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觀看視頻
在鄭州市金水區花園路北段,一棟面貌一新的6層大樓上,“鄭州張碧波中醫針灸醫院”幾個嶄新大字格外醒目,作為目前河南省唯一一家針灸醫院,鄭州張碧波中醫針灸醫院在5月1日正式開業。不為人知的是,在這所嶄新醫院的背后是一位醫者幾十年的熱愛與勤懇,是幾代中醫人對傳統的傳承與堅守。
記者來到鄭東新區眾意路和地潤路交叉口附近一家古色古香的診所,這里便是鄭州張碧波中醫針灸醫院的“前身”。自2011年9月“落戶”此地, 靠著患者的口口相傳,這家深藏城市一隅的小小診卻終日門庭若市。門診處的醫生親切地喚著來就診患者的名字,這些大都是老顧客了, 他們所信賴的便是這家診所的主人——張碧波,是中醫古老的、源遠流長的治病救人手段——銀針和艾灸。
診室里艾香氤氳,幾張床位上躺滿了前來接受針灸治療的患者。市民尚女士一年前得了“亞急性甲狀腺炎”,慕名找到張碧波,經過幾周規律的治療,很快便消除了癥狀,如今她已經成了張大夫的“忠實粉絲”,有個頭疼腦熱,筋骨不舒服的就過來“扎幾針”。當天她因腸胃不適再次來到診所,“這幾天經常出差,吃外面的飯吃得有些不舒服,感覺胃沉沉的。”尚女士躺在床上,嘮家常一般向張碧波講述著自己的癥狀,只見張碧波拿起針熟練地在幾個穴位扎下去,操作如行云流水般干脆利落,一氣呵成,“這幾針主要是幫你調節氣血、脾胃,幫助吸收消化。”今年57歲的張碧波并不似人們印象中仙風道骨的老中醫形象,他個子不高,外表有些粗獷,談話間直言快語,自信爽朗。
“針通百脈扶正氣,灸調氣血祛頑疾。”張碧波向記者介紹,人體自帶“大藥”,穴位就是“藥物”,每個穴位就是不同的“藥物”,不同的穴位組成就是針灸處方。通過針刺腧穴,可以疏通經氣,調節人體臟腑的氣血功能,“在中醫人的眼中,經絡像看不見的江海河溪,是氣血運行的路徑。而氣是存在于人體中無形的精微物質,與血對舉,維持著臟腑功能。人體的氣血在經脈中運行,達到某種平衡。如果平衡被打破,人就會生病。”
張碧波祖籍信陽,出身于中醫世家,他是第9代傳人,張碧波的祖母是信陽當地的名中醫,父親在家鄉行醫多年。在家庭的影響下,張碧波從小就對中醫針灸興趣盎然。5、6歲在父親胳膊上扎穴位,并開始練習中醫基本功,學經典,背口訣,15歲跟著父親行醫。到了青年時期,張碧波就讀于北京中醫學院,后被國家名老中醫趙清理收為關門弟子,跟隨老師潛心研習醫理、藥理,并兼容各派之技法。從事中醫針灸30多年,至今他仍在為中醫臨床事業發展而孜孜以求。
2003年至2010年,張碧波曾在德國、法國、美國等國家講學、行醫。他在國外培訓的學員中,甚至有60多歲轉學中醫的西醫師。“雖然在國外講學行醫8年,但是中醫的根在中國,在國外待得越久,回國的想法就越強烈。”
于是他下定決心回到了祖國,并在鄭州開辦了診所。診所開辦近10年間,他每月1日、2日、16日、17日休息,除了出差,其他時間他都在為患者治病。
因為人人相傳的好口碑,來診所的患者絡繹不絕,“雖然診所有45張床位,但是每張床位每天都要接待六七位患者,早已經滿足不了需求。”張碧波說,應廣大患者的要求,他們創辦了這家張碧波中醫針灸醫院,新醫院開業后,鄭東張碧波中醫診所將停業,所有的工作人員轉至新的醫院里來。“患者信賴我,我也經常被患者感動,這也是促使我一直盡心盡力為患者治病的動力。”張碧波表示,為回饋社會,醫院開業后將提供300個義診名額,并在開業后三天內每天為100名全國的縣級及以上的勞模免費進行診療。
鄭報全媒體記者 李京儒 文/圖 鄭直播 安璐/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