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日報報道截圖
鄭州晚報報道截圖
河南鄭州東站附近縱橫交錯的高鐵線路。圖/ 新華
“萬億俱樂部”正在不斷擴容。
寧波和鄭州2018年度GDP首次突破萬億元,至此,中國躋身“萬億俱樂部”的城市已有16個,包括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蘇州、重慶、武漢、成都、杭州、南京、青島、無錫、長沙、寧波、鄭州。
萬億的意味
“萬億GDP,代表著一個城市的影響力和發展階段,是經濟發展水平的表現。9000多億和萬億從經濟意義上差別不大,但它是一個標志。”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說。
2006年,上海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0296.97億元,是中國內地第一個GDP突破萬億元的城市。
2008年,北京GDP破萬億。兩年后,廣州GDP超過萬億。2011年,深圳、天津、蘇州、重慶4城的GDP也進入了萬億行列。武漢、成都在2014年躋身“萬億俱樂部”,杭州、南京和青島、無錫和長沙的GDP依次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過萬億。寧波和鄭州則成為2018年萬億俱樂部的新成員。
從進程看,萬億城市隊伍的更新速度在不斷加快。目前GDP超過8000億的城市有一大批,在此基礎上,經濟增速保持7%~8%,很快就會過萬億。
在中國社科院研究員、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秘書長陳耀看來,萬億元是一個城市規模的邊界,代表城市的能級和規模達到了新高度,“一個國家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城市,城市是經濟的主要產出區。城市的規模越大、能級越高,代表國家的整體實力提升。”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城鎮化率達59.58%。“經濟中心完全在城市,城市的經濟比重越來越大。”胡剛認為,這表明了,當下中國已經進入到由數十個一、二線城市引領經濟發展的階段。
“以前大多是以省為發展單元,現在中國逐漸進入到城市時代,有一批一、二線城市發展速度很快,人口和產業高度集聚,城市之間相互競爭借鑒,帶動中國經濟的發展。”胡剛說。
他舉例,國內很多城市都會找到自己的競爭“參照系”,以“成對”的方式出現,比如北京和上海、杭州和南京、佛山和東莞、福州和廈門等。很多城市都關注自己是否會被對手城市趕超,進而產生壓力,推動自身發展。
陜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寶通也觀察到,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模式中,除了企業競爭外,省與省競爭、城市之間競爭、縣域之間競爭,甚至開發區之間也有競爭。
省會城市崛起
一些中西部地區的省會城市近些年發展亮眼,成為萬億城市中不可忽視的群體。
2008年前內地城市GDP排名中,武漢、成都分別排在第13、14位,鄭州和長沙排在第22、23名,西安更是落在30名以外。
而2018年的最新數據顯示,武漢和成都的GDP排名上升到了第8、9位,GDP增速均超過8%,趕超杭州、無錫、青島、佛山和寧波。長沙GDP增速為 8.5%,上升到第13名,鄭州排名第16位,西安的經濟總量也進入全國前20強。
彭智敏觀察,近些年,中西部諸多省份都在做大做強省會城市,提高首位度,這正在成為中西部一些地方發展的策略。
以今年剛進入“萬億GDP俱樂部”的鄭州為例,雖然擁有很好的區位和交通優勢,但一直以重工業為支柱的鄭州在過去發展并不起眼。
但是近幾年,鄭州抓住“一帶一路倡議”的機遇,發展提速。
2016年,鄭州入選國家中心城市。國家發改委在同一年印發的《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中提到:把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作為提升城市群競爭的首要突破口,強化鄭州對外開放門戶功能……形成帶動周邊、輻射全國、聯通國際的核心區域。
2011年,鄭州引入富士康,成為這座城市發展的轉折點。隨后華為、中興、OPPO、魅族等廠商落戶鄭州,形成產業集群。鄭州高新技術產業大幅增長,電子信息產業成為鄭州的主導產業之一。
2018年,鄭州市外貿出口額和進口額均占全省總額的70%以上,位居中部6省省會城市的第一位。“原來鄭州外貿(水平)處于中間偏后,現在在中部區域遙遙領先,原因是舉全省之力發展,還抓住了重大的機遇和項目。”彭智敏分析。
鄭州在省內沒有競爭對手,城市首位度極高。2018年,鄭州GDP達10143.3億元,而排名第二的洛陽,GDP只有4000多億元。
同樣是“一帶一路”重點城市的西安目前也在沖刺萬億GDP。2018年,西安的經濟總量首次突破8000億元,進入全國前20強,8.2%的增速在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一,西安也因此入圍萬億俱樂部的后備軍。
張寶通介紹,過去西安多央企和軍工企業,而在最近兩年,招商引資一直是西安市的頭號工程,這兩年招商的數額要比前幾屆領導在任時的招商額加起來還要多。2018年西安新登記市場主體突破了50萬戶。
在彭智敏看來,中西部在進入到工業化后期之前,區域經濟發展需要一個增長極,來帶動周邊區域發展。由于每個省份最好的研發資源、高教、金融等要素主要集中在省會,如何突出省會的帶動作用十分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