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黃的民國報紙、珍貴的老兵口述史料、鮮活的軍民抗戰細節……9月1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一場以“檔案里的紅色印記”為主題的分享會在鄭州大學南校區啟幕。
在抗戰勝利80周年的歷史坐標上,檔案是連接過去與現在的紐帶,更是青年一代讀懂家國情懷的“活教材”。這場由鄭州市檔案館與鄭州大學化學學院聯合打造的紅色活動,不僅讓沉睡的檔案“活”了起來,更搭建起館校協同育人的新橋梁,為青年學子厚植家國情懷注入新動能。
會上強調,“挖掘本土檔案中的抗戰故事,對青年傳承紅色基因、堅定文化自信具有不可替代的現實意義。
會中,三位學生代表依托檔案館提供的抗戰原始檔案,分享反映鄭州軍民抗戰史實與愛國情懷的文章,通過解讀檔案細節再現本土抗日斗爭場景;實踐團隊全體成員還結合參觀“鄭州記憶”主題展廳及撰稿經歷暢談感悟,直言接觸一手檔案后更深刻體會到抗戰艱辛與先輩精神;檔案館青年同志也交流了抗戰老兵口述史料采集、檔案開發與紅色文化傳播的工作心得。
最后,為表彰同學們的實踐成果,與會嘉賓為“紅色中國行”社會實踐團隊全體學生頒發實踐證書。
鄭州市檔案館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活動是館校深化合作、拓展檔案育人價值的一項重要舉措,由此我們看到了青年一代對‘地方抗戰實踐’的深刻理解和獨到見解,這不僅是對本土紅色歷史的認同與傳承,更是對‘強國有我’責任意識的生動詮釋。我們希望從‘短期實踐’走向‘長期協同’,讓檔案資源成為高校‘大思政課’的重要資料庫、思想庫”。
雙方代表也一致認為,未來,將進一步加大共建共研共享力度,推動偉大抗戰精神在新時代的傳承與弘揚,更好發揮檔案文化在青年學生中以文潤心、立德樹人的服務支撐作用。
據悉,此次“檔案里的紅色印記”主題分享會,是鄭州市檔案館與高校探索“資源共享、價值引領”紅色育人模式的創新嘗試。未來,鄭州市檔案館將持續深化館校協作,進一步拓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功能,讓更多紅色檔案走出庫房、走進校園,為推進高校人才培養貢獻更多檔案智慧和力量。
記者 陶然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