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瑯滿目的應季果蔬、冒著熱氣的糖炒栗子、各地特色美食……昨日的新鄭市孟莊鎮集市,近千米長的攤位宛如大型露天購物廣場,叫賣聲、還價聲、嬉笑聲不絕于耳。
隨著外地游子陸續返鄉,集市成為他們重溫鄉情的“打卡點”之一。摩肩接踵的人群和琳瑯滿目的貨品承載著這座小鎮的濃濃煙火氣。
體驗一把記憶中的濃濃年味兒
昨日9點,從鄭州開往航空港區的城郊線地鐵上出現一群拉著便攜購物車的鄭州市民。“我以前在孟莊住,后來搬到市區和孩子們一起住,回去買點東西,順便也看看家里的老兄弟。”乘坐地鐵趕集的老年人較多,他們到鄉村集市“湊熱鬧”,不僅為儲備年貨,更為體驗一把記憶中的濃濃年味兒。
“今天會上的蘋果咋樣啊?”“有脆的有面的,啥水果都有,恁去看看吧!”上午10點,記者與趕集的市民一起抵達地鐵城郊線孟莊站B出口,完成采購的市民陸續乘坐地鐵返回,人們素不相識,卻又在關于趕集的打探中親切寒暄。
叫賣聲形成獨特的“鄉村交響曲”
每逢趕集日,來自周邊鄉鎮的眾多商販一大早便駕駛著滿載貨物的小車來到孟莊集市,周邊農戶則帶著自家的農產品前來售賣,各種叫賣的喇叭聲形成獨特的“鄉村交響曲”。
喜慶春聯、糖果熟食、鍋碗瓢盆、修鞋配鑰匙、庫爾勒香梨、西藏牦牛肉、廣西砂糖橘……集市上盡是物美價廉的年貨。“集市上的東西既新鮮又便宜,花樣也多,還能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兒!”來逛集市的人們高興地說。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割年肉……除了果蔬攤位外,生意紅火的還有賣麻糖、豆腐、肉制品的攤位。“過幾天就是小年了,聽說要降溫了,提前把東西都備上。”市民高女士說。
集市上的煙火氣氤氳著“文化味”,喜慶的中國結、鎏金的春聯、各樣的龍形掛件,映紅了趕集人的笑臉。“寒假在家也沒啥事,出來擺攤看看熱鬧,也能為自己增加點收入。”攤主介紹,除了印制的春聯,手寫春聯也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在校大學生小余住在新鄭市龍湖鎮,寒假后每逢孟莊鎮“有集”,他便和同學來現場書寫新春對聯,用自己的方式為新春增添一份喜慶和祝福。
集市成了鄉村經濟活力的寫照
“最后兩兜梨了,兩塊錢一斤!”上午11點,售賣碭山酥梨的攤主正在準備“清倉收攤”。他說,從早上8點過來,滿滿一貨車的梨3個多小時便售空了。
熱熱鬧鬧的孟莊集市起源于何時?賣紅薯粉條的常大爺連連擺手道:“說不清,我年輕時都來這里擺攤了。今年我69歲了,感覺這個集市一直都有。”每逢農歷三、六、九,常大爺便騎著他的紅色電動三輪車,帶著老伴孟大娘和滿滿一車紅薯粉條來集市上“扎根”。“就像來上班一樣,有集會了就定點定時打卡,一坐就是一整天,這粉條都是俺們自己種的紅薯做的,純天然!”常大爺笑著說。
在網購盛行的今天,人們足不出戶便能買到來自全球的商品,趕集也成了一件“新鮮事”。可在孟莊鎮,每一個約定俗成的日子,總有那么一群人,數著時間、守著攤位,準時準點地為小鎮集市增加一抹煙火氣,集市也成了此處鄉村經濟活力的寫照。
趕年集、置年貨,“趕”的是對新春佳節的殷殷期盼,“置”的是過年物資豐盈的滿滿幸福。
源遠流長的鄉村集市,如同一部鐫刻著時光印記的歷史長卷,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真誠向往,也傳承了一代代人的歡聲笑語和文化記憶。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見習記者 安欣欣 文/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