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報全媒體記者 張朝暉 通訊員 張冰心
今年58歲的郜改英,是中牟縣鄭庵鎮福山社區硯臺寺村人,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卻用智慧把一個三代同堂之家,經營得和睦相處和諧共存,她的家獲得中牟縣“文明家庭”以及“好婆婆”榮譽稱號。“這些年的磕磕絆絆,改英終于熬過來了,真是不容易呀!”熟悉的人都這樣感嘆。
五年前,郜改英的大兒子因一場意外離去,喪子之痛,刻骨銘心,她把無言的傷痛化作無限的愛傾注到兒媳和兩個幼小的孫女身上。當時正處于社區遷建之時,她和丈夫頂住壓力把新房落成帶著晚輩入住并鄭重地對兒媳說:“從今以后,你就是我的女兒了,要留這里是你的娘家,那天要嫁我當是自己女兒一樣送你出門。”一席話,婆媳二人抱頭痛哭,日子雖然艱難,她們走過去,前面是個天。
2017年,前半年小兒子成家;下半年大兒媳招婿上門,郜改英一樣歡喜。家有兩個兒子兩個兒媳,家庭和睦、鄰里和諧,勤勞善良、純樸是一家做人的標準。在媳婦眼里,她是一個疼愛媳婦的好婆婆。人們常說:婆婆和媳婦的關系不好處,就像鍋和勺,沒有不丁丁當當響的,但她覺得,這個事是兩好才能擱一好,只要真心實意待兒媳,像親閨女一樣,就沒有處不好的,娶來兩個兒媳,就是自己多了兩個閨女。兒媳們都學會了勤儉持家、勤勞致富的優良作風,一個比一個能干賢惠,在致富的路上你爭我趕。媳婦進門后她沒有安享晚年,而是全力幫助她們,做好她們的堅強后盾,幫助出謀劃策,照顧孩子,一刻也不得閑。
三代同堂11口人的大家庭生活在一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每個人都有情緒不好的時候,因此,誤會和摩擦總是難免,通過多年的實踐證明,郜改英認為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不計較。碰上不順心的事,不當場理論,等她們心平氣和后,再問明原因,和她們談心、解她們心中的疙瘩。兒媳們都高興地說:“是婆婆教育得好,團結和睦頭帶得好。”
兩個兒子兩個兒媳、兩個孩子的家庭。她既要做一位慈母,又要做一個好帶頭人。她和丈夫除了帶好孫輩,還身體力行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把十幾畝耕地打理得井井有條,兒子媳婦看在眼里,都主動挑起家務,盡量讓二老減輕負擔。今天有兒孫滿堂的大家庭,孩子們深知“百善孝為先”“可憐天下父母心”,所以他們對待父母一個比一個更孝順,平時家庭開支,晚輩都主動爭著去買,從來不計較。村里人都稱贊:“這是一個幸福美滿、團結和睦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