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組織國家媒體智庫代表齊聚鄭州
上海合作組織媒體智庫峰會于7月23日至27日在河南鄭州舉行。本次峰會由新華通訊社、中國社會科學院、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主題為“弘揚‘上海精神’,共建美好家園”。來自上海合作組織26個國家的150多家主流媒體、知名智庫、政府機構以及聯合國、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等國際和地區組織的400多名代表參會。
本次峰會,與會嘉賓將圍繞加強戰略對接與深化政治互信、維護地區安全與應對全球挑戰、擴大務實合作與實現共同繁榮、密切人文交流與推動文明互鑒、踐行多邊主義與捍衛公平正義等議題深入研討。
與會嘉賓表示,在“上海精神”指引下,上合組織國家人民日益走親走近、各領域合作豐富多彩。希望上合組織國家的媒體抓住機遇,以務實行動承擔媒體責任,為增進上合組織國家相互了解、促進人文交流發揮重要作用。
新華社記者 房寬 周陽
梁婉珊 張志歡 梅元龍
智庫論壇:
加強文明交流互鑒 構建更美好共同家園
本報訊(記者 劉地)7月24日上午,上合組織媒體智庫峰會分會場—智庫論壇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辦。活動以“構建更加美好的上海合作組織共同家園”為主題,多位與會嘉賓進行了發言。
開幕式上,《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構建研究》智庫報告發布,報告圍繞如何構建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進行了四方面的闡述。
關于媒體智庫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報告提到,加強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是上合組織一項長期且重要的工作。人文交流涉及面廣,方式多樣,民眾的參與度比較高,可以增加不同人群,特別是媒體間和青年間的交流,綿綿用力,潤物無聲,其作用是無法替代的。上合組織成員國有著不同的文化傳統,應該重視開展廣泛的文明對話與文化、教育、科技、體育合作,讓社會團體和地方政府更多參與進來,持續辦好上合組織民間友好論壇、媒體論壇、青年論壇、婦女論壇。重視高校、科研機構和智庫之間的交流,在培養人才方面形成更加穩定的機制,打造更加相互親近的地區國家人文共同體。
開幕式結束后,各平行論壇分別圍繞“‘上海精神’與上合共同家園”“‘一帶一路’建設與上合務實合作”“文明交流互鑒與民心相通”三大議題進行了廣泛的交流與探討。
走進宇通集團
“鄭州智造”展現城市硬實力
嘉賓參觀宇通客車新能源廠試車場
本報訊(記者 徐剛領/文 馬健/圖)7月24日下午,上合組織媒體智庫峰會嘉賓來到宇通集團,實地參觀高環試驗場、海外承裝車間和品牌體驗中心,深入了解這家鄭州本土企業的創新發展歷程。
宇通客車高環試驗場內,“不把市場當試驗場,要把試驗場當市場”的標語格外醒目,多輛客車正在進行性能測試。在海外承裝車間,一位巴基斯坦嘉賓驚喜地發現一批為該國定制的客車,立即拍照留念。工作人員介紹,宇通近期剛與巴基斯坦簽訂一批新訂單。
宇通客車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大、中型客車企業。2024年宇通客車全球銷量46918輛,同比增長28.48%。其中,出口14000輛,同比增長37.73%。全球占有率超過10%。目前已累計出口超11萬輛,已成為國際主流客車供應商之一,產銷規模全球領先。全球已累計銷售新能源客車超19.6萬臺,減少碳排放2870萬噸,相當于植樹造林14萬公頃。
目前市場覆蓋美洲、非洲、亞洲、歐洲等六大區域和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大使茶座”:
以茶為媒 共探文明交融新路徑
本報訊(記者 金鑫)茶韻潤絲路,同心致未來。7月24日上午,上合組織媒體智庫峰會平行活動“大使茶座”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作為峰會的重要交流環節,活動吸引了眾多駐華使節、企業代表、智庫專家、媒體代表,以茶文化為紐帶,共探文明交融新路徑。
