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報全媒體記者?謝鵬飛?通訊員?楊俊?文/圖
每一場特殊戰斗,都會有一群熱血青年挺身而出!
每一次時代召喚,都會有一批共青團員奮勇爭先!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共青團上街區委第一時間發出抗擊疫情的青春動員令,引領各級團組織和共青團員、青年志愿者走在前、作表率、當先鋒、打頭陣,他們堅守卡點筑防線、入戶走訪忙宣傳、深入企業助復工。疫情防控中這些忙碌的青春身影,早已成為春天最美的風景,定格在人們的記憶里。
群眾安全的“守護人”
“媽媽,我感覺好久沒有見你了。”聽著孩子在電話里稚嫩的聲音,峽窩鎮團委書記趙利的心中滿是愧疚。
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作為團干部的趙利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春節假期、離開了家中的老人和孩子,立刻返回崗位、進入臨戰狀態,駐守在金昌社區疫情檢測點,用實際行動守護著社區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師傅,出入小區必須戴口罩,現在疫情很嚴峻。”“阿姨,您去哪,沒事不要外出,老年人抵抗力差,必須買東西的話讓家里的年輕人去買。”在社區出入口卡點,看到小區群眾進出,趙利總是會多問幾句、多提醒幾句。有時候面對居民的不理解甚至指責時,她總是把委屈放在心里,用微笑回饋每一位居民。
在疫情吃緊的關鍵時期,趙利主動帶頭分包隔離戶,每天測體溫、送口罩、采購生活物品、微信聊天疏導,為隔離戶提供一對一的貼心服務。解除隔離后李先生專門給趙利發來了一首自己創作的一首“打油詩”表示感謝,“居家隔離莫驚慌,團員青年來幫忙。溫馨提示勤服務,基本生活全保障。”
“懷著寶寶”逆行而上的優秀團干部
“有大家才有小家,我和寶寶們都支持你,但是你也要注意身體,做好防護措施,保護好自己和小寶寶。”帶著丈夫的叮囑,工人村社區團支部書記馬曉青雖身懷有孕,卻甘當“逆行者”,投身疫情防控一線。
“記著盡量少出門,出門一定要帶口罩,有情況一定第一時間與社區取得聯系。”這是馬曉青在入戶排查時必須要叮囑的一句話。由于社區多為老年人,她每次都咬字清晰、放慢語速,可能還要重復多次,直到對方聽清楚為止,一天下來經常都是聲音沙啞。
同時,馬曉青還帶領清潔隊和青年志愿者承擔了衛生消殺的重任,對小區樓院、公共場所、垃圾桶、果皮箱等每一處都不放過,切實把潛在的病源傳染隱患滅殺在防控之中。
在人生最特殊的階段,馬曉青這位準媽媽“懷著寶寶”逆行而上,和她的青年戰友們一樣奮戰在一線,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默默奉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她說:“我雖然是孕婦,也是一名團干部,更是一名青年黨員,關鍵時刻必須沖在前面,這是青年人必須有的使命擔當。”
從校園到“戰場”的“90后”大學生
孔智豪是一名在校大學生。疫情爆發以來,他積極響應團組織的號召,利用假期時間,不計報酬、主動報名,成為了共青團上街區委招募的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
“相比較沖在一線的醫生護士,我做的差遠了。”從2月初至今,他跟隨工業路街道團工委深入企業開展走訪排查,堅持與街道人員同時上班、同時下班、全天候在崗,在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的第一線辛勤忙碌,無私奉獻。
每天早晨準時到崗,進入復工復產企業,檢查門崗測溫、出入登記、衛生消毒等情況,積極向企業宣傳疫情防控知識,了解企業問題困難,及時匯總上報,儼然成為了企業復工復產的“宣講員”“聯絡員”“監督員”。
“一開始看到跟語文書那么厚的資料著實有點嚇人,后來才感覺,這都是必須有的!”在審核企業申請復工復產資料時,他一絲不茍、逐一審核,并及時與企業溝通聯系,保證了每個企業復工復產審核的順利推進。
孔智豪在工作日志中寫到,事非經過不知難,越是艱險越向前,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我們青年一代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