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記者從省科協獲悉,中國科協近日發布了第十一次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結果顯示,我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了10.17%,排名全國第13位,高于中部地區的平均水平,比“十二五”末的5.59%提高了4.58個百分點,實現大幅度攀升,增長幅度達81.9%。
省科協有關負責人說,這一結果表明,我省不僅圓滿完成了《河南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的2020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9.38%”的目標任務,而且越過了10%這一邁進創新型國家門檻的重要標志線,厚植了中西部創新高地的公民科學素質沃土。
相關鏈接:
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是指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科學思想,掌握基本科學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識,并具有應用它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采用國際通行標準,公民對科學的理解是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的核心指標,包括“知識”和“能力”兩個方面。
知識方面涵蓋內容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認知性知識三個維度;能力方面包括日常生活、參與科學和科學決策三個維度。通過加權計算得出目標群體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值。
經國家統計局批準,自1992年起,我國開展了由中國科普所組織實施的11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2020年7月至9月,我省和全國同步開展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由第三方調查機構組織實施,本次調查在我省總抽樣調查樣本11400個(其中面訪3800個、掃碼3800個、網絡3800個),為開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實施成效的終期評估,并為考核各省轄市政府與省政府簽訂《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工作目標責任書》完成情況和編制我省“十四五”公民科學素質建設規劃提供依據。
鄭報全媒體記者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