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光磊,這個為了民族大義舍棄優渥生活,捐軀赴國難的年輕人,終于在埋骨異鄉76年后,在媒體及眾多熱心人士的幫助下,和家人“相見”。
而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埃爾帕索市的布利斯堡國家軍人陵園長眠的中國空軍飛行員中,“陪伴”他的還有4個河南老鄉,目前還有3人還沒有家人的消息。
24日,鄭州晚報聯合《洛陽晚報》、《平原晚報》、《南陽晚報》、中原網及今日頭條的“尋找烈士后人”項目組,在全省范圍內,為其他幾位長眠在美國的空軍抗戰飛行員尋找家人。
還有三名飛行員,長眠異國的他們等著“回家”
19日,幫助長眠在美國76年的洛陽籍抗戰飛行員趙光磊“尋家”的故事經媒體報道后,無數全國各地的網友和讀者都在關注著這個故事。21日趙光磊的堂弟趙廣畢找到了。
22日上午,中國留美學者張建營教授在和趙廣畢進行視頻連線時,他告訴記者,趙光磊的墓碑旁,還有幾名河南籍的飛行員。
根據李安女士提供給記者的名單中,除了幾名還沒有查到中文名字和籍貫的飛行員,已知的安葬在布利斯堡國家軍人陵園的河南籍飛行員一共有5名,除了已經找到的趙光磊和之前找到的高銳,還有三名飛行員長眠在這里。
▲鄭州晚報鄭州+客戶端報道截圖
四地聯動,為這些河南老鄉“尋家”
根據李安提供的資料,這三名目前還沒有找到家人的飛行員分別是:
袁思奇,河南新鄉市輝縣人,1917年出生,空軍軍官學校第14期學生,第三批赴美,1943年2月16日和朱朝富同機犧牲。他和趙光磊是同批赴美的學生。
楊力耕,河南南陽人,1923年出生,空軍軍官學校第16期,1944年10月1日犧牲。他與李安的二叔李嘉禾同機失事。
劉鳳瑞,河南登封人,出生日期不詳,空軍軍官學校第22期,1946年1月17日去世。李安說,根據美國志愿者查到的劉鳳瑞這一批學院的入境記錄,他是1945年2月2日乘坐美國USS Admiral W.S Benson運兵船到美國加州San Pedro。
為了幫這些長眠異鄉70多年的年輕人找到家人,今起,鄭州晚報聯合《洛陽晚報》、《平原晚報》、《南陽晚報》、中原網以及今日頭條的“尋找烈士后人”項目組,為這些飛行員“尋家”。
▲劉鳳瑞的墓碑
如果您有線索,請撥打這些熱線電話
本報和中原網將關注此事,幫助飛行員劉鳳瑞“尋家”。
24日上午,記者把袁思奇的資料和照片提供給《平原晚報》記者李文奇。他說,他會將這個埋藏了70多年的故事寫出來,幫助這個抗戰飛行員尋找他的家人。
《南陽晚報》熱線部記者也收到了記者提供的信息。
今日頭條“尋找烈士后人”項目組也和記者聯系,他們將利用今日頭條精準地理彈窗技術來幫助這些飛行員們尋找親人。
如果您有登封籍飛行員劉鳳瑞的線索,
請撥打《鄭州晚報》熱線電話0371-96678聯系;
如果您有關于新鄉籍飛行員的袁思奇的線索,
請撥打《平原晚報》熱線電話0373-2681111;
如果您有南陽籍飛行員楊力耕電話,
請撥打《南陽晚報》熱線0377-63296666聯系。
長眠美國70余載的這些河南籍飛行員,他們都能找到家人嗎?本報將繼續為您關注。
每一位出征的戰士
背后都有一個等他歸來的家庭
鄭報融媒·鄭州晚報記者 袁建龍 洛報融媒記者 李礪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