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氣”“上頭電子煙”等新型毒品的嚴重危害,你知道嗎?6月26日,在第38個國際禁毒日來臨之際,管城區人民法院推出根據真實案例改編的禁毒題材微電影《青春不“毒”行》,以青少年視角揭開新型毒品的致命偽裝,生動展現法院普法工作在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中的成效。
《青春不“毒”行》改編自一起真實案件。故事以高中生林小雨的經歷為主線,他先是目睹表哥方亮因吸食“笑氣”導致癱瘓,悲劇深深刺痛了他。而后,一次法官深入校園普法的“送法進校園”活動為林小雨打開了認識新型毒品的大門,讓他清晰地了解到“笑氣”“上頭電子煙” 等新型毒品的嚴重危害。正是這些校園普法教育,在林小雨心中種下了識毒防毒的種子。一次偶然,林小雨在手機上刷到售賣“上頭電子煙” 的視頻。出于對毒品危害的深刻認知和勇敢無畏的精神,他決定主動與毒販接觸引誘 “交易”,最終,促使販毒行為受到法律審判。盡管林小雨的勇敢值得肯定,但法院也特別強調,未成年人身心尚未成熟,面對危險情況不提倡以身涉險,應及時向家長、老師或警方求助。
影片采用懸疑視角切入,通過細膩的鏡頭語言,生動展現了新型毒品善于偽裝、危害深遠的特性,深刻揭示了其對青少年身心的致命侵蝕。從林小雨表哥癱瘓的悲慘遭遇,到他與毒販周旋的緊張情節,每一幕都直擊人心,不僅喚醒未成年人對新型毒品的警惕意識,更呼吁全社會共同參與到識毒、防毒、拒毒的行動中來。
管城區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表示,這部微電影,是法院創新普法形式、深化普法成效的一次重要舉措。近年來,法院持續開展“送法進校園”“法院開放日”觀摩庭審、法治副校長校園輔導等系列普法活動,通過真實案例講解、模擬法庭等多樣化形式,將禁毒知識、法律常識傳遞給廣大青少年。《青春不“毒”行》中林小雨的故事,正是校園普法成效的有力證明,充分展現了普法教育在提升未成年人防毒識毒能力、增強法治意識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
下一步,管城法院將繼續深耕普法宣傳工作,創新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普法形式,讓法治的種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發芽,為構建無毒社會、守護青少年健康成長貢獻司法力量。
記者 魯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