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鞏義夾津口鎮:駐村第一書記朱鵬程的扶貧路

          2020-04-20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鄭報全媒體記者 李曉霞 鞏義融媒記者 吳瑞霞 通訊員 曹麗霞


          “村民的大事,小事,都要當回事。”這是鞏義市商務局派駐夾津口鎮王溝村第一書記朱鵬程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朱鵬程認為,駐村書記應當發揮“紐帶”作用,一方面做村里與外界的信息紐帶,把外面的新發展、新政策有效地傳達給村民,帶領村民抓住機會,早日走上致富路;另一方面做村里與市里、鎮里各單位間的紐帶,確保村民的各種問題隨時得到協調解決。

          初心點亮扶貧路

          王溝村在夾津口鎮西南部4公里處的嵩陰腳下,共有 13個村民組,3194 口人。朱鵬程到王溝后,先是帶領駐村工作隊員走訪入戶,了解民情,知曉民意。經過細致的摸底調研,和村委研究決定先打好基礎設施牌。水、電、路等問題解決了,鄉村振興才會有希望。

          他們把開展好日常黨員活動作為重點,利用鎮黨委配置的黨員遠程教育設備,開展視頻教學,通過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等,強化對黨員的思想教育,把黨員身份“亮”出來,讓黨員思想“活”起來、形象“樹”起來。

          對村組道路進行升級,先后安裝太陽能路燈197盞,惠及了9個村民組約1700名村民;在牛山至紙坊1200米道路上,投資1.7萬元,種植460棵紅葉石楠;在村文化大院北邊新建污水處理站一個,徹底改善群眾用水困難;在王溝小區附近新建兩座高標準公廁;呼雷頂土地開墾工程已完成 200畝,土地流轉進行特色農產品種植。為了帶動貧困戶脫貧,黨員干部幫助低保戶、貧困戶銷售核桃、石榴、雞蛋等農產品。

          “駐村第一書記的首要任務就是抓黨建促脫貧,想帶著群眾過好日子光靠口號可不中,發動群眾得有訣竅,首先,黨員要帶頭干。黨員干著,群眾看著,看著看著,就都成了自愿者。”朱鵬程說。

          愛心點亮扶貧路

          腳下沾了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溺多少真情。對照“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摘帽要求,朱鵬程與村“三委”層層分解任務,針對建檔立卡脫貧戶等,制定“不返貧”措施,落實責任。家里有殘疾的就幫助落實低保和助殘補助,家里缺勞力缺資金的就幫助爭取產業獎補,家中有在校生的就幫助落實貧困生雨露計劃助學金,家庭是大病戶的……還通過其它方法幫助有勞動能力的人轉移就業,增強他們的致富信心,推動他們從“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轉變。目前,王溝村未出現“返貧”現象。

          “星”光照亮扶貧路

          在王溝村的顯要位置,有一面 “五星家庭光榮榜”,紅底白字,星光燦爛。在夾津口鎮開展的“爭創五星農戶”活動中,朱鵬程他們深深地認識到了創建愛黨愛國星、富裕小康星、文明誠信星、平安和諧星、家園美麗星的重要性。通過大力宣傳,引導群眾主動參與,積極創建,營造了戶戶都在“創五星”的氛圍,按照程序,嚴格把關,發揮了民心民智,凝聚了發展合力。最終使星牌上門,公之于眾。

          干的好不好,群眾心里有桿秤

          現在的王溝村,道路整潔,鳥語花香,雞犬相聞,一派鄉村田園風光圖。王莊村的黨建主題公園,是夾津口鎮建成的第一個村級黨建主題公園,該公園占地面積1500多平方米,投資40多萬元,融入了黨建文化、地域文化和綠色文化元素,建在群眾居住集中的地方。

          “朱書記他們來了之后,村里變化很大,路寬了,村莊美了,生活富裕了,他們是把王溝村當成了家啊。”村干部曹愛芳提起朱鵬程,打開了話匣子,“你們去黨建主題公園看看吧,朱書記付出了很多心血。那里晚上有人活動,白天有人休閑,就在前邊不遠。”

          遠遠望去,“聽黨話跟黨走”這幾個紅色大字在陽光下格外醒目。用朱鵬程的話說,王溝村黨建主題公園的打造,實現了黨建教育陣地由室內向室外的延伸,教育模式由相對封閉向對外開放的轉變,教育對象也由黨員向廣大群眾擴展普及,凸顯了黨建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

          公園里,綠樹成蔭,花香四溢,有村民在散步,有人在嘮嗑,周圍的黨建標識牌格外顯眼。“嬸,您下樓坐坐啊,最近身體咋樣?”大老遠,朱鵬程就開了腔。“朱書記,你來了呀,俺最近挺好的。”老太太曾是四組因病致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朱書記待人好,經常去家里看有啥困難,把難題都給解決了。”

          敢啃“硬骨頭”,敢挑“重擔子”

          朱鵬程說,這兩年,村里的重點工作是在基礎設施上下功夫,群眾的吃水問題已經解決,道路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升級改造,2020年,計劃再修一條扶貧路,再投資4個變壓器,新修建的村委大樓也會在年底前投入使用,基礎設施這個“老大難”解決了,才能謀劃產業發展。

          記者遇到了該村的原支部書記楊振標 ,現在是分管民政的支部委員,他拿了一沓子表格,正在逐組逐戶統計60歲以上的老人。“親眼見證了村里的變化,村干部凝聚力強了,干部和群眾的心近了,貧困戶家在哪,幾口人,啥情況,他們都一清二楚。干群同心干事創業的勁頭足了,在老百姓眼里,朱書記比親人還親。疫情防控的緊要關頭,他把村里當成了家,他爸住院,村里的事都沒耽誤。”“那段時間,村里設了四個卡點,朱書記這里看看,那里瞅瞅,生怕出了啥問題,半夜還在電腦前整材料,填表格類。”群眾說。

          朱鵬程的眼睛紅紅的,“主要是村干部團結的好,有一股清風正氣,路好走了、燈亮了、村莊美了,都是大家的功勞,干活都是自覺自愿,沒人講價錢。疫情期間俺村的志愿者讓人感動,把自己的車改成消毒車,加上增壓泵,為全村免費消殺,好多人捐款捐物。我更應該撲下身子干,干好了才能對得起‘第一書記’這個稱號。”

          醉過方知酒濃,扶貧方知情重。在王溝村,村民們深深地喜歡上了這個踏踏實實,以村為家的駐村第一書記。朱鵬程也在這片熱土上,播種著希望,收獲著喜悅,一步一個腳印。朱鵬程表示,凡與民生相關之事,從來都不是小事,他會和駐村工作隊員一起,始終把脫貧攻堅這項任務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具體工作來推進,努力補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不斷為建成美麗、富裕的王溝添磚加瓦,彰顯駐村第一書記這個特殊群體在鄉村振興中的使命。

          分享到: 編輯:王洋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