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鄭州市開展第四輪核酸檢測。在黃河科技學院南校區、教工小區以及紫荊華庭晴園小區現場釆樣點,黃河科技學院眾多防疫抗疫志愿者與工作人員“舍小家,顧大家”,從早上7:00做準備工作到中午13:00采樣工作結束,一直堅守現場。大家主動擔當、不辭辛苦、積極工作、熱情服務,展現了黃科院人和教育工作者良好的精神風貌。
在此之前,他們已經連續幾天奮戰在現場采樣點了。
由于十八里河辦事處抗疫志愿者人手不足,黃河科技學院積極主動組織教職員工報名參加志愿者活動。當征集通知在學校工作群等微信群中發布之后,眾多教職員工爭先恐后積極報名參加。最終,根據十八里河辦事處工作需要,黃河科技學院有數十名教職員工加入志愿者隊伍,協助醫護人員在黃河科技學院南校區、教工小區、紫荊華庭晴園小區等處開展核酸檢測活動。
初秋的天氣特別悶熱。在每一個核酸采樣現場,志愿者們身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帶著口罩、護目鏡,腳上帶著鞋套,手上帶著橡膠手套。他們除了維持現場秩序,還承擔起現場指導的工作,引導居民掃描登記、為核酸采樣的順利進行提供條件。有的志愿者還要負責南校區和教工小區居家隔離的教師及家屬的核酸檢測工作。他們放棄了陪伴家人的寶貴時間,奔走在各個小區,從一棟樓轉到另一棟樓,從低層爬到高層,記錄數據、匯總資料、安撫隔離人員等,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竭力做好每一個環節。他們用自己的堅持和堅守詮釋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
后勤集團綜合辦公室主任岳文大,主要負責十八里河辦事處和黃河科技學院志愿服務工作的溝通協調、匯總統計相關數據等工作。每天一大早,當大多數人還在睡夢中時,岳文大就點開工作群,看看工作群里最新的動態,落實志愿者服務工作的最新分配情況,確保每個人明確自身任務和責任。“岳老師,我們這邊試管快用完了!”“岳老師,這邊有志愿者出現中暑癥狀!”白天,岳文大隨時密切關注群里的信息,第一時間為大家協調解決現場緊缺物資和檢測點出現的各種意外狀況。晚上,大家都休息了,他又在燈下開始統計今天一天的各種數據:各個小區有多少人參加檢測、***小區***戶在家隔離等。連續多日緊張又忙碌,顧不上吃飯休息是常有的事。岳文大卻說:“我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
后勤集團孫勝偉老師,第一天穿上防護服連續爬了幾棟樓后,渾身又悶又熱,特別難受。他趁空到樓道的窗口透透氣,又跟著隊伍爬樓。孫勝偉老師感慨地說:“看著隨行的醫護人員穿著同樣的防護服,而且帶的是雙層橡膠手套,都沒聽他們有人說過熱,我做的這點事也不算什么。”“我為自己今天能在一線參加抗擊疫情工作而感到自豪!”他說。
工學部傅群忠老師,第一天參加志愿工作時,和同行人員一起負責教工小區第9、11、12、13五棟樓共五戶隔離人員家庭的核酸檢測工作。剛開始,當他順利的完成了掃開箱碼、掃試管碼等工作時,心里想:“工作并不復雜。”大約半小時后,傅群忠老師的感覺不一樣了:平常爬到5樓、6樓不是問題,但是多了一層防護服,仿佛處熱蒸籠中,又悶又熱。走在熟悉的小區里,他甚至覺得有點迷向。可是他一直堅持著,努力讓自己盡快適應這種工作方式 。他說:“有個同行的女醫護人員曾經連續奮戰9個小時,這些醫護人員的精神鼓舞激勵著我。”
藝體學部馬創業老師,是截止到目前在本次志愿活動中穿防護服時間最長的幾位老師之一。在連續工作中,馬創業老師一度感覺到呼吸不暢。最后,他摘掉一個口罩繼續開展信息采集工作。第一天全程采集完畢到集合點脫掉防護服后,馬創業老師渾身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滴。他卻說:“參加志愿服務,貢獻一點力量,這是理所應當的事。”
藝體學部金倉老師,在工作中,他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不僅及時完成提前分配的工作,而且根據現場醫護人員的臨時需求,第一時間積極配合完成。他說,做志愿服務是一種責任、一種擔當,更是一種快樂。
8月13日晚八點多,正在學校值班的校產管理處老師李明山接到家人的電話,孩子玩耍時不慎從沙發上跌下來,頭部損傷流了很多血。李明山雖然內心十分焦急,但是他明白疫情期間不能出校回家,他必須堅守在崗位上。緊急情況下,他聯系上了黃河科技學院附屬醫院,孩子很快被送到附屬醫院,并進行了清創縫合、打針,最后觀察無礙后返回家中 。而14日一早,李明山值班結束后,就直接和其他志愿者一起來到辦事處領取防疫物資,開始了對校重點人群進行核酸檢測的工作。
黨委宣傳部毛杰老師在對南校區56位隔離重點人群的雙采雙測工作中連續工作8個小時,雖然厚厚的防護服下他已經汗如雨下,雖然從開始工作到結束他一滴水也沒有喝,但是每當敲響一戶家庭的門后,毛杰老師依然一絲不茍、嚴肅認真地引導居家隔離人員開門進行掃碼登記等工作。當脫下防護服的那一刻,看著汗濕的衣服和泡白的雙手,毛杰笑著說:“作為志愿者,我們的勞累程度有限,最累最辛苦的是醫護人員,但是我也會拼盡全力守護大家的健康。”
