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報全媒體記者 姚輝常 通訊員 蔣士勛 王東海
“快來嘗嘗我自己種的西瓜!”8月10日,滎陽市高村鄉牛口峪村建檔立卡戶賈長利來到村委,把還滴著清水的西瓜放在村委桌子上面,刀起刀落,一瓣瓣紅紅的彎月擺滿桌面,“真是太感謝你們了,要不是你們幫我修房子,前幾天這幾場大雨,夠我受的了!”
賈長利早年離異,與兒子共同生活,如今兒子已上大二,好在賈長利踏實肯干,除了2畝多果園外,日常出去打些零工,再加上扶貧政策幫助解決孩子上學開銷,日子雖不富足,倒也得過。
但最讓駐村工作隊牽掛的是賈長利的三間住房。這三間磚房修建于上世紀80年代,下雨天屋內返潮滲漏,日久形成墻皮脫落,2019年被鑒定為C級危房。駐村第一書記和村委干部多次到他家聯系舊房改造,但賈長利卻以各種理由一拖再拖,“孩子也大了,家里條件也不允許反復折騰。等攢夠錢,我就一步到位扒了重建。現在寧愿還住這破屋里。”
經過多次走訪,滎陽市科工信局駐村第一書記馬劍發現賈長利不愿意修繕屋子是因為怕花錢。過慣窮日子,也過怕窮日子的賈長利對于工作隊的勸說,無動于衷。馬劍及時向局領導匯報,由單位出面協調一部分幫扶資金,盡量讓賈長利少出錢,終于獲得他肯定的答復。
“我還是不修了。”眼看馬上就可以開工了,沒想到賈長利又猶豫了,這讓馬劍百思不得其解。帶著疑問,馬劍和隊員們多次找賈長利親戚、鄰居、村民組長了解情況,幫助做思想工作。經過多方了解,才知道賈長利怕改造之后,補貼款和幫付款到不了位,最終還得由他個人出錢。
為了打消賈長利的顧慮,馬劍把村兩委干部、村民組長、工程負責人、賈長利本人叫到村委,一項一項測算出詳細費用:改造工程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能省盡省;改造費用國家危房改造補貼一部分,科工信局聯系愛心企業資助一部分,并協調一些水泥等建筑材料,剩余的一小部分由賈長利承擔。“你就放一百個心吧!要不然咱們再簽個協議?”“還簽啥協議啊!”看到在場人員的誠意,賈長利不好意思地說,“我回去后馬上搬家具騰房間,堅決配合好!”
村委幫助賈長利找了臨時住所,施工隊第二天就進場開工,協調的8噸水泥、1萬元幫扶款也隨后到位。經過近一個月施工,目前賈長利家已完成打頂、墻體粉修,大門、地坪改造一新,門窗、水電安裝到位,具備入住條件。危房改造也通過了鄉鎮驗收,等待市住建局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