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雙擁之花綻綠城——鄭州市雙擁工作綜述

          2025-08-01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云河洗天青,綠城物華新。7月30日,鄭州市“全國雙擁模范城”揭牌儀式舉行。擁軍優屬,擁政愛民。金燦燦的牌匾是沉甸甸的榮譽,更是鄭州市賡續雙擁光榮傳統的有力見證。

          在今年4月23日召開的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命名大會上,鄭州市再度被命名為“全國雙擁模范城”,這是鄭州市自1994年以來第九次獲此殊榮,實現“九連冠”。此外,新鄭市也首次榮獲“全國雙擁模范縣”稱號。

          鄭州是一片紅色熱土,有著光榮的雙擁傳統。1994年,鄭州市首次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此后又分別于1997年、2000年、2004年、2008年、2012年、2016年、2020年和2025年連續八次獲評該稱號。

          軍民魚水情,朵朵雙擁花。鄭州,這座浸潤著紅色基因的城市,“軍愛民、民擁軍”的光榮傳統深深融入城市血脈。近年來,鄭州立足紅色基因傳承,弘揚雙擁優良傳統,堅持改進創新、與時俱進,不斷提升雙擁工作水平。雙擁之花開遍綠城,譜寫了軍政軍民團結奮進的嶄新篇章。

          高位推動 厚植“雙擁花”

          鄭州市是兵員大市、駐軍大市,也是優撫安置大市。鄭州始終把雙擁工作列為“一把手工程”,高度重視,高位推進。市委、市政府堅持把雙擁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黨政領導班子考核體系,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代雙擁工作的意見》等綱領性文件,構建起“黨委統籌、政府主導、軍地協同、全民參與”的立體化工作格局。

          鄭州市不斷完善雙擁工作網格,建立3330余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實現“五有”全覆蓋,為軍地共建提供堅實支撐;組建擁軍支前專業隊伍,優化擁軍支前協調機制;嚴格落實軍地互提需求互辦實事“雙清單”機制,解決部隊信息化設施建設等多項重難點問題;創新建立“一總五分”軍供保障體系,以市級軍供總站為核心,鐵路、航空、高速、機動保障站點等為支撐,年均保障過往部隊及新老兵轉運超10萬人次,打造中部地區軍供保障的“鄭州樣板”。

          官兵后路、后院、后代“三后”問題聯系著部隊前方、前線、前沿。鄭州市將軍人軍屬、退役軍人視為親人,扎實解決“三后”難題。鄭州市轉業軍官、退役士兵安置人數占全省總量的1/4,其中90%的轉業軍官安置到黨政機關和參公單位。近5年來,鄭州市已累計安置隨軍隨調家屬120余人,未就業家屬每月發放1000元生活補助。2000余名軍人子女優先入讀優質中小學,300余名軍人子女享受中招考試加分政策,教育優待覆蓋率達100%。

          今年3月,一場退役軍人招聘會在紫荊山地鐵站舉行,招聘會首次嘗試將退役軍人服務與地鐵場景深度融合,邀請60余家優質企業參與,共吸引600名退役軍人及軍人家屬參與。促進退役軍人就業創業,近年來,鄭州年均舉辦退役軍人專向招聘會30余場,提供崗位6萬余個,2000余名退役軍人達成就業意向,累計開展退役軍人職業技能培訓3000余人次。

          此外,在優待政策方面,鄭州市面向全國持優待證的退役軍人,推出免費乘坐公交、地鐵,以及免費游覽30余家旅游景區的普惠政策。2024年,與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等6家醫療機構簽訂合作協議,持優待證退役軍人及烈士、因公犧牲軍人、病故軍人遺屬可享受“一站式”優先優惠或免費服務。義務兵家庭優待金標準提高至每人每年4.8萬余元,居全省首位。

          軍民攜手 共繪“同心圓”

          今年6月,鄭州大學與海軍鄭州艦舉行雙擁共建協議簽約儀式,構建涵蓋理論聯學、教育共享、心理護航、醫療支援、文藝聯創、法律咨詢、學歷提升、科技攻關等多個領域的深度合作機制,雙方構建起教育鏈對接戰斗力鏈、人才鏈服務強軍鏈的軍地協同育人模式。

          同在今年6月份,鄭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二七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和海軍鄭州艦官兵聯合組成宣講團,到二七區人和路小學開展“軍地攜手·共育國苗”主題共建活動,讓國防教育真正走進校園。

