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中原畫風——河南省優秀美術作品展”在重慶美術館開幕。作為“中原畫風”全國巡展的第28站,此次展覽集中呈現180幅河南優秀美術作品,涵蓋中原自然景觀、歷史人文與當代建設風貌,展期將持續至7月20日。
展覽亮點:雄渾中原與時代氣象交融
河南地處黃河之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其美術創作既扎根于厚重的歷史文化,又展現出新時代的創新活力。
此次巡展的作品,既有對黃河壯闊氣象的深情描繪,也有對中原人民生活的生動刻畫,充分展現了“中原畫風”雄渾大氣、質樸深沉的獨特魅力。作品形式多樣,畫種齊全,基本代表了河南美術近年來的最高創作水平,其中多件作品曾入選全國美展。
雙城聯動:豫渝文化藝術深度對話
展覽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文聯、重慶市文聯聯合主辦,是兩地文化交流的重要舉措。
河南省文聯副主席李明表示,“中原畫風”是河南美術界多年來精心打造的文化品牌,它承載著中原大地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展現著河南美術家們獨特的藝術追求和創作風貌。目前,“中原畫風”全國巡展已經走過全國27個省區市,在全國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力。
“河南和重慶雖山川遙望,卻各自孕育了無數優秀的藝術作品和杰出的藝術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在藝術發展長河中各展風姿、各美其美。”重慶市文聯秘書長胡啟華認為這次展覽是河南美術創作的高規格、高水準的集中展示,必將增進豫渝兩地友誼的深度對話,促進藝術傳承和創新的生動實踐,為推動兩地文藝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現場反響:藝術盛宴引山城共鳴
開幕式上,中國美協雕塑藝委會主任、四川美術學院院長焦興濤,重慶美術界代表及在渝河南籍藝術家等百余位嘉賓出席。盡管當日陰雨綿綿,展廳內仍人頭攢動。
“中原畫風大氣磅礴、蒼茫雄渾的藝術氣象,與西南地區巴渝美術風格形成鮮明對比。”焦興濤說,展覽作品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捕捉與描繪,體現了宏大敘事與人間煙火交相輝映的壯闊畫卷,為重慶藝術家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參考和借鑒。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李芳感慨“漫步展廳如回老家”,參展作品中太行山、黃河等意象及“打火燒”等民俗場景,引發觀眾強烈情感共鳴。
四川美術學院副教授李海磊同樣深有感觸:“看到畫中的太行山、黃河,那些熟悉的風景歷歷在目。而一幅‘打火燒’的生動描繪,更喚醒了珍藏的童年記憶。”
河南省美協駐會副主席、秘書長陳文利表示,從傳統的巴蜀畫派,到充滿活力的都市藝術,重慶美術界開放包容的胸懷和銳意創新的精神,是河南美術界學習的榜樣。此次“中原畫風”走進重慶,不僅是一次藝術成果的展示,更是兩地美術交流合作的新起點。希望以此次展覽為紐帶,進一步深化豫渝兩地在文藝創作、展覽展示、人才培養、學術研究等領域的合作,讓中原文化和巴渝文化在藝術交流互鑒中綻放更加絢麗的光彩。
學術研討:地域美術的當代探索
開幕當天還舉辦了研討會,與會專家學者圍繞中原美術的當代發展展開深入探討。
他們認為,本次展覽系統呈現了河南美術創作的精品力作,其突出特點在于:既深植五千年文明沃土,又敏銳把握時代脈搏,實現了傳統筆墨語言與當代藝術表達的有機統一。這些作品最可貴之處在于其自然生長的藝術狀態——既不刻意標榜某種畫派風格,也不囿于傳統窠臼,而是從厚重的中原文化土壤中自然生發,保持著旺盛、鮮活的生命力。
令人敬佩的是,河南美術家始終堅持“為時代放歌、為人民抒懷”,將對家國的大愛情懷與社會的深刻觀照融入藝術實踐,通過小切口展現大時代,這種將個人藝術追求與時代使命相結合的創作路徑,為全國美術工作者提供了寶貴經驗。
與會專家還建議,應進一步加強地域美術交流,促進不同藝術流派在碰撞中融合發展。
據悉,此次展覽歷時13天,7月20日閉幕。此后,“中原畫風”河南省優秀美術作品全國巡展還將走進湖北武漢、上海、湖南長沙等地展出,持續推動跨地域文化交流。
記者 蘇瑜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