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步走!”9月4日,鄭州大學操場上,伴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一排排方陣整齊劃一地向前移動,迷彩服點綴著紅色橡膠跑道,成為校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是鄭州大學2019級新生軍訓的第10天。
據了解,自2017年開始,鄭大新生軍訓教官均選自本校國旗護衛隊,今年該校共迎來1.2萬名新生,由200名教官執教,這些“國旗護衛隊”教官成了新生們心中的“男神女神”。
新生的第一位導師:
身為學長,我不能太嚴厲;身為教官,我不能太寬松
“咦,教官好!”
“你們好,你們好......”
中午12點,呂喜臻準備前往食堂,一路上,三連三排的男生笑瞇瞇地沖他打招呼,呂喜臻拖著沙啞的嗓子,應接不暇。
“10天前,我還是一名普通學生,這個轉變是很大的挑戰。身為學長,我不能太嚴厲;身為教官,我又不能過于寬松,尺度很難把握。”第一次做教官的呂喜臻說,他遇到的最棘手的問題是如何與學生溝通交流。為解決這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每次軍訓結束后,教官們都會集合,席地而坐,圍在一起分享總結經驗。上午、下午各討論一遍,不斷調整教學方式,尋求最佳相處模式。在呂喜臻看來,有一天自己脫了這身教官服,依然有學生跟他打招呼,他才算得上是一個優秀的教官。
事實上,呂喜臻跟學弟學妹們相處得十分融洽。排里有三個“活躍分子”,他就把三人挑出來組了個組合,在大休息時讓為大家表演節目。三連三排的學生開玩笑說“呂喜臻心狠手黑特有趣”。呂喜臻喊啞了嗓子,除了問候,學生們還會給他送潤喉糖。
呂喜臻說,從學生到教官,他最大的收獲是建立了對學校、對學生的責任感,“我們相當于他們大學的第一位導師,看著他們的眼睛,我就想給他們上好這第一堂課。”
從服從命令到發號施令:
下命令不僅是提要求,更意味著擔責任
去年的北操場上,當姚龍飛第一次看到教官們的時候,他以為這群把軍體拳打得虎虎生風的漢子都是現役軍人。
直到軍訓結束前的那個下午,帶隊的教官向他們提起“國旗護衛隊”時,他才恍然大悟,面前這個硬氣得讓人發怵的“軍人”,竟然是只比自己大一歲的學長。
心中沉寂已久的軍旅夢一下子就被點燃了,姚龍飛毫不猶疑地遞交了參加國旗護衛隊的報名表。從當初崇拜地望著教官們打拳的學員,到現在為新生們表演軍體拳的教官,這一年,姚龍飛吃過的苦比過去十八年吃過的加在一起還要多。
團隊人員的減少就是最好的證明:當初和他一起報名的五百多名2018級學員,如今堅持下來的只有一百零幾人。
“教官好!”走在軍訓期的校園,路上聽到最多的就是這三個字。國旗護衛隊內部并沒有教官這一稱謂,只有學員和教員兩個身份。
在新生軍訓期間擔任教官,是學員向教員轉型的必經之路。“很爽,但是心累。”談及擔任教官的最大感受,姚龍飛先是爽朗地笑出了聲,隨后又不自覺地降低了聲音。
做學員的時候,他可以放空腦袋,“只管服從命令就好”。但現在,自己成了發號施令的那個人。命令不僅意味著提要求,更意味著擔責任。
在向新生們展示正步走時,姚龍飛全神貫注,他的左腳迅速踢出、踏下,兩臂的擺動孔武有力,皮靴撞擊地面發出沉悶的聲響。“身為教官,我不光要為自己負責,更要為這些新生負責,為十六連四排負責。”不善言談的姚龍飛擲地有聲。
獨一無二的經歷:
新生通過軍訓成長,教官同樣在軍訓中成長
從踏入校門的那一刻起,苗朝晗就希望自己的大學生活能多些獨特的經歷。獨特,這個極具個性的詞似乎與以紀律著稱的國旗護衛隊格格不入。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整整一年的全軍事化管理確實給每一個隊員都帶來了獨一無二的成長。苗朝晗說,這段經歷她一輩子也不會忘。
為了能在軍訓期間承擔起教官任務,國旗護衛隊女隊在暑假期間開展了為期十九天的集中訓練。集訓的每一天都很難熬,是那種“每天早上起床連飯都吃不下去”的難熬。集訓第四天的晚上,苗朝晗剛站了十幾分鐘軍姿,疼痛便從膝蓋處襲來,細密的汗水瞬間布滿了額頭。“加油,堅持住姑娘。”教員走過去輕輕拍了拍苗朝晗的肩膀,一句話讓她紅了眼眶,也讓她咬牙堅持到了最后,實現了蛻變,學弟學妹們來了,到了檢驗成果的時候。當穿著教官服踏入北操場的那一刻,就住在操場邊上的她竟然有一種陌生感,其中夾雜著一些興奮,一些緊張,還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這是我從學員成為教員的最后一關。新生通過軍訓成長,教官同樣通過軍訓成長。”苗朝晗說,做學員時,她總是毫無保留地信任自己的教員,如今作為教官,她希望能對得起新生們的信任。
“把國護精神傳遞下去”:
家里備受寵愛的“小公主”,訓練場上不怕苦的“女兵”
“鐵血六連,精誠團結;眾志成城,奮勇向前!”一陣嘹亮的口號聲響徹鄭大南操場。烈日下,一個小麥色皮膚、身著黑色T恤的女生正熟練而有力地比劃手勢,發布號令。楊晴晴是國旗護衛隊女隊指揮,從新生到連長,已連任兩年教官。“我跟國旗護衛隊的情緣就是在軍訓場上結下的。”楊晴晴從小就有軍人夢,大一入學軍訓時,她被國旗護衛隊的精神打動,對這支隊伍充滿向往,從此成為國護一員。
暑期集訓時,女隊和男隊一樣的訓練時間、強度相同,在家里還是備受寵愛的“小公主”,在訓練場上秒變不怕吃苦的“女兵”。“經歷了那么長時間的訓練,體能方面我們不差,可以和男生一較高下。”楊晴晴笑著說。去年她所在的連隊獲評優秀,她本人也榮獲“優秀教官”稱號。
“這是我第二次當教官,嚴肅活潑,認真負責,熱愛祖國,護衛國旗是我們國旗護衛隊傳承下來的精神,我想把它繼續傳遞下去。”楊晴晴腿上有舊傷,暑期集訓時,站久了便腿疼,有時晚上疼得睡不著還要拿墊子墊一下。
“國旗護衛隊精神是我堅持下來的動力,打心底覺得做這些很有意義,我感受到了隊伍的優秀品質在一屆屆傳承。”她說。
“對女孩子來說,嗓子是最應該保護的。連長為了我們一百號人都能記住動作,聽清口令,她就不顧嗓子疼一直在喊。”六連新生鄒佳儀說,教官們的精神也感動了很多新生,他們,就是自己心中的“男神女神”。
鄭報全媒體記者 張競昳 通訊員 宋瑞雯 董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