“我報名參加志愿者。”當看到管城區征集志愿者的信息后,黨委宣傳部王征老師毫不猶豫,第一時間就報了名。在南校區第四次核酸檢測時,王征早早的來到檢測點熟練的為檢測人員進行掃碼、貼碼等工作。一天下來,雖然感到口干舌燥、幾近虛脫,有時甚至來不及上衛生間,但是為了保障采集工作順暢進行,王征一刻也不休息,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作為一名黨員,當國家需要時,我必須義不容辭挺身而出,為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王征說。同時作為一名孩子的父親,王征老師說,這次疫情就像一本生動而深刻的教科書,我希望能夠用自己的行動,讓孩子懂得擔當的意義,成為孩子眼里的“超級英雄”。
邵成,藝體學部老師,在對教職工小區居家隔離人員進行上門核酸檢測時,由于大部分隔離人員居住在4、5、6層,采集人員少工作量大,雖然邵成老師患有糖尿病,但是他依然克服困難堅持上崗,保質保量完成自己的工作。
為了能夠使自己盡快投入到志愿者工作中,藝體學部董青竹、張國明、孟巍,校產管理處丁少軒等老師在志愿者前期培訓中,反復學習信息采集操作流程和視頻教程。由于自己的手機不能安裝信息采集專用軟件,培訓結束后,孟巍第一時間買了一臺安卓手機安裝軟件進行信息采集工作。“工作中,雖然穿著防護服,戴著N95口罩、護目鏡和雙層手套操作手機采集重點人群核酸信息很不方便,但是作為志愿者我更感到醫護人員的不易,戰勝疫情,需要毅力和勇氣,我也會盡自己的全力投入到志愿工作中。”孟巍老師說。
校產管理處老師李振洋說:“第一次接觸防疫的工作,第一次穿上防護服,感覺神圣而又光榮,同樣也體會到了醫護人員的艱辛,因為在密不透風的防護服里邊工作真的是難以想象的熱和悶,當時確實感覺挺難受的,但是心里邊想著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還有那么多的工作者在前線突擊,這點辛苦算什么,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勝利就在眼前,這場戰疫必勝!”當李振洋老師申請做志愿者時,他的妻子石雨欣也義無反顧的要和他一起前往。她對李振洋說:“作為一名剛加入黨組織的預備黨員,同時還是黃科院教職工家屬的一份子,我要和你一起沖在一線,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工作現場,副校長羅煜疑惑地發現了這一組的志愿者多了一名,負責人岳文大老師解釋說這是李振洋的愛人,主動要求加入志愿者隊伍的。羅校長贊許地說:“你們舍小家,為大家,夫妻抗疫齊上陣,是優秀家庭的代表,值得大家學習。”
8月15日,校產管理處的張紅亮老師,作為信息采集志愿者,一大早就接到通知,需要他到紫荊華庭社區晴園的核酸檢測點,進行信息采集的志愿服務。他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受到了十八里河社區領導和晴園物業經理的贊揚!
“我是黨員,社區有需要就應該先上。”商學院孫廣坤老師說:“疫情當前,作為黃科院教師、中共黨員、普通民眾一員,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是很正常、很平常的。當穿上防護服那一刻,我切身體會到醫務人員的艱辛與艱苦,同時也讓自己有了戰勝病毒的勇氣。我堅信,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我們一定能戰勝疫情,早日恢復正常!”
藝體學部關亮老師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就要第一時間參與到社區志愿者抗疫工作中。只要能夠早日趕走疫情,使廣大人民早日恢復正常生活,再辛苦也值得。”
疫情中,消殺工作是沖在最前面的幾支隊伍之一。后勤集團工作人員曹花菊、李書英負責消殺工作。她們每天要多次背著幾十斤重的噴霧器,忍著消毒水刺鼻的味道,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戴上防護必需的帽子、口罩、護目鏡和手套、腳套等,全副武裝,對教工小區、南校區進行全面消毒,不留死角。她們有時候不得不忙到深夜,忍饑挨餓、揮汗如雨,只為確保每天都能完成全部消殺任務。“疫情還在繼續,任務還很艱巨,但是,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最終戰勝疫情。”曹花菊說。
“您好,請掃這個二維碼”“請您佩戴好口罩”……南校區核酸檢測點,黃河科技學院保衛處工作人員有條不紊的維持現場秩序、疏導路面交通、確保待檢人員保持安全距離、為行動不便人群提供幫助……自黃河科技學院第一次核酸檢測以來,保衛處馮峰、陳道喜、高景收、周亞克、毛振闖、胡永奎、夏寶宏等老師就一直工作在抗疫一線。有時候他們在太陽底下一站就是五六個小時,雖然腿疼、腳疼,但是工作中他們絲毫不放松任何一個環節。“在國家危難時刻,作為共產黨員,我們有責任保衛好、守護好學校師生員工的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也是我們應該做的。”保衛處副處長馮峰說。
這就是新時代下的志愿者,這就是新時代下的志愿精神。
他們樸實的話語中,閃現著黃科院人的精神和品質;
他們積極的行動中,彰顯著黃科院人的責任與擔當;
他們,是奮戰在抗疫一線可愛的黃科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