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公園廣場事務中心紫荊山公園引入一種鄭州罕見的花,它花朵大而潔白,且花開“葉”上,又在夜間開花,有“月下美人”之稱,而且花期極短,沒錯,它就是曇花。
記者在紫荊山公園苗圃看到,剛引進不久的曇花形態各異,最大的一盆高近2米,有著直立的木質化細長莖,形成獨特的樹狀結構,莖上長出多條長約30厘米、邊緣為鋸齒狀的扁平葉狀莖。
最為奇特的是,普通植物的花蕾通常生長在花枝或果枝頂端,而這些曇花的花蕾卻是由葉狀莖的邊緣長出一條細長的莖,莖上結出細長的、綠色帶紫紋的花萼筒,“這里面包裹著曇花未綻的花朵,連著它的細長莖會一直向下垂著長,等到要向上勾頭時,再過兩三天,就會開出潔白的、直徑達20~30厘米的花朵,花蕊從花心伸出,金黃色花藥與雪白花瓣形成鮮明對比,暗香浮動,馥郁醉人!”公園園林專家告訴記者。“曇花單朵花的花期僅4~6小時,一般夜里7點至10點之間開花,盛開約4個小時,之后4個小時慢慢枯萎,到凌晨凋謝,故有‘曇花一現’之說。”
曇花學名為Epiphyllum oxypetalum。“Epiphyllum”意為“在葉上的花”,而“oxypetalum”則意味著“銳瓣”,描述的是它的花瓣形狀。它由英國植物學家Adrian Haworth在1829年命名。因獨特的夜間開花行為而被稱為“月下美人”或“瓊花”,是園藝中的珍品。
不過,此次紫荊山公園引進的不只有夜間開花的曇花,還有的白天也能開花。其中一株“巨無霸”小葉曇花,高約一米,直徑超1.5米,它的莖肉質化,表面翠綠油亮,充滿生機。據介紹,小葉曇花與常見的曇花同屬仙人掌科植物,花朵形狀也相似,只是更加小巧精致。雖然也是短暫一現的“月下美人”,但單朵花的花期更長,可達20小時左右,因此在白天也有望欣賞到。小葉曇花的自然花期可持續至深秋,期間會反復開很多次,一波接一波,花量很大。花開時,莖片會微微顫動,仿佛在月光下輕舞。
據介紹,紫荊山公園此次引進的曇花分別來自四川和云南,有曇花、小葉曇花、卷葉曇花等多個品種,近百株。目前,園林職工正在精心養護觀察,待到花開時節,市民有望一睹曇花風采。
記者 裴其娟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