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更多科學知識“飛入尋常百姓家”,讓更多人能探索科學的秘密——12月10日,記者從河南省政府獲悉,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南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5%。
實施五大提升行動
根據《方案》,我省將實施針對青少年、農民、產業工人、老年人、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等五大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中,我省將把提升科學素質的目標貫穿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等各個階段。同時,加強中小學科學教師隊伍建設,將科學教師承擔的教學任務外的科技輔導任務計入工作量,列入績效考核內容,對科技教學和課外科技輔導取得優異成績的科學教師在職稱申報和評優評先等方面給予傾斜。加強農村學校科學教師培訓,到2025年,完成農村學校專兼職科學教師培訓5000人次。
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方面,我省將推進基層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轉型升級,深化省級科技小院建設,創建30個中國農技協科技小院。
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方面,我省將深入實施“金藍領工程”,叫響做實“中原大工匠”品牌,實施工匠選樹、“師帶徒”、“匠帶兵”行動和職工素質提升行動。另外,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深入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每年完成各類職業培訓300萬人次、高技能人才培訓15萬人次。全力推進全省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每年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提升培訓150萬人次。深入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求學圓夢行動等。以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為引領,推動專業技術人員每年參加繼續教育120萬人次。
老年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方面,我省要把健康素養和信息素養知識與技能納入老年大學和社會大學學習課程,突出公益性,推動更多老年人接受培訓。開展“智慧助老”行動,切實提高老年人運用數字技能水平。開展文體活動,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
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我省將把科學素質教育作為黨政領導干部和公務員教育培訓的長期任務,納入黨政機關年度教育培訓計劃。將科學素質教育課程納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和各類干部培訓院校教學計劃,加強前沿科技知識和全球科技發展趨勢學習,突出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培養,提高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履職水平。
開展五大重點工程
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在科技獎項評定中設定科普工作指標,將科普工作實績納入科技人員職稱評聘條件。引導創新主體主動開展科技資源科普化實踐,“十四五”期間打造10個以上“產業+科普”示范基地。同時,不斷提升企業服務社會功能,引導支持企業建設科普展示館,到2025年,建成10個以上并向社會開放。
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推進科普信息化提升,打造“中原科普”品牌,推進優質科普內容生產匯聚和傳播服務。
科普基礎設施工程——探索成立黃河流域科技館聯盟。到2025年,全省常住人口100萬人以上的城市至少擁有1座達標科技館,每個縣(市、區)均擁有1個以上有一定規模的綜合性科普活動場所。推進區域農村中學科技館資源中心試點建設,全省流動科技館的保有量達到50套,科普大篷車的保有量達到100輛,農村中學科技館保有量達到150個。到2025年,省級以上科普教育基地達到400個。
基層科普能力提升工程——堅持“全域化布局、項目化實施、制度化管理、品牌化打造”的工作思路,實施基層科普能力提升行動,鼓勵引導科技工作者深入基層開展“i科普”科技志愿服務,深入開展科技、文化、衛生、安全、健康、環保進社區等活動,開展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創建和省級科普示范社區、鄉鎮評選活動。
科普人才建設工程——打通科普傳播人才職稱晉升通道,探索建立省科普優秀作品直報省科技進步獎的“綠色直通車”機制,將科技人員從事科普工作績效納入考評指標,為科普人才的培養和使用創造良好政策環境。推進科技志愿服務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到2025年,發展科技志愿者5萬人。
鄭報全媒體記者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