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國調研行】
◎本報記者 張毅力
以“AI+數據+安全”為核心,助力各行業在數智化轉型中打破困境,實現重構與升級。科技日報記者在超聚變數字技術有限公司了解到,作為河南先進計算產業鏈的鏈主企業,該公司正以算力為支點,撬動傳統制造業數智化轉型。
7月28日,記者隨“活力中國調研行”河南主題采訪活動深入中原大地,觸摸制造業大省向“新”而行的強勁脈搏。作為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先行區,河南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產業升級為抓手,以品牌塑造為靈魂,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加速奔跑。
以自主可控引領轉型升級
走進位于鄭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記者看到,組裝車間一條現代化生產線的末端,一輛即將下線的新能源客車正在進行最后的系統檢測。
“從電池到電控系統,核心技術全是‘宇通造’。”宇通客車新能源技術經理周揚的一句話,道出了這家中國客車工業領軍者的產業密碼——自主可控。“我們構建了新能源商用車自主可控產業鏈,睿控E平臺作為行業首個軟硬件一體化電動專屬平臺,在客車經濟性、輕量化、舒適性及可靠長壽命等方面實現行業領先。”他說。
從燃油車到新能源車,從國內市場到全球布局,宇通客車通過電動化、智能化、高端化、國際化的戰略布局,不僅實現了全產業鏈自主可控,更將“河南制造”批量遠銷至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
老工業基地洛陽,以技術攻關利劍劈開創新之路,正煥發著新的光彩:中信重工、軸研科技推出世界最大智能化自磨機,以及全球首臺25兆瓦級風電主軸軸承等尖端設備;“神舟”飛天、“蛟龍”入海、“嫦娥”奔月、“北斗”組網等大國重器閃耀“洛陽創新”之光。2024年,洛陽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升至55.8%,產業持續向高向新向優。
以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引領產業轉型升級,河南制造業迸發出新活力。河南省科技廳副廳長陶曼晞曬出一組數據:聚焦重點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河南去年獲批國家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3項;啟動實施22項省重大科技專項、243項省重點研發專項,組織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開展聯合創新,取得多項原創性、顛覆性技術成果。
以智能制造激發產業動能
在中創智領(鄭州)工業技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園區內,記者看到了全球煤機行業首個“燈塔工廠”正閃爍著智能制造的光芒:150臺工業機器人組成精密的生產方陣,30臺AGV物流車在鋼鐵叢林中往來穿梭,所有設備的運行狀態都實時投射在中央控制室的數字大屏上。
“相較傳統工廠,這里的產量提升30%,生產周期從28天縮短至9天。”中創智領智慧園區廠長助理蘇振宇介紹,從“賣裝備”到“賣技術和服務”,從傳統煤機制造商到行業“燈塔”,中創智領正把河南制造品牌擦得更亮。
作為制造業大省,河南經過多年積淀與發展,培育了先進裝備、電子信息、新型材料等萬億級產業集群,以及多個千億級產業鏈,世界舞臺上正閃耀著越來越多河南“智造”……
中鐵裝備盾構機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平高電氣、許繼集團特高壓輸變電成套設備全國領先;鄭煤機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煤礦綜采技術和裝備供應商、國際領先的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中國一拖大中型拖拉機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
“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李翔表示,下一步,河南工信系統將以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實施企業改造、產業轉型、園區提升、支撐強化、底座構建、生態優化六大工作路徑,推動人工智能全面賦能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