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2023年河南非遺十件大事發布

          2024-01-02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2024年如約而至,回望2023年,河南非遺取得了哪些令人矚目的成果?今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布2023年河南非遺十件大事,梳理盤點河南非遺在過去一年收獲的新成績和新亮點。

          1. 黃河九省(區)非遺保護傳承弘揚現場交流活動在三門峽舉辦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持續兩屆承擔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牽頭成立的黃河流域非遺保護傳承弘揚協同機制秘書處工作。今年3月,在非遺司指導下,沿黃九省(區)文化和旅游廳非遺部門的主要負責人齊聚三門峽,從不同角度圍繞黃河流域非遺保護傳承弘揚協同機制有關事項進行了深入研究探討,印發《2023年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行動計劃》,并達成一致意見,將以此次現場交流活動為契機,繼續加強部省(區)合作、區域協同,著力推進黃河流域非遺系統性保護。

          2.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再上臺階

          國家級說唱文化(寶豐)生態保護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館被列入國家“十四五”期間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程重點項目,目前基建工程已基本完成,正在進行內部展陳設計,預計明年開館。今年11月,國家級河洛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獲批正處級管理單位河洛文化生態保護發展中心,編制25人。至此,我省2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均組建正處級專職管理機構。

          3.我省5家非遺工坊入選全國典型案例

          今年4月,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合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鄉村振興局印發《關于進一步推動非遺工坊建設助力鄉村振興的通知》。目前,全省各地認定非遺工坊212家,其中64家納入本地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項目庫,直接吸納脫貧人口數1.3萬人,就業人均年收入約3.2萬元。其中,淮陽蘆葦畫非遺工坊等5家非遺工坊上榜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共同認定的“非遺工坊典型案例”名單(全國共66家),數量居全國首位。

          4.“河南非遺一張圖”上線并入選全國優秀案例

          今年8月,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合百度開發的“河南非遺一張圖”正式上線。首創人工智能與非遺數字化資源的跨界融合,將非遺信息與百度百科、百度地圖整合關聯上線,實現非遺代際傳承、地理分布、對標項目等關聯內容的直觀可視化呈現,目前已完成全省1030個省級以上非遺代表性項目、1147名省級以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知識圖譜,搭建起河南非遺的“數字資產庫”和交流傳承的集中展示空間。今年9月,該項目榮獲文化和旅游部評選的“2023年文化和旅游數字化創新示范優秀案例”。

          5.《焦作市太極拳保護和發展條例》出臺

          經河南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批準,《焦作市太極拳保護和發展條例》于2023年12月17日起施行。《條例》共33條,主要對太極拳保護和發展的原則,政府及有關部門的職責,太極拳保護單位和代表性傳承人的權利義務,太極拳的人才培養、普及推廣、產業發展、交流協作、法律責任等作出了規定,并將每年12月17日(太極拳申遺成功紀念日)所在周定為焦作市太極拳保護宣傳周。這是我國首部關于太極拳保護的法規,也是落實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太極拳履約工作的具體實踐,將為太極拳的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6.“非遺點亮計劃”成果豐碩

          為深入落實文旅文創融合戰略,省文化和旅游廳持續實施“非遺點亮計劃”,2022年在鶴壁淇濱區桑園、山城區中石林、淇縣鮑莊、浚縣古城,新鄉輝縣寶泉、郭亮,長垣官路西,溫縣陳家溝,欒川重渡溝等9個鄉村(古鎮、景區)開展青年鄉村營造行動,引入優質團隊,與當地政府、村民、非遺傳承人一起,共同建設落地50個非遺空間、40個非遺文創項目。其中,浚縣古城依托國家級非遺項目浚縣社火打造“社火火鍋店”,月均營業額30萬,增加當地就業20人;大伾山咕咕來儀餐廳融合泥咕咕、剪紙、藤編等元素,獲得國際建筑設計大獎;重渡溝景區建成14家非遺體驗工坊的“農耕村”和6家非遺主題民宿,央視今年先后4次進行現場直播,省文旅文創發展大會期間,百名縣委書記到現場觀摩槲包和竹編主題民宿。

          7.“非遺里的河南”在“只有河南”驚艷開展

          今年7月,“非遺里的河南”常設展在“只有河南”景區驚艷亮相。該展是以豫劇、太極拳和二十四節氣為主題,通過挖掘與解構黃河非遺、民間手藝,結合在地好物、文創產品和空間展陳打造的“非遺生活空間”。目前,景區內“非遺里的河南”“紙上河南”“布老虎和泥泥狗”3家非遺店鋪已與70余名非遺傳承人建立合作,500余件作品入駐展覽并銷售,單店人均客單價2元。“非遺里的河南”自開展以來,銷售額近300萬元,成為河南非遺對外形象展示和發聲的窗口之一,讓更多人看到河南在地文化之美。

          8.“河南百名非遺新青年”揭曉

          11月22日,從全省10000余名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中發現、尋找、集結而來的河南百名非遺新青年相聚“只有河南·戲劇幻城”,成功舉辦線下交流見面會。活動現場為此次獲評非遺新青年的各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頒發了證書,并特別設置了風采展示環節和宣傳形象素材拍攝等,以輕松、活潑的方式展示河南非遺的創新成果,展現“非遺新青年”的年輕活力形象,搭建年輕人交流展示的平臺。

          9.河南非遺主題展持續圈粉

          先后組織150余個非遺項目和300余名傳承人參加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新疆是個好地方”對口援疆19省市非遺展、成都國際非遺節等全國性非遺展會及16個區域性專題展覽展銷活動。舉辦寶豐馬街書會、老子生日祭典等非遺品牌活動;在淮陽舉辦“非遺助力鄉村振興——河南省非遺工坊成果展”;在南陽舉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活動;在河南博物院舉辦“茶和天下,品味中原——河南·茶非遺主題展”,助力“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建設。

          10.非遺領域全國性工作成績喜人

          成功推薦洛陽市“匠心尋彩 根在河洛”非遺研學體驗之旅入選“2022全國非遺特色旅游線路”(全國共20條)。

          我省非遺研培院校鄭州輕工業大學參與實施的《非遺技能培訓助力婦女職業技能提升與增收——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河南省內鄉縣減貧與可持續發展示范項目》入選“第四屆全球減貧最佳案例”。

          豫劇國家級傳承人李樹建入選2022“中國非遺年度人物”30位提名候選人名單。汝瓷燒制技藝國家級傳承人王君子、太極拳省級傳承人陳炳、朱文篆刻(薄刃銳刀)市級傳承人顧建全等3人入選2022“中國非遺年度人物”100人候選名單。

          2023年,全省非遺工作隊伍全面落實中辦、國辦《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開拓進取、勇于創新、扎實推動各項工作,非遺保護傳承實踐更加活躍,河南非遺綻放新的光彩。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秦華


          分享到: 編輯:陶莎 統籌:楊觀軍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