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煥活力、綻光彩!鄭州文博掀起最炫“文化遺產”風

          2025-06-15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鄭州大河村遺址博物館新館開關試運行首日入選新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鄭州市文物局“今宵月‘鄭’圓 文博話中秋”文物融媒體活動入選“2025年度中華文物新媒體傳播精品入圍項目”名單、全國觀眾跟隨央視大型直播《沿著中原大遺址走廊尋國寶》的鏡頭,在鄭州商城遺址踏上“穿越五千年”的文明溯源之旅……6月14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鄭州文博喜事連連、收獲滿滿,一系列好消息紛至沓來,令鄭州市民倍感欣喜與自豪。博物館場館建設不斷升級、重磅展覽輪番登場、文物活化利用推陳出新——“全面開花”的鄭州文博讓文物煥發新活力、綻放新光彩,鄭州文化遺產保護利用事業、文旅融合產業呈現蓬勃發展之姿。

          大河村入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6月14日,在鄭州大河村遺址博物館新館開館試運行首日,國家文物局在《關于公布10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的通知》中公布了新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包括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在內的10家單位成功入列。至此,鄭州除鄭韓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鄭州商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之外,又新增一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據了解,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位于鄭州市區東北部,占地面積約2373畝,建設內容包括大河村遺址博物館新館、原始生態環境修復區、遺址核心保護展示區等三大功能區,是一處以大河村遺址和仰韶文化為核心,集遺址保護、考古研究、文化傳播和觀光休憩于一體的大型文化空間。

          “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規劃注重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銜接,一方面注重黃河文化遺產系統保護,另一方面注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遺址公園總體規劃、遺址博物館新館設計、博物館展陳實現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大河村遺址博物館負責人胡繼忠介紹,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以遺址保護為中心,讓七千年遺址重煥生機,體現了河南省、鄭州市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把中華文化瑰寶保護好、傳承好、傳播好的決心和信心,對于進一步推動河南省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今宵月‘鄭’圓”入圍傳播精品


          從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城市考古課堂中甲骨文的“月”,到六千多年前大河村考古遺址公園的彩陶“月亮紋”;從 2700年前的鄭韓故城,到登封“嵩門待月”的盛景;從“月是故鄉明”詩句中的杜甫故里,到鄭州城隍廟的拜月儀式、鄭州博物館中秋奇妙夜,2024年的中秋佳節,廣大市民和全國網友看到了鄭州不一樣的文化“月”,此次活動正是鄭州市文物局從傳統節日、文化遺產和社會公眾的小切口進行講述城市文化,集合市博物館、商都院、考古院、大河村等局屬單位和新鄭、鞏義、登封文物局共同參與創作創新,吸引更多公眾走進文物景區、博物館感受歷史文化。

          線上活動帶動線下活動,鄭州多家文博場館熱度持續上升,全國網友持續“圍觀”,鄭州文博活力得到持續顯現,在國家文物局公布的“2025年度中華文物新媒體傳播精品入圍項目”名單中,鄭州市文物局的此項活動也光榮入選。

          在鄭州商城尋“國寶”


          6月14日舉行的《沿著中原大遺址走廊尋國寶》直播中,三門峽廟底溝博物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殷墟博物館、開封州橋及汴河遺址等五座大遺址如璀璨珠鏈,串聯起華夏文明從星火初燃到多元一體的壯闊史詩,印證著“何以中國”的歷史答案。

          主持人海霞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王巍在鄭州商城透過3600年前的夯土城墻,引領全國觀眾踏上“穿越五千年”的文明溯源之旅。

          當直播鏡頭轉向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一段利用3D打印技術復原的商代城墻剖面引人注目,3600年人脈不息、城址不移,成就中國都城史上的不朽傳奇。獸面紋銅方鼎、原始瓷尊等鎮館之寶依次登場,展示商王朝第一個都城的風采。此外,創新利用前沿數智技術的AI打卡、互動答題屏等體驗項目也讓觀眾們眼前一亮。

          直播現場,海霞手拿“商小鮮”獸面紋餅干和夯土城墻蛋糕,追溯甜品上古老紋樣的密碼;在“商城之心”,年輕人品味著“亳”字咖啡,效仿商人“發朋友圈”,向五湖四海的網友們展示古老底蘊與青春活力交織的鄭州。博物院將商都文化與現代潮流元素結合,推出一系列蘊含商文化的優質文創產品和一連串精彩紛呈的文博活動,讓每一位游客都能在城市根脈之地擁有可觀、可觸、可品、可享的文博新體驗。

          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院長郭磊介紹,今年以來博物院已接待來自全球2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千名游客,這里已成為廣大觀眾讀城第一站、鄭州“城市文化會客廳”。

          數字文創大賽續寫“青花”新篇


          6月14日,央視《探索·發現》欄目播出的《發現大唐青花瓷(上)》,將廣大觀眾的目光吸引至“唐青花的故鄉”鄭州。“上集追溯中國青花瓷起源之謎。6月15日播出的下集將聚焦考古學家破解青花瓷起源之謎的艱辛歷程。從1975年揚州唐城遺址驚現唐代青花瓷片,到‘黑石號’沉船出水紋飾相同的完整瓷盤,再到2006年鄭州唐墓出土青花瓷罐,最終確認鞏義窯為唐青花誕生地。”河南南水北調博物館館長靳小倩介紹,作為“大唐?青花瓷”系列活動的分項活動,由鄭州市文物局主辦、河南南水北調博物館承辦的“唐韻青花 數創未來”數字文創設計大賽已于6月13日在河南南水北調博物館正式啟動。

          此次大賽面向河南省高校學子,設服裝設計與文創設計兩大板塊,旨在樹立“鄭州是青花瓷故鄉”與“青花瓷的鼻祖·唐青花”的獨特IP形象,運用數字化手段,展現新生代設計師對青花元素的創新詮釋。

          鄭州市文物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鄭州作為“青花瓷故鄉”,2002年鞏義黃冶窯遺址出土唐青花瓷片、2006年上街唐墓出土青花塔式罐等考古發現,為打造文化超級IP奠定基礎。本次大賽以“唐韻青花 數創未來”為主題,核心在于結合數字科技力量,為文化傳承注入新動能、推動文化遺產的活態展示與數字科技的深度融合,依托青年創意力量,實現傳統文化的創新轉化,擦亮鄭州“青花瓷故鄉”的金名片。大賽將搭建數字創意平臺,鼓勵學子以科技賦能文物,讓千年唐韻跨越時空,融入現代生活,向世界講述鄭州故事。

          6月14日亮相的還有鄭州博物館“陶彩千年 釉影流光”展、指尖尋古觸摸文明活動,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館的全國廉政暨文化遺產漫畫精品展、考古人講考古公益講座等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共同繪就鄭州文化遺產煥發新活力、綻放新光彩的絢麗畫卷。

          從大河村遺址榮耀躋身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到“今宵月‘鄭’圓”引爆全網熱潮;從《沿著中原大遺址走廊尋國寶》帶領億萬觀眾穿越時空,到數字文創大賽讓千年青花煥發新生——鄭州正以澎湃的創造力,讓沉睡的文物“活”起來,讓悠久的文明“潮”起來。科技賦能文化,創意點亮歷史,鄭州文博以文化之光照亮城市發展之路,五千年華夏文明在這里綻放更加絢麗的光彩!

          記者 左麗慧 文/圖

          分享到: 編輯:李佳露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