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治理是服務群眾的“最先一公里”。今年,上街區新安路街道錨定民生福祉,以創新驅動為引擎,以多元協同為紐帶,在基層治理的沃土上深耕細作。通過打造“夜校課堂”點亮文化星空、織密“零工網絡”拓寬致富道路、激活“五社聯動”凝聚治理合力,繪就出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動畫卷,讓治理成果化作群眾觸手可及的幸福。
夜校流光映萬家
文化潤心綻芳華
為打破傳統服務時空壁壘,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以“政務服務便民化,便民服務優質化”為目標,創新引入“錯時共享”理念,探索“公益+低償+市場化”融合運營模式,依托“資源、需求、服務”3張清單,對轄區資源進行“一盤棋”統籌,實現效能最大化。6個社區精準對接群眾“文化味蕾”,開設非遺手工、樂器培訓等特色課程,讓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在課堂碰撞交融。如今,社區夜校燈火通明,形成了“周周有課上,處處能學習”的濃厚氛圍,讓文化治理為基層注入持久生命力。
黨旗飄揚筑網格
精細治理暖民心
新安路街道以黨建引領為核心,全力構建“0371”黨建引領網格化基層治理七步工作法的閉環鏈條。充分運用鄭好拍、鄭連心等問題上報處置小程序,持續利用12345熱線功能優化網格化管理工作,今年以來已累計處置事件5096件,流轉12345工單91件,有效促進基層社務在網格管理、網格服務工作中同向發力,將群眾的訴求在網格內妥善解決。在日常工作中,各級網格員通過“鐵腳板”走訪,深入居民家中傾聽訴求,針對群眾反映的環境衛生、設施維修等問題,建立“網格吹哨、部門報到”機制,聯動城管、物業等部門快速響應、高效解決,累計化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9355件,切實做到“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讓基層治理更精細、更溫暖,真正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
五社聯動聚合力
共治共享筑和諧
街道以黨建引領為“紅色引擎”,充分發揮“一元帶多元”的乘數效應,19名專業社工、1200余名志愿者、百余支社區社會組織,共同編織起基層治理的“活力網絡”,全力激活“五社聯動”治理密碼,在無主管樓院治理中發揮了強大作用。社區黨組織牽頭,廣泛征集居民意見;社區社會組織“幸福樓院服務隊”主動參與,組織居民共同設計小區景觀;專業社工運用專業方法,調解改造過程中出現的矛盾糾紛;社會慈善資源慷慨解囊,為改造項目提供水泥等物資;社區志愿者們更是積極行動,協助施工隊維護現場秩序、宣傳改造政策。在各方協同努力下,原本破舊的小區煥然一新。社區、社會組織、社工、慈善資源、志愿者同頻共振、優勢互補,形成“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治理格局,為社區和諧穩定筑牢堅實屏障,讓基層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溫度。
本報記者 謝鵬飛
通訊員 馮譯平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