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伴隨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后線上教學的普遍推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日益成為我國高校課程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
運用學習通網絡平臺發放調查問卷了解學生情況
高校思政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也應與時俱進,立足于“95后”“00后”這些網絡“原住民”的大學生的現實需求,實現傳統課堂教學與現代信息化手段的緊密融合。
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俞靖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的教學中,利用互聯網平臺將豐富多彩的線上資源引入教學,實現開放式的在線學習和高效率的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以學生最喜聞樂見的網絡形式,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時空限制,化晦澀枯燥的理論于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之中,充分調動大學生參與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近日,她在講解“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時,通過駁斥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的“中國糧食危機論”,引導學生通過我國農業發展帶來的糧食豐收實踐,認識萊斯特·布朗理論的荒謬與錯誤。進而在網絡平臺發放的調查中,了解學生對節約糧食這一問題的認識,對學生進行“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教育引導。
向學生講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精神
哲學學院張育碩同學說:“在俞老師的課堂上,我們不僅學習了馬原的理論知識,而且在線上線下的結合中,掌握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現實生活中該如何運用,俞老師的講解生動有趣,幽默活潑,干貨滿滿,讓我收獲頗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