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的王女士因為持續的腹疼而就醫,這一檢查,醫生竟從其腸道內成功取出一條長達20厘米的活體蛔蟲!令人震驚的是,這場健康危機,竟與她日常熱衷的“生菜卷烤肉”息息相關。經醫生分析,感染源很可能來自未徹底清洗的生菜葉片這些看似清爽解膩的綠葉,實則暗藏寄生蟲隱患。這也說明警惕“健康飲食”背后的致命風險,蔬菜清洗絕非可有可無的步驟。
吃未洗凈生菜會有大危害?
7月29日上午,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王萬里指出:生菜等綠葉蔬菜在種植、運輸和儲存過程中,極易因接觸受污染的水源、土壤或未充分發酵的有機肥而攜帶病原體。
在運輸過程中,寄生蟲卵,如蛔蟲卵、鞭蟲卵等可能附著在葉片褶皺處,若未徹底清洗便直接食用,蟲卵會隨食物進入腸道,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孵化成幼蟲,引發腹痛、腹瀉、營養不良甚至腸梗阻等嚴重后果。
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致病菌常通過污染的灌溉水或運輸環節傳播,食用后可能導致急性胃腸炎,表現為劇烈嘔吐、發熱、血便等癥狀,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危及生命。
此外,諾如病毒、腺病毒等可通過污染的水源附著在蔬菜表面,這類病毒具有強傳染性,食用未洗凈的生菜可能引發病毒性腸胃炎,出現持續性惡心、嘔吐和脫水。
因此,王萬里主任特別強調:生食蔬菜必須經過科學清洗,這是阻斷病原體入侵的第一道防線。
科學清洗生菜攻略
記者從網上獲知,要確保生菜安全食用,需遵循以下步驟:
首先,準備干凈的洗菜盆、流動清水及輔助清洗劑如食用鹽或小蘇打。接著,將生菜葉片逐片剝下,剔除腐爛、發黃或有蟲洞的葉片,保留新鮮部分。清洗時,先用流動清水反復沖洗葉片表面,用手輕輕揉搓,去除泥土、灰塵和雜質;
隨后,根據需求選擇浸泡方式——鹽水浸泡或小蘇打浸泡,靜置10-15分鐘以分解農藥殘留和殺菌。浸泡完成后,再次用流動清水徹底沖洗,確保無鹽分或小蘇打殘留。
最后,將清洗后的生菜平鋪于篩網、干凈布料上瀝干水分,或用廚房紙巾輕壓吸干表面水分。
判斷是否洗凈的標準包括:葉片無可見雜質、顏色鮮亮且無發黃現象,同時散發蔬菜本身的清香,無異味或化學殘留。這一流程是阻斷病原體入侵的關鍵步驟,尤其適用于生食場景。
其他常見蔬菜清洗方法也來了!除了生菜,日常飲食中常見的蔬菜也需針對性清洗,以確保食用安全:
菠菜:因其葉片多褶皺且易殘留泥土,建議用淡鹽水(每升水約1小勺鹽)浸泡10分鐘,既能去除表面泥沙和蟲卵,又能有效降低草酸含量(草酸可能影響鈣吸收)。
花椰菜:結構復雜的菜花易藏匿農藥和蟲卵,建議先將整顆花椰菜拆分成小朵,再用小蘇打水(每升水加1小勺小蘇打)浸泡5-8分鐘,最后用流水沖洗至無泡沫。
胡蘿卜:表皮粗糙且可能殘留農藥,建議先用削皮刀刮去外層,再用流動清水反復沖洗,必要時可用軟毛刷輕輕刷洗表面。
番茄:果皮較薄且富含水溶性維生素,不建議長時間浸泡。直接用流動水沖洗表面,或用濕布輕擦,既能清潔又避免營養流失。
黃瓜:表面細密的絨毛易吸附農藥,可用手蘸取少量鹽粒后輕輕搓洗,或用軟毛刷蘸鹽刷洗,既能清除刺尖殘留物,又能減少農藥附著。蔬菜清洗看似簡單,實則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關鍵環節。
王萬里主任提醒,科學規范的操作能有效降低病原體和農藥殘留風險。清洗工具需獨立使用,建議配備專用的蔬果清洗盆和刷具,避免與清洗肉類的容器混用,防止交叉污染。清洗時應優先處理葉菜類如菠菜、生菜等,再處理根莖類如胡蘿卜、黃瓜等,避免已清洗的蔬菜被后續操作污染。處理生食蔬菜后,務必徹底清潔砧板、刀具和雙手,再進行熟食操作,杜絕細菌傳播。對于生食豆芽、生食蘑菇等高風險食材,因生長環境復雜且易攜帶致病菌,建議優先選擇煮熟食用。
記者 黃棲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