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火車站西廣場上,一座紅頂小屋前,73歲的姚淑英沖著公交站方向正在為問路的旅客指路。她胸前的志愿者證在陽光下微微反光,上面印著“老年雷鋒團”和她的名字——姚淑英。
這座不到10平方米的小站,已成為火車站的獨特風景。姚淑英帶著一支平均年齡72歲的特殊隊伍(成員大多是鐵路系統的退休職工),自1992年成立至今,在火車站堅守了30余載,服務旅客超300萬人次,累計志愿時長突破17萬小時。
73歲的姚淑英(左一)正在為旅客指路
一道銀發風景線
在匆匆忙忙的鄭州火車站,老年雷鋒團是一道獨特的風景。這個由40多名鐵路系統離退休職工組成的特殊團隊,成員平均年齡72歲,年齡最大的志愿者龔長水已93歲高齡。
2013年,姚淑英正式擔任老年雷鋒團團長,帶領志愿者進駐鄭州火車站東西廣場的兩個“綠城使者”學雷鋒志愿服務站。
“您好,我想坐公交車,身上沒零錢,能幫忙換嗎?”一個旅客焦急地詢問。“可以的,這兒有個二維碼,掃一下就行。”73歲的姚淑英熟練地展示收款碼。她笑著說:“不是我的班我來,是我的班我還來。聽到旅客說聲謝謝,可自豪了,我一天假都不想請。”
服務站里,3位滿頭銀發的老人每天值守8小時,風雨無阻。從指路問詢、提供熱水、手機充電,到尋人找物、兌換零錢、調解糾紛,他們月均服務旅客4萬余人次,日均服務數百人次。
默默奉獻守初心
老年雷鋒團的故事始于1992年。最初被稱為“老年義務服務隊”,由幾十名車站退休的老骨干、老黨員組成。創始人是時年58歲的左春秀,她在鐵路系統工作了一輩子,退休后不愿閑在家中。
“剛成立時,大家在鄭州火車站售票處門口擺張桌子、幾個凳子,每天為南來北往的旅客指路、提供熱水。”93歲的龔長水回憶道。
2013年,團隊正式更名為“老年雷鋒團”,并擁有了固定服務站點。姚淑英帶領團隊不斷拓展服務內容:從最初的基礎問詢,發展到電子地圖查詢、換乘指引、尋人尋物等綜合服務;從火車站廣場延伸到地鐵站;服務方式也從傳統走向智能化。
30多年間,團隊成員換了一茬又一茬,不變的是志愿者們在火車站的默默值守。姚淑英感慨:“成員換了一茬又一茬,不變的是在火車站默默值守的初心。”
一本圖冊見匠心
隨著鄭州城市框架不斷擴展,公交線路頻繁更新,為確保提供準確信息,82歲的秦昭祿老人想出了手繪公交線路圖的法子。
“城市框架越來越大,站點也會經常更新。”秦昭祿說,“為確保給旅客提供的信息無誤,我們經常帶著紙和筆坐上公交車,到站牌前抄寫站點,需要更新的就用粘貼覆蓋的方式一遍又一遍進行修改。”
在他們的精心維護下,最初僅3頁的《鄭州公交線路服務指南》已擴充至95頁,涵蓋鄭州市各大醫院、商場、車站、政府機關、熱門景點等公交站點信息,甚至包括車站發車車次等細節。
近年來,隨著鄭州地鐵網絡的發展,老年雷鋒團的服務又延伸到軌道交通領域。“我們整理了一張地鐵圖,便于值班同志準確回答乘客換乘問題。”姚淑英介紹,“從去年11月在火車西廣場地鐵站設立服務崗以來,已服務超萬名乘客。”
在姚淑英看來,志愿服務是一種特殊的“精神養老”方式。她常對志愿者們說:“志愿服務既能幫助別人,又能實現自我價值,還能學知識、長見識,人生不虛度,平凡也精彩。”
這種理念感染了團隊中的每個人。93歲的龔長水老人對此深有體會:“家里人非常支持我做志愿服務。”
“我們無法預知生命的長度,卻可以把握它的寬度。在該被照顧的年紀,還可以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每一聲‘謝謝’的背后,都是大家對我們的肯定。”姚淑英認為,這是真正的“老有所為”與“老有所樂”。
余熱生輝映綠城
老年雷鋒團的堅守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尊重與贊譽。近年來,團隊先后獲評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最佳志愿服務組織、全國五好基層關工委先進集體等榮譽。
2023年2月,姚淑英當選河南省“最美志愿者”。在發布儀式上,她動情地說:“只要我還能動,就會一直參加學雷鋒志愿活動,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更令人欣喜的是,這支銀發團隊正在點燃更多年輕的心靈。許多中小學在服務站設立了“學雷鋒實踐基地”。一名中學生參觀后驚訝地說:“這老年雷鋒團,我以為是為老人服務的,結果是老人為別人服務的。”
2024年春運期間,返鄉大學生涂燁熙被這些老人感動了:“雨雪天,爺爺奶奶們依然堅守。于是我就想做他們的小拐杖,為春運盡一份力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姚淑英和伙伴們用熱心、細心、耐心、貼心、誠心這 “五心”服務法,守護著鄭州“最溫暖的窗口”。
姚淑英站在服務站門前,望著穿梭的人群說:“我們的共同心愿,就是只要還走得動,就會堅持下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帶動更多人加入到學雷鋒志愿服務中來。”
33年時光流轉,老年雷鋒團的手繪公交指南從最初的3頁變成了95頁,服務內容從指路問詢擴展到地鐵導航、手機充電、寵物寄養。唯一不變的是姚淑英樸素而堅定的信念。在她看來,每個旅客的微笑都是對老年志愿者最好的回饋,而那一句句“謝謝”,正透著綠城鄭州最溫暖的底色。
記者 袁帥 文/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