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揭秘 | 六種生物登上月球 為什么棉花首先發芽?

          2019-01-18 來源:央視新聞 分享到:

          1月15日,“嫦娥四號”生物科普試驗載荷項目團隊發布消息,隨“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的生物科普試驗載荷中,棉花種子成功發芽。

          △15日,“嫦娥四號”生物科普試驗載荷發布最新試驗照片,照片顯示試驗搭載的棉花種子已長出嫩芽。

          六種生物登上月球

          “嫦娥四號”生物科普試驗載荷內搭載了棉花種子、油菜、土豆、擬南芥、酵母和果蠅六種生物,均放置于密封的生物科普試驗載荷罐內。

          △視頻:登上月球的六種生物如何被選出的?

          重慶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承擔了生物模塊的研制任務,他們歷時三年,從云南深山懸崖到新疆沙漠地區,挑選了三、四十種在極端條件下生存的物種進行試驗、篩選。被選中的六種生物,還構成一個含有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微型生態系統。

          重慶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 謝更新:我們是從人類的必需品來進行選材的,包括糧、棉、油這些。土豆有可能成為我們的太空主食,棉花可以成為衣服。這也為我們國家,甚至世界上,在月面做生存或者建立月球基地做技術積累。

          在月球上,為什么棉花首先發芽?

          重慶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 邱丹:棉花它本身適應高溫發芽,棉花種植就在夏季,不懼怕高溫。棉花首先發芽也是預料之中。

          載荷項目團隊還在地面同步開展了兩組對照試驗。在封閉環境1:1對照試驗中,從1月3日到1月13日,載荷罐內相機共計拍攝了200多張照片,可以清晰地觀察到棉花發芽的過程。

          重慶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 邱丹:我們把一個模塊放入罐子里,然后就這樣送上了月球。

          這個罐子所有的數據,包括防輻射、溫度、濕度都和月球上的數據完全一致。此次試驗,除了實現在月球表面環境下植物種子發芽,更重要的是為以后人類進入月球生存提供了基礎數據。

          種子在太空中如何克服惡劣環境?

          月球上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晝夜間大約有300攝氏度的溫差。來自地球的種子要在發射場待兩個月,太空飛行需要一個月,種子在路上要怎么保存,到了月球上又要怎么喚醒?

          密封好的模塊會放在由特殊鋁合金制成的罐子里,雖然總重量只有3公斤,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罐子穿上“保溫衣”,能經受月球表面劇烈溫差的考驗,同時還裝置了“空調系統”、光導管和水倉室。

          重慶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 謝更新:用光導管,把太陽自然光導入到罐子里,進行光合作用。為了開這個孔,我們采用了最先進的光導技術,用一個小點就可以把光散射到罐子里。

          除了光合作用,在種子到達月球后,用水泵加壓放水的環節也非常重要,項目團隊在實驗室演示了對種子進行放水的過程。

          重慶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生 鄭先喆:找一個水溶棉,把種子蓋在上面,蓋緊以后,在振動的過程當中,土和石頭就不會飛出來,可以達到很好的固定效果。而且水溶棉遇水就會溶化,當注水以后,水會把水溶棉溶化,植物也會吸水,然后開始生長。

          目前,此次"嫦娥四號"上搭載的六種生物,已經結束了本次科普試驗的使命,將被慢慢分解成無害的有機物,永久封存在載荷罐體內部。


          分享到: 編輯:梁冰 統籌:黃修成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