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來自周口、許昌、鄧州的三名捐獻者分別在省人民醫院、省腫瘤醫院捐獻造血干細胞,為三名素不相識的血液病患者帶去重生的希望。至此,我省非血緣關系造血干細胞捐獻達到783例,繼續位居中華骨髓庫31個省(市)級分庫之首。
郝映兆是周口扶溝縣人民醫院一名年輕的針灸科醫生,去年在醫院舉行宣傳活動中加入中華骨髓庫,今年3月份就接到了配型成功的消息,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做為醫生,從事救死扶傷的職業,沒有理由拒絕。”
7月底,郝映兆的女兒出生了。還沒來得及好好陪伴自己的女兒,他就和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一同來鄭,做捐獻前的準備,“沒陪老婆出月子,不能見證女兒的滿月時刻,確實有些遺憾,但是能有機會救人一命,也是給他們最好的禮物!”郝映兆說。
同天來捐獻的還有來自許昌的企業職工侯炳輝,他多次參加無償獻血,得知與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后十分激動。因為救人心切,他多次催促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盡快安排捐獻。如今,侯炳輝一心救人的愿望終于得以實現。
來自鄧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的內科醫生曾照宇于今年5月份接到與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的通知。作為一名醫生,他深知造血干細胞移植是挽救白血病等血液病病人生命的有效手段。在得到家人支持后,8月28日,曾照宇來鄭做捐獻前的準備。期間他還獲得2019年鄧州市優秀醫師稱號,成為我省第783例非血緣關系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小資料:加入中華骨髓庫為何要征得家人同意?
很多朋友入庫時都提到,我是成年人,我可以自主,為何非要家人同意才可以報名?因為一個等待已久的血液病患者,在得到自己的HLA(人類白細胞表面抗原)與志愿者配型成功的消息后,就是按步就班地進行,檢查再檢查,最后進入移植倉,他們身上的造血細胞將被全部殺死,此時他們是最危險的時候,就等著捐獻者的造血干細胞的植入,如果此時供者因為家人的百般阻撓不得不放棄捐獻時,一個生命就要頻臨死亡,這比患者沒有配上心中抱有希望更痛苦。
鄭報全媒體記者 李京儒 通訊員 文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