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鄭州市六院,有這樣一群特殊的患者。他們身患不同的傳染病疾病,同時還患有慢性腎衰竭等疾病,需要每周兩到三次的血液透析才能延續生命。這個群體有一百多人,是鄭州市六院眾多老門診病號中的一部分。對他們當中的很多人來說,每周要來兩三次的醫院血液凈化室是他們活下來的希望。而這種既需要定期透析,又患有其他各類傳染病的患者,一般的綜合性醫院很難接診。
在疫情爆發、醫院停診之后,這一百多人的生命安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威脅。為了這100多名患者,鄭州市六院想盡了一切辦法,確保他們能夠得到妥善的治療。
要對他們負責,無論如何也要維持患者透析
7月31日六院停診、封閉管理的消息,讓血液凈化室的透析患者炸了鍋。他們不是住院患者,停診后就無法進入醫院。其他醫院又不可能接收他們。而以他們的病情來說,一旦停止規律透析,病情會越來越重,有可能發生不可逆轉的惡化,甚至危及生命。
7月31日下午剛剛到任的黨委書記郝義彬,雖然面臨著千頭萬緒需要解決的難題,依然關注到了這個特殊的患者群體,安排副院長秦川牽頭負責,務必要妥善安置好這個群體。
8月2日,醫院研究決定,分批次分輕重開展門診患者的透析治療。經過多方協調,醫院開通了綠色通道,允許門診患者進入血液凈化室。當天有60名患者來到醫院進行了血液透析。血液凈化室醫護人員一直忙到接近零點,才順利結束全部治療和后續消毒等工作。8月3日,又為30多名門診透析患者做了治療。
此時,疫情形勢越來越嚴峻,上級要求,六院所有患者疏散轉運,醫護人員陸續進入集中隔離。醫院原本打算協調一家獨立血透中心接收這群患者,但因種種原因沒能實現。于是,醫院又出面協調了一家酒店,用于近100名患者的治療和隔離。透析主要使用床旁透析機。醫院原有的加上轉借其他醫療機構的,一共有15臺。先維持著患者的透析治療不中斷。幾天之后,問題又來了。機器太少,患者又多,明顯不夠用。更重要的,床旁透析機的透析效果明顯不如醫院血液凈化室的大透析機。一些患者的情況開始惡化,有的出現了并發癥,患者的情緒開始變得焦躁。長此下去不是辦法。
特事特辦,這批患者留院透析統一閉環管理
由于這群患者的特殊性,六院那些專門用于不同傳染病患者的透析機器,其他醫院是不具備的。如果轉運到其他醫院,不僅會給醫護人員帶來風險,也會給醫療設備帶來風險。無論是疫情擴散,還是其他傳染病傳播,后果都異常嚴重。必須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對這些患者統一管理。
經請示上級,最終決定這群患者在六院血液凈化室接受規律透析,在隔離酒店住宿。兩邊都安排醫護人員負責。六院留守的工作專班做了細致周全的準備工作。護理部主任許萌、感染辦主任趙鮮麗等人,穿著防護服進入血液凈化室,進行環境消殺、空氣檢測、感控管理、人員培訓等等。
8月11日,位于六院肝病醫學中心五樓的血液凈化室重新啟用,同時啟用11樓作為床旁透析的場所。血液凈化室一共有12個房間,為了保證不發生交叉感染,透析的時候需要單人單間,因此每次透析最多12個患者同時進行,每次透析需要三到四個小時,再加上床旁透析,每天能保證30名左右患者來院透析。基本上所有的患者都能保持每周兩到三次的透析治療。患者在醫院和隔離點往返乘坐的是負壓救護車,為了避免交叉感染,基本都是單人單車負責轉運,救護車需要往返很多趟,并且反復消毒。
為了讓患者在營養上獲得更專業的支持,醫院請來了營養專家為這些不同病種的患者制定營養菜譜,讓他們通過日常的健康飲食獲得更好的抵抗力,促進恢復。得到正規的透析治療之后,患者病情明顯改善。需要緊急搶救和轉院的少了,并發癥少了,患者情緒也逐步穩定了。
孟松、王檸,兩位護士長的全速接力
六院血液凈化室的醫護人員一直在忙碌。護士長孟松大概是最忙的一個,在科主任李麗麗集中隔離之后,她在這里主要負責。疫情之前她腿上就有韌帶傷,原本打算請假休息的,誰知道疫情爆發了。形勢如此,她只能堅守崗位,以每天三萬多步、休息兩三個小時的勞動強度,連續忙碌了十多天。
此時,來自省市各大醫院的醫療隊陸續接管六院各個病區。其中有一支醫療隊負責接管透析患者,主要來自鄭州人民醫院和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此外還有鄭州市中心醫院、鄭州兒童醫院,以及來自新密、滎陽、中牟等各縣市醫院的醫護人員。交接完畢之后,8月8日血液凈化室大部分醫護人員按照要求集中隔離,孟松和其他幾個伙伴選擇了留下。原因很簡單,這里每一個患者的情況,他們更熟悉。
但這種日復一日的勞累和神經緊繃,孟松也快撐不住了。8月12日,郝義彬又調來了鄭州人民醫院血液透析室護士長王檸前來支援。雖然從事血液透析工作很多年了,但王檸以前從沒接觸過患有各類傳染病的患者。幾天沒日沒夜的工作,王檸才慢慢理順了各種事項和流程,患者在醫院透析之后病情改善,回到隔離酒店,也能減少一些酒店醫護人員的壓力,情況慢慢好轉。
除了血透患者,王檸心里還始終牽掛著自己父親的病情。今年七月份,她的父親查出肺癌,在醫院住了十幾天,原本打算八月份給父親聯系做手術的,但來六院之后,手術的事也只能先放一放。她希望疫情盡快結束,自己的任務完成以后趕緊給父親聯系手術,不能再拖了。
只要患者安好,所有辛苦都值得
對醫院、醫護人員來說,無論付出什么代價,無論多么辛苦,只要患者安好,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有一位75歲的老太太,進出都得輪椅推著。醫護人員每天不辭辛苦地推進推出,抱著她上下治療床。老人的老伴在這里陪護她,感動地說:“真是太辛苦你們了,你們是我老伴的救命恩人!”
還有一位不到20歲的小姑娘,十幾歲時患了慢性腎衰竭,在六院做規律性透析快十年了。她的病情時常反復,曾在重癥單元搶救過三次。這一次,她服從醫護人員安排,自我控制飲食,規律服藥,嚴格自律,病情非常穩定。透析的時候,她經常跟醫護人員聊天,說:“本來特別擔心,以為沒法做透析了。沒想到醫院給我們安排得這么好,有你們在,我們很安心!”?
鄭報全媒體記者 邢進 通訊員 陳慧 王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