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家趙富海的紀實文學《千秋二七》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再版,這部記錄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運斗爭史、抒寫二七英雄感人故事的作品將讀者的思緒再一次帶回那個精神閃亮的特殊年代。
大工業文明的曙光剛剛照亮中國大地、軍閥割據還十分猖獗,鄭州的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1923年2月1日在鄭州普樂園(現二七紀念堂),成立京漢鐵路總工會。2月4日,為抗議軍閥破壞大會,總工會宣布京漢鐵路總罷工,2月7日軍閥槍殺工人領袖,釀成震驚世界的“二七慘案”……該書包括“林祥謙,生命、信仰為一體”,“施洋,歷史的選擇,家國情懷至深至遠”等12部分的內容,生動再現了那段風云激蕩的紅色歷史,揭示了“二七精神”所蘊涵的千里同軌、萬眾一心的團結精神,堅定信念、追求真理的創新精神,頑強拼搏、勇為前鋒的斗爭精神,忠誠為民、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
“二七精神是鄭州城市精神!不能讓二七先烈成為遙遠的無名大眾!趙富海說,如此沉重而遙遠的情感和記憶,有著超越時空的力量,關于二七,關于英雄,留給人間一座豐碑,一塊精神高地,“我們有責任有義務,以溫情與敬意抒寫這段歷史,讓二七英雄永遠活在我們的心里,化作日常生活的意義——團結、集體主義、不忘初心。再過兩年,二七工運100周年,千秋二七,精神永存!”
千秋二七,不能讓他們成為遙遠的無名大眾
趙富海自序
我上鐵路小學時,在二七廣場聽二七老工人姜海世講京漢鐵路大罷工,記住了林祥謙、施洋、汪勝友、司文德、高斌等烈士。學校包場看電影《風暴》,對施洋很崇拜。我班每周六下午有一節課是同學講故事,每講完同學評論,黃同學講三俠五義,其中說南俠展召飛身上墻,說:三分鐘進樓,哈電燈一亮,一女同學說,那時候就沒電燈,三分鐘咋來的?黃同學,你這女流之輩,不懂。叫趙富海講,他是新同學。我那天圍一長圍脖,因我新轉學坐在最后一排,我站起,大喝一聲:施洋大律師來也!一陣掌聲,女同學也站起,圍巾一甩,我施洋來也,還有幾個男同學也站起,叫:大律師施洋來也,課堂一片施洋聲。
1964年,我調團市委宣傳部工作,與工會宣傳部聯合舉辦紅巖人物報告會,見到了韓子棟(即華子良),也見到沈醉。在陪他們參觀二七紀念堂時,沈還三鞠躬。 2010年,我被二七紀念館聘為名譽研究員,策劃了征文,我與二七紀念塔的故事,成書出版,關鍵詞:不到二七塔,不算來鄭州。創作出純紀實文學《千秋二七》。
二七大罷工及其英雄,留給鄭州沉重的情感和記憶,還有越時空的力量,留給人間一座豐碑,一塊精神高地。
周恩來說:二七斗爭成為1925到1927年止一次中國大革命前的啟明運動。
李大釗“工”的命運啟蒙與追問,指導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鐵路工人夜校的時代思想和力量,點燃了工運。
玉慶里4號,鐵路工運"圣地"。兩次召開京漢鐵路總工會籌委會,決定了總工會人選和總工會成立,時間1923年2月3日,地址:鄭州普樂園(今二七紀念堂)。
普樂園,上演了亙古未有的工運大戲。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2月4日總罷工。鄭州上午9時拉響大罷工氣笛,10時江岸,11時長辛店相繼罷工,1250公里鐵路線死蛇一般。1923年2月7日,軍閥吳佩孚鎮壓工人運動,工人領袖52人被槍殺,300多人負傷,40多人被捕,1000多人被開除。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二七慘案"。
張望茫茫來路,那里有二七烈士的熱血和不朽。天地有悲愴。望著他們的背影,活著,就要記住,不能讓這些先烈成為遙遠的無名大眾。
鄭報全媒體記者 蘇瑜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