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逛完智空間科技體驗中心后,市民宇陽就把體驗中心“搬”回了家。人臉識別開門,進門后,燈光漸進式亮起,窗簾自動關閉,空調自動調節適宜溫度,就連風向、風速也都是宇陽平時習慣的設置……和宇陽一樣,現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樂于接受智能家居,尤其是對于上班族來說,下班回家后,家居設備根據個人喜好智能開啟,這無疑讓生活變得輕松、愜意,更加增添了幾分科技幸福感。
智能家居場景
產品升級快,夢想終究照進現實
聊起智能家居,宇陽的話匣子一下子被打開了。
由于工作原因,宇陽一年幾乎有一半的時間都在外出差,住酒店就成了家常便飯。“有一次在成都出差,當我打開入住酒店的房門時,真的把我驚呆了。屋內幾乎所有的家電逐一自動開啟,床頭小音箱還‘雙語’播放迎賓語音,旅途勞頓煙消云散。當時我就想,有機會一定要把家也‘變’成這樣”。
說干就干,趁著年假,宇陽盡可能將家中的老舊物件替換、升級,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全屋智能家居的夢想終于照進了現實。
可這還不算完,用宇陽的話說,家居產品換購往往會讓人上癮。“這邊剛裝好的門鎖,沒多長時間就又出了新品,除了人臉識別,又增加了掌靜脈識別技術。”宇陽直言,他正在考慮更換最新款的產品。
據統計,和宇陽一樣鐘情智能家居的消費者越來越多,該領域已成為最具潛力的消費科技市場。“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智能家居出貨量快速增長。2021年我國智能家居設備市場出貨量超過2.2億臺,2022年出貨量約2.6億臺,到2026年預計突破5億臺。”河南智慧空間設計研究院相關負責人透露。
產品更迭速度快是智能家居市場的一大特點,該負責人建議消費者理性選購。“沒必要像換iPhone一樣更換家居產品,選擇適合自己的配套產品就好”。
AI深度學習,這才是真正的智能化
一個普通的旋鈕開關有啥“新”本領?一個掌心大小的四方盒子有啥玄機?在商都路萬達坊Aqara綠米建業凱旋匯店,記者被這幾個“稀罕物”所吸引。
經演示,不必固定在一處的旋鈕開關輕松開關窗簾,而隨著白色四方盒子上下翻轉,屋內的燈光也隨之明暗變換……
依據室內溫度和光照能自動開關的智能窗簾
中國智能家居產業聯盟鄭州學習中心導師楊老師認為,目前這些操作從嚴格意義上不能定義為智能化,稱為介于自動化與智能化之間的過渡成果則更為貼切。
楊老師表示,真正的智能化一定是通過模擬真人生活場景,并經過成千上萬的算法和強大的算力才能最終實現。
“以智能窗簾為例,目前市場在售的主流品牌均可設置自動指令學習人的生活習慣。基于AI深度學習,久而久之便可以根據室內溫度、光照等自動開啟和關閉,通過智能感應技術,防止光線過強,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空調損耗。同時也可以在影響對熒幕、電視等娛樂家電觀感的時候自動關閉,更加省心省力。”楊老師還舉例說,“智能門鎖的自我學習能力也很強大,經過上千萬次的手掌信息數據采集,深度學習建模,從而達到了現在支付級的‘刷掌秒開’。”
要明亮也要氛圍的臥室智能燈光
各司其職,智能家居更美好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理想中的全屋智能家居生活也在逐漸成為現實。因此,眾多品牌緊跟時代趨勢,紛紛轉戰全屋智能家居領域,為人們提供更加便捷、舒適、高效的居住環境。
就智能生態平臺而言,河南智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威華介紹,目前最為開放且用戶量最大的是小米智能生態系統。百度、華為、阿里、蘋果等網絡科技公司開發的生態系統也在逐步“開疆拓土”,力爭更多地搶占市場份額。
“家電品牌也在不斷加碼智能生態系統,譬如海爾、美的、海信、格力等都在花重金開發自己的生態系統。”楊威華說。
對于目前“內卷”的市場現狀,河南陳設藝術協會智裝委負責人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智能生態系統多固然是好事,但各個品牌間互不兼容成為主要矛盾。”該負責人認為,行業間應各司其職,智能平臺搭建方盡可能完善兼容方案,品牌方更應注重產品質量,如此一來,智能家居配套產業才能進入良性發展軌道,更好地為消費者打造舒心便捷的家居生活。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白賀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