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黃河科技學院架“數字之橋” 搶跑應用型人才培養新賽道

          2021-06-21 來源:黃河科技大學 分享到:

          六月是斑斕的,不論是接天的蓮葉、枝頭怒放的石榴花,還是田野里沉甸甸的麥穗,無不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在這個收獲的季節,讓我們走進全國第一所民辦本科高校——黃河科技學院,一探數字型轉型助力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奧秘。

          【課程改革】

          混合式教學實現1+1>2

          “今日學習38分21秒,今日完成率100%。” “恭喜你,完成今日所有任務,獲得金幣100。”4月的一個晚上,黃河科技學院商學院2019級學生馮月像以往一樣,在臨睡前打開翻轉外語,查看當天的英語學習情況。看到一連串的任務完成提醒和獎勵,她特別開心。“混改三級班學習情況:昨日完成率98%,學生在線學習時間本周達到了平均每天29分鐘;系統測試正確率84%,比兩個月前提升了26%。”

          自“翻轉校園”“翻轉外語”上線,馮月和同學們每天都會分享各自的學習成果。和他們一樣每天打開平臺了解情況的還有老師們……看著一天天增長的數據,欣慰的笑容浮現在老師臉上。

          學校啟動大學英語和公共體育課程等公共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以來,老師將每個知識點融入教和學雙向互動中,重新完成課程設計,依托數字技術建立學習任務管理系統,通過系統提醒、團隊互相激勵、排行榜激勵、任務獎勵等,融入游戲化教學,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學校還依托“翻轉校園”平臺,打造移動端的“無邊界課堂”,創設課程教學資源云端存儲展示、師生課堂即時互動、課后學生自適應學習的智能環境等。通過平臺,老師可引入各類國家優秀課程資源進行網上教學,學生登錄平臺即可實現資源共享;教學督導可通過移動終端隨時進入某一課堂,開展聽課、評教等。

          【“AI助教”】

          為學生提供智能化、個性化支持

          學生在成長各個階段都有什么需求?有哪些常見問題?學校結合歷屆學生成長的大數據等,分類匯總,幫助學生更好地規劃學習和生活。

          “再不好好學習,期末考試就會掛科了”……小吳同學收到“AI助教”發出的信息,信息為何如此精準?這源于學校的數字化檔案。數字化檔案從“學習成績、心理健康、實踐創新、生活規律、社交活躍度”等五個維度為學生成長創建個人畫像。作為智慧校園建設試點單位,學校實行學業導師與職業導師“雙導師合一”制度,選聘優秀教師為學生的“雙導師”,依據學生畫像,制定個性化發展計劃。在大數據支持下,“AI助教”通過定時提醒、消息推送、課程預警、經驗分享等為學生提供智能化、個性化支持。

          近三個學期,“AI助教”已累計課程預警247592次,為全校學生提供1100萬余條AI助教信息支持,課后學生每日學習時長平均增加了近1小時。

          【科教齊飛】

          學生參與科研

          促進科研和教學雙向提升

          日前,武書連2021中國民辦大學綜合實力排行榜發布,黃河科技學院再居榜首,這也是學校連續四年蟬聯第一,其中科學研究分項得分1.87,遠遠超過第二名,成為奪得桂冠的重要支撐指標。

          近年來,學校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13項,省部級項目320余項;獲河南省科技進步獎、河南省政府發展研究獎等省部級獎勵11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被SCI收錄180余篇;獲專利4700余項,連續四年在全省高校專利申請量上名列第二,入選“河南省高校知識產權綜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十強十快高校”。

          學校還集聚學術資源搭建多個科研平臺,依托學校成立的河南中原創新發展研究院入選CTTI來源智庫,僅2019年一年就有兩項成果分別入選CTTI智庫年度精品研究成果、CTTI智庫最佳實踐案例。

          教學與科研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雙引擎”,學校納米功能材料研究所采用項目式和導師式的實踐課教學方法,積極探索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把科研成果引入課堂,促進教學工作。2020年研究所老師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立項5項,其中1項為國家級項目,4項為省級項目。同時研究所還吸收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促進了科研和教學雙向提升。

          我國著名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偉長曾說過:“你不教課,就不是教師。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師。”黃河科技學院校長楊雪梅表示,在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發展突飛猛進的當下,學校將架起“數字之橋”,按下應用型人才培養“加速鍵”。


          分享到: 編輯:張瀟 統籌:楊觀軍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