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代的人,經歷過不同的六一兒童節。您知道五十年前的兒童節是怎么過的嗎?讓我們一起跟著一位老鄭州市民走進他的童年,聆聽他小時候“兒童節”的故事。
王懷民生于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現在已經開始在商場給孫子挑選節日禮物。
那一天媽媽很忙碌
“說起兒童節,我印象最深的就是1971年的那個兒童節,雖然過去五十年了,那單純美好的快樂,現在回想起來依然意猶未盡。”王懷民臉上洋溢著幸福,那時候的兒童節是除了過年以外最隆重的節日,卻也是媽媽最忙碌的時候。
在他的印象中,媽媽提前幾天去百貨大樓扯來布料,親手給他縫制夏季的衣服;她還到紅衛東路(現東太康路)糖業煙酒商店,買回一大堆火車牌龍蝦糖和8分錢一包的香草餅干,因為這些都是她最愛吃的零食;還用平時舍不得吃的白面,給他包一頓香噴噴的餃子。? ? ? ? ?
?
“1971年六一兒童節那天,本土最早的少兒期刊《向陽花》創刊號橫空出世,在兒童讀物匱乏的年代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母親為了培養我的學習興趣,專門跑到鄭州市新華書店中二七路(現德化街)門市部,花6分錢給我買來一本。”王懷民興奮地回憶著孩提時光。?
?? ? ? ? ? ? ??
那一天爸爸很慷慨? ? ? ? ? ? ? ??
零花錢是六一兒童節的重頭戲,平時很節儉的爸爸,那一天也很慷慨,給了我幾角錢,讓我去買我最愛吃的冰糕。
當時,鄭州最有名氣的冰糕是火車牌的,奶油的售五分錢一只,普通的售三分錢一只,味道特別好吃,在炎熱的夏季吃上一口,涼甜爽口的味道會讓人高興好幾天。
雖然冰糕的價格不貴,但由于家里太窮了,一般只有在生日、節假日的時候爸爸媽媽才允許買。
王懷民的爸爸是一位木工師傅,手藝在單位里是出了名的好,“六一”兒童節那天,爸爸特意給他做了一把木頭手槍,他把手槍別在腰間可神氣了,和小伙伴們在巷子里瘋跑著玩捉特務的游戲。
“當時一點也不覺得累,只知道很興奮、愜意、舒爽,玩得不亦樂乎。”王懷民說,父母的愛陪伴著自己成長,給了自己無盡的歡笑。? ? ?
那一天和小伙伴在一起玩得特開心
王懷民說,印象最深的是,“六一”兒童節下午約上同院的幾個小伙伴,一起到人民公園去玩耍。
他們到兒童樂園坐水泥大象滑梯、蕩秋千,到金魚廊看金魚,參觀現代大型泥塑群像《收租院》,到人民公園的動物園看猴子,在少年傘塔下觀看跳傘表演,到蓮花池邊摔三角(用煙盒紙疊的三角,當時小朋友最愛玩的游戲),蹲在草地上看螞蟻搬家,靜靜地坐在水泥凳子上看湖面上的波光、船影……
整整一個下午,他們玩得酣暢淋漓,他們玩得簡單而有趣,他們玩得發自內心的快活,直到天黑才回到家里。
? ? ?王懷民說,那年的六一兒童節是他最快樂的一天,時間過去了五十年,無憂無慮的笑聲卻一直印在記憶深處,每每回想起來,心里都會泛起一絲絲的甜蜜。
鄭報全媒體記者 汪永森 通訊員 王保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