          鄭州艦是以“鄭州”命名的軍艦,其不僅承載著鄭州人民的家國情懷,也成為鄭州與海軍部隊情感交流的重要紐帶。近年來,鄭州積極開展“城艦共建”“城連共建”活動,累計投入1000余萬元用于改善“鄭州艦”和邊防連隊的戰備執勤條件,并通過文化、教育、科技等多種形式,加強軍地交流與合作。

          鄭州市與鄭州艦“城艦共建”,正是鄭州堅持軍地雙向發力、深化軍地共建機制、扎實開展共建活動的縮影。此外,每年春節、“八一”等節日期間,鄭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隊走訪慰問駐鄭部隊、重點優撫對象、軍烈屬及困難退役軍人,鄭州各單位也紛紛開展慰問活動,把尊崇與溫暖送到軍人軍屬身邊。同時,鄭州市擦亮“鄭州好兵”品牌,激勵高學歷、高素質、高技能適齡青年應征入伍,每年輸送兵員3000余名,大學生兵員貢獻率全省第一。

          駐鄭人民子弟兵也把駐地當家鄉,視鄭州人民如親人,勇于擔當急難險重任務,積極投身防汛救災、經濟社會建設一線,支援鄭州建設,護航鄭州發展。2021年夏,鄭州遭遇持續強降雨,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先后出動6000余人投身防汛救災,民兵、預備役1萬余人投入救援行動。同時,駐鄭部隊深化拓展精神文明共建,開展植樹造林、學雷鋒志愿服務、健康義診、愛心助學行動等,用“擁政愛民”的赤誠行動溫暖鄭州百姓。

          團結融合 賡續“魚水情”

          7月29日,鄭州高新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在溝趙辦事處棗陳村退役軍人服務站開展“鏨刻軍魂·浮雕傳情”活動,20余名退役軍人、軍屬及社區居民共聚一堂,沉浸式體驗金屬浮雕等傳統技藝,共話軍民魚水情。

          7月30日,鄭東新區祭城路街道正光街社區聯合恒豐銀行鄭州分行等企業走進武警鄭州支隊執勤一中隊,開展“軍民同心慶八一,共敘魚水深情長”慰問活動,為武警官兵送去祝福和關懷。

          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在八一建軍節到來之際,鄭州各單位、社區、企業等紛紛開展活動,為軍人、軍屬、退役老兵等送去真切的關懷和慰問,譜寫了一幕幕動人的“軍民魚水情”。

          鄭州紅色基因深厚,雙擁傳統已融入鄭州這座城市的精神血脈,從政府到社會各界,從社區到企業,處處流淌著軍民團結、魚水情深的雙擁贊歌。新鄭市創新實行“千企萬店助擁軍”模式,匯聚擁軍企業1000余家、門店3萬余家,從餐飲、醫療到交通物流,企業、商戶積極響應,為軍人軍屬提供“三優”服務。

          同時,鄭州構建起多維宣傳教育體系,大力營造“軍民一家親”的濃厚氛圍。雙擁元素融入城市規劃建設,雙擁路、雙擁橋、雙擁廣場、雙擁主題公園等重新升級改造,“雙擁宣傳圈”逐漸成形;大力開展“最美退役軍人”“最美擁軍人物”“最美軍嫂”等先進典型選樹宣傳工作;積極承辦“烈士紀念日省會各界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開展“清明祭英烈”等活動,激發廣大軍民雙擁熱情;組織“軍營開放日”“國防教育進校園”等活動,讓國防觀念深入人心。

          駐鄭軍隊也積極支持配合地方政府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提升全民國防素養。同時,積極服務地方建設和發展,在鄉村振興、防汛救災、生態文明建設、平安建設等方面貢獻力量。32302部隊多次派出官兵到新鄭市觀音寺鎮岳口村修挖水渠、清理垃圾、收割艾草等,并幫助村莊改善基礎設施、發展特色產業。

          黃河奔涌,見證軍民同心偉力。鄭州,雙擁的溫暖舉措已融入城市肌理,軍民融合的碩果正在惠及城市發展。未來,鄭州將以更高標準深化雙擁共建,讓雙擁之花更加絢爛綻放。

          本報記者 李宇航 趙冬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分享到: 編輯:劉瀟瀟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