活動現場,茶藝師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茶藝表演。從溫杯潔具到沖泡出湯,每一個動作都如行云流水。茶香裊裊間,嘉賓們沉浸其中,感受著中國茶文化的獨特魅力,領略千年茶韻之美。
在品茗交流環節,參會嘉賓圍繞茶文化以及合作交流展開了熱烈討論。“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現在仍影響著全球。斯里蘭卡有著錫蘭紅茶,我們有同樣的文化傳承。上海合作組織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除了現有領域,希望以后在其他領域也加強合作。”斯里蘭卡駐華大使馬金達·賈升和表示。
本次“大使茶座”活動旨在共創上合組織國家合作發展新機遇。活動主辦方表示,此次活動以茶為媒、以心會友,期待能夠進一步發掘合作潛能,為共筑更加緊密的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貢獻積極力量。
走進河南博物院
鄭州是一個古今輝映的好地方
嘉賓參觀河南博物院
本報訊(記者 李居正/文 周甬/圖)7月24日下午,上合組織媒體智庫峰會嘉賓來到河南博物院參訪,一覽傳統文化的獨特風采。
河南博物院現有館藏文物17萬余件(套),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銅器、歷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是見證中華文明發展軌跡,展示中國歷史發展脈絡的文化藝術寶庫。從8000多年前裴李崗文化時期遺存的碳化稻谷,到功能各異的生產生活工具,早期人類文明的起源與發展在河南這片土地上得到了留存與呈現。藏品中,“賈湖骨笛”引起大家的關注,這件出土于河南舞陽賈湖遺址的新石器時代文物,能夠演奏出近似七聲音階樂曲,令在場嘉賓震撼不已。
“河南博物院吸引了許多小孩子,我也想把這種經驗帶回去,讓小朋友愛上自己的歷史和文化。”來自巴基斯坦新聞與廣播部的賴斯·阿迪勒(Raisa Adil)分享參訪感受,她不僅看到了幾千年前的中國是什么樣子,也領略了現代化鄭州的風采,“鄭州真的是一個古今輝映的好地方!”
文化遺產保護利用交流合作會:
構建文化交流的跨時空共同體
本報訊(記者 岳炎霖)7月24日上午,文化遺產保護利用交流合作會在鄭州大河村國家遺址公園舉行。作為上合組織媒體智庫峰會的一環,本次會議以“文明互鑒:構建文化交流的跨時空共同體”為主題,匯聚了國內外專家學者及媒體智庫代表,圍繞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展開深入交流。
吉爾吉斯斯坦和西北大學的學者代表分別立足本國背景與發現,講述了不同視角下的絲綢之路;烏茲別克斯坦學者代表則通過分析該國的費爾干納與康居國(古代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含今新疆北境)的關系,介紹了中國同烏茲別克斯坦兩國間的歷史淵源。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梁法偉結合豐富多樣的河南實踐樣本,分享了河南在傳承和弘揚大河文明方面所做的努力與成果。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王巍作總結講話。
與會嘉賓集體參觀了大河村遺址博物館,實地感受這片承載仰韶文化的重要考古現場,為這場學術交流之旅畫上生動的句號。
青年沙龍:
青春上合 “豫”見未來
本報訊(記者 梁宸瑜)7月24日上午,上合組織媒體智庫峰會青年沙龍在鄭州大學主校區活力啟幕。近百名嘉賓、教育工作者及中外青年學子齊聚一堂,圍繞“青春上合·豫見未來——青年力量與文明互鑒”主題,展開深入對話,共繪交流合作新圖景。
青年代表們親身體驗書法、拓印等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并在鄭州大學綜合管理中心廣場合影留念,在互動中感知多元文明的精彩。
在沙龍對話環節,媒體代表、鄭州大學學生圍繞三大議題展開深度交流:媒體智庫如何助力青年講好本國故事、跨文化視野下的教育與職業發展,以及數字時代的上合青年創新合作。
暖場環節,充滿活力的歌曲與斯里蘭卡風情舞蹈點燃現場氣氛。活動尾聲,全體參與者共同宣讀凝聚共識的青年宣言——“青春上合,豫見未來;智媒聚力,文明互鑒”,為上合組織青年交流譜寫新篇章。
此次活動搭建了上合青年思想碰撞、聯結友誼的平臺,以青春視角探索文明互鑒的實踐路徑,為區域合作注入蓬勃的“青年動力”。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