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探訪危險水域|黃河:斷層、泥地、暗流,往前一步是深淵

          2025-08-06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斷層、泥地、暗流……黃河水流湍急,水下暗流、漩渦密布,河床地形復雜多變,河岸土層隨時可能塌方,往前一步可能就是深淵,危險系數不容小覷。

          8月4日,本報聯合鄭州市紅十字水上義務救援隊對黃河流域海事廣場周邊人潮不斷的露天“泳場”進行現場探訪,揭秘戲水納涼時容易被人忽略的溺亡風險!

          “淺水區”周邊水域深2米

          8月4日傍晚,微風拂過,涼意陣陣,黃河海事廣場東側灘區,不少市民嘗試突破沿岸設置的物理圍擋,或翻墻或矮身穿過鐵絲網縫隙,他們無視沿路的安全警示標牌,歡快地進入淺灘游泳嬉戲。

          經歷了一輪調水調沙,此處黃河水域看起來較為平靜,帶著孩子到此處游玩的家長,看著孩子在水中玩水玩泥,并未意識到露天泳場早已是“危機四伏”。鄭州市紅十字水上義務救援隊隊長牛振西帶領隊員蘭慧峰、郭光雷以身涉水,探查起孩子們身邊暗藏的隱患。

          兩名隊員由南至北穿過南側淺水區,越過河中裸露的淺灘進入北側水域。向前行走約2米距離,蘭慧峰的身體逐漸“下沉”,隨后傾斜地沒入水中。他迅速調整身姿從深水中游出,實地“表演”引得周邊人群停下了戲水動作。

          “一步到腿、兩步到胸、三步沒頂,往前一步是深淵,深水區讓人防不勝防!”蘭慧峰介紹,過了河中間的淺灘,再向北兩三步可能就有“沒頂之災”,看似平靜的河道隱藏著深水區,戶外陌生水域危險重重,建議大家一定遠離。

          泥地踏步小心“難以自拔”

          海事廣場西北側的河中淺灘,蘭慧峰手持船槳踩上一塊看上去厚實的泥地。他的兩腳在泥地中不斷“踏步”,腳下的淤泥因身體重量而不斷顫動,片刻他抬腳從泥地抽離,此時腳下的泥地留下了雜亂的腳窩。

          “千萬別小看岸邊泥潭,有的超過了一米深,小朋友們看到泥坑想過去玩,雙腳一旦陷進去就很難拔出來!”他介紹,黃河岸邊的泥土含水量高、顆粒細小,所形成的淤泥質地細膩、柔軟,平坦的泥地被曬過顯得比較厚實,卻可能成為吸人的“陷阱”。

          蘭慧峰提醒,黃河邊的淤泥千萬不能小視,有些泥地下方的深度足以沒到一名小學生的胸部,人站上去會因“難以自拔”而瞬間慌亂,此時停止動作可能會越陷越深,只有增大與淤泥的接觸面,才有可能迅速脫離險境。

          “不小心陷到泥地里,這個時候千萬別怕臟,要嘗試增大接觸面積,阻止身體繼續下降。“他建議大家在河灘遇到泥濘和淤泥時,一定要注意遠離,不要把柔軟的泥地當蹦蹦床,帶孩子的家長更要注意照看好孩子,避免意外情況出現。

          土岸斷層隨時有塌方危險

          黃河水流湍急、沖刷力強,長期水蝕帶走了岸邊的土壤,也導致岸邊的土質相對疏松,加之部分岸邊缺乏植被覆蓋,導致臨河灘岸的土壤十分柔軟,沿岸行走隨時可能遭遇“塌方”危險,連人帶土跌入濁流。

          在海事廣場西北側的淺灘,蘭慧峰身穿救生衣沿岸行走,當他在岸邊“斷層”停留時,高出水面約半米的土岸瞬間坍塌,他傾斜著滑入水中,連續掙扎后身體整個沒入水中,調整姿態后才又浮出了水面。

          “岸邊土壤松軟,踩上去就容易往下塌,在岸邊游玩看風景,失足落水的可能性很大。”他介紹,該區域河道較寬,水下地勢相對平緩,水邊堤岸遭河水沖刷形成斷層,掉下去有一米左右的高度,突然出現的落差足以讓人失措,未成年人則可能遭遇沒頂之災。

          黃河岸邊的危險無處不在,部分區域土岸呈現連續斷層,在岸邊踩一腳就可能有土方坍塌,很多在河邊玩耍的人一旦失足落水,就可能直接跌入深水區,身體被河水沖擊或嗆水忙亂,生還的可能性也會大大降低。

          水底兇險,別到河邊玩耍

          夏季是溺水事故高發期,黃河水域也是溺水事故的高發區域。“比如河道3米寬,走2米還是大腿的位置,再走一步就直接沒頂了。”牛振西介紹,該處區域水下斷崖較多,表面看起來風平浪靜,但是水底有暗溝、暗流,接觸之時很容易感受其中兇險。

          “今天來的時候可能是平地,明天到的時候可能已經是深溝了,水面看起來很平靜,水下已經溝壑不斷啦!”他表示,黃河的特點是變化不斷,水底呈鍋底形狀,溝壑斷崖較深,不像一些湖泊底部是平的,可以看到水中景象,也能判斷下方有沒有深溝,有沒有明顯的危險。

          黃河河道形態不同于其他江河湖泊,在一些轉彎及空曠處還存在河水回流的情況,普通人難以分辨河水情況,在落水之后難以通過游泳等方式回到岸邊。“一旦落水得不到及時施救,短時間內就會造成嗆水窒息,還可能被湍急的河水沖入主河道。”他說。

          鄭州紅十字水上義務救援隊提醒市民,如果落水一定要保持冷靜,旁邊的人不要盲目下水施救,小朋友遇險要及時呼救,成年人要盡快尋找岸邊漂浮物拋給落水者,尋找合適的機會予以施救,最重要一條“不要到黃河邊玩耍”!

          記者 汪永森

          分享到: 編輯:陶莎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