭州實施“名校+”工程,將理念先進、管理科學、質量一流的學校作為“名校”,將發展潛力大的學校或新建學校作為“+校”,組建一批“名校+”教育發展共同體,形成“名校”引領“+校”快速發展的義務教育新格局。

          關愛“一老一小” 共赴“朝夕”美好

          “小羅,你來了。”11月30日9點多,家住綠東村的李學讓奶奶熱情地招呼著建設路街道的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羅秀梅,并忙不迭地向記者介紹小羅的身份。李奶奶喜滋滋地告訴記者,家里的煙感警報器、一鍵呼叫器、衛生間的防滑墊、扶手都是小羅帶人上家里安裝的,“以前有好幾次忘記關火,燒壞了鍋,現在沒有這種情況了。”走進衛生間,馬桶和淋浴旁都裝有黃色扶手。臥室的床頭也有一個“呼救器”。老人說:“萬一遇到突發狀況,按響呼叫器,很快就有人上門服務。”

          據鄭州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有關負責人介紹,全市已建設完成各類養老服務機構1300余家,養老托老床位6萬余張;實現城市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基本覆蓋,構建起“15分鐘養老服務圈”。

          年初,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3年我市將開展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創建,托幼床位達到5萬張。12月7日,記者來到位于中原新城學府一號院中原區咿呀幼幼托育中心,映入眼簾的是木色柔和的大廳,聽到的是充滿童趣的兒歌。大班的小朋友剛結束午休后的加餐。“每日三餐外加兩‘點’:上午10點左右加水果,下午3點左右加點心,兒童的餐食都由營養師配比,而且每個年齡段餐食不同。”托育中心的燕子老師介紹說,托育中心采取“民辦公助”的方式建立。學府社區提供用房,中原區衛健委每月給予一定的運營補貼。

          據鄭州市衛健委發布的消息,我市要求按轄區常住人口“每千人托位6個”的標準建設“社區托育點”,構建半徑300米的托育服務圈,計劃年底前,每個街道至少建成1家不少于50個托位規模、每個鄉鎮至少建成1家不少于30個托位規模且具有示范效應的普惠托育服務機構。到2025年底,每個社區均建有不少于20個托位規模的托育服務機構,全市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到7.28萬個,全市普惠托位數占比不低于90%。

          農貿市場換新顏 “菜籃子”盛滿幸福感

          青磚黛瓦、亭臺樓閣、油紙傘映襯著紅燈籠……12月9日,走進位于經開區的民樂集春興農貿市場,干凈敞亮又優雅別致的購物環境讓人眼前一亮。各類蔬菜水果在仿古搭建的攤位上依次排列,吸引附近居民前來選購。“這里干凈,環境好,菜便宜又品種豐富,我家就在附近住,菜市場開業之后就成了這里的常客。” “老板麻利又熱情,零頭經常就抹了,還時不時送點小蔥青菜啥的,很有人情味。” 家住九鼎新天地社區的路亮對民樂集春興農貿市場贊不絕口。

          農貿市場是一個城市最有煙火氣的地方,也是惠民生、保穩定、促發展的重要平臺。近年來,鄭州市市場發展中心以為民、惠民、便民為根本出發點,大力推動標準化農貿市場規劃建設和提升改造工作。

          農貿市場不僅讓消費者感受到了市場改造的利好,配套齊全、環境優美的購物環境,也讓商戶們在辛勤勞作之余享受到更多人文關懷。

          “冬暖夏涼有空調,比我們之前在大棚子底下賣菜好多了。”民樂集春興農貿市場商戶晉紅霞一邊和記者聊天,一邊在陳列的幾十種菜品里利索地找到顧客需要的,裝袋、稱重、結賬,一整套操作如行云流水。

          在農貿市場提升改造過程中,市市場發展中心還打破傳統農貿市場業態單一理念,提出“一場多能”的規劃設計理念,在市場建設或改造提升時充分考慮周邊市民的實際生活需求,相應地配套建設公益、微營利性質的設施或者場所,推動縫補衣物、修鞋換底、干洗店等便民設施入駐市場,不斷滿足普通百姓對品質化生活的需求。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李愛琴 張勤 魯燕 見習記者 孫雪蘋 田莎/文 記者 馬健/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分享到: 編輯:張丹婭 統籌:蘇瑜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