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多一點】
粉絲應援禮的討論一下子在微博上熱了起來。
起因是,何炅去年在某節目中的一段話被重新翻出。何炅談到有不少明星的粉絲后援會給自己送禮物,并調侃式地對粉絲喊話,“你們買那個不干膠,不要買那么死的,撕不下來,只能自己用。”“我現在已經有二十多個保溫杯了,還有我真的沒有那么愛寫字,那五十多支筆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都貼了標,撕不掉。”
伴隨著這段話被網友“舊事重提”,粉絲應援禮這一現象暴露在公眾面前。
粉絲應援,簡單地說,就是粉絲用花錢的形式支持愛豆的事業。比如愛豆(偶像)的生日到了,粉絲集資鋪天蓋地做廣告;愛豆發新專輯了,后援會買唱片一買就是幾萬張……粉絲應援是從日韓傳過來的風氣,現在也成為偶像產業鏈的一環,只要是在合理適度的范圍內,也沒有什么大問題。
但粉絲給何炅等著名主持人,以及他們所在的節目組(包括制作人、導演、工作人員)應援禮物,則是另外一種情形了。
愛豆的粉絲,并不是何炅的粉絲,更不是何炅主持的節目里頭的制作人、導演的粉絲,但粉絲卻給他們送禮。原因顯而易見:這些知名導演、制作人、節目組,是掌握資源和話語權的。
在粉絲的認知里,如果以后援會的名字給這些“有頭有臉”的人送禮了,那么他們就會在節目中特別照顧自家愛豆,對自家愛豆的發展有利。為了讓這些“大人物”記住愛豆的名字,粉絲都會在應援禮物上貼上署有愛豆名字的不干膠或者標簽。
此類行為,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賄賂”。
更令人擔憂的是,一開始粉絲送的還只是一些并不昂貴的小物件或周邊,之后粉絲送的東西越來越貴:這家送的是奢侈品,另外一家自然也不能落后,才不會顯得太“掉價”……
在這種攀比風氣下,粉絲們陷入“囚徒困境”:你送我也送,你送貴的我就送得越貴……演藝圈一些“大人物”一開始是旗幟鮮明拒絕粉絲送禮的,可當送禮的粉絲太多,送的東西越來越貴重,“盛情難卻”,他們也就收下了。
一個愿意收,一個愿意送,粉絲應援禮的風氣愈演愈烈,結果就成了,不送禮不正常了。
但粉絲的錢并不是大風刮來的。很多粉絲是沒有經濟能力的未成年人,他們的錢是父母辛辛苦苦掙的,如此揮霍金錢很不應該。
并且,以為送禮就能夠獲得更多資源和青睞,也是給粉絲傳遞一種并不健康的價值觀。在這種“人情觀念”的熏染下,他們會否把“送禮”風氣運用到以后的工作生活中?
而對于一些掌握資源的“大人物”來說,他們對于粉絲送禮千萬不要“口嫌體正直”,他們必須明白:粉絲送禮,看中的是他們的人脈和資源,他們更應該“潔身自好”,避免“瓜田李下”之嫌。何況,“拿人手短”,粉絲送禮必然渴望某種資源的置換,自己真的能夠做到“一碗水端平”嗎?
因此,我們有必要重申常識:不送禮才是正常的,粉絲應援禮風氣不可長。所有人都應該旗幟鮮明地拒絕收禮,并且將那些貴重的粉絲應援禮原路退回。你不收,也就沒人送。至于因愛而迷失的粉絲們,也應該理智冷靜追星。任何一位明星的成功,都不是靠送禮送出來的。
何炅為此事道歉
昨天(22日)凌晨3時,何炅發博為做出了“不好的引導”致歉,再次表態“拒收禮物”。
在何炅為此事道歉后,“快樂家族”的另一主持人杜海濤,22日被發現猛刪二手交易平臺上近300件已售閑置物品,其中不少物品能與此前爆出的粉絲送禮清單對應,被質疑是在變賣粉絲應援物后心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