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政府核定了第八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共351處,至此,我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達到1521處,這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也是助力文旅文創融合戰略的優勢資源。那么在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中,河南文物考古工作將從哪些方面著力,更好地發揮作用?今日上午舉辦的河南省“奮進新征程 中原更出彩”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上,河南省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田凱進行了詳細介紹。
田凱介紹,近日,省政府核定了第八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共351處,包括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115處、石窟寺及石刻9處、古建筑128處、古遺址78處、古墓葬21處,另有5處與此前已核定公布的省保單位合并。至此,我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達到1521處,這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也是助力文旅文創融合戰略的優勢資源。
田凱說,河南地處中原腹地,是華夏文明誕生和發展的中心,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發展的關鍵地區,在中華文明史上占據核心地位。河南是全國重要的文物資源大省,在新時期國家文物保護戰略和我省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建設中承擔著重要任務,下一步,文物考古方面將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探究歷史發展密碼,為文旅文創融合提供文化支撐。魯山仙人洞遺址、汝州舊石器遺址、裴李崗遺址等獲重大進展,將為東亞人類起源,農業起源提供重要資料。鞏義雙槐樹、澠池仰韶等遺址的發掘研究將深化對中原文明的認識。偃師二里頭、淮陽時莊、葉縣余莊等夏文化遺址研究,以及鄭州小雙橋遺址、商丘宋國故城、洛陽隋唐城正平坊、開封州橋等的發掘均有重大發現,將進一步提升河南文化影響力,講好中原故事,為文旅文創戰略提供強大支撐。
二是加快大遺址公園建設,展現黃河文化和華夏文明。堅持“一址一策”,充分發揮地方政府主體作用,因地制宜推動大遺址文物保護和旅游發展,探索了大遺址與城市協調統一的“洛陽模式”和鄭州“生態保遺”模式。隋唐洛陽城(天堂、明堂)、偃師二里頭、鄭州商城、安陽殷墟、開封宋都古城等考古遺址公園順利建設,展現了一脈相承的黃河文化和華夏歷史。同時,我省正推進省級考古遺址公園申報及建設,努力建設既有效保護文物本體、文化生態,又美化城鄉環境、改善群眾生活、可觀可游的大遺址公園體系。
三是做好世界文化遺產申報、文物保護修繕,積極推進文物開放利用。積極開展二里頭遺址、仰韶文化重要遺址及明清城墻、萬里茶道、關公遺跡、紅旗渠等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提升遺產保護展示水平。洛陽龍門石窟、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大運河滑縣浚縣段、開封城墻、商丘城墻、南陽武侯祠、湯陰岳飛廟、新縣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舊址群等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維修展示工程持續開展,并與文旅開放利用有效銜接。
四是促進博物館服務提升,推進文創開發與活化利用。截至2020年底,我省博物館數量已達357家,初步形成具有中原文化特色,內容豐富、主體多元的博物館網絡體系。推動智慧博物館建設試點工作,洛陽龍門石窟、廟底溝仰韶文化博物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數字化展示獲好評。全省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大賽,提升博物館文創產品質量,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頻頻登上各大熱搜榜。
田凱表示,明年“博博會”在鄭州舉辦,這將進一步提升文物博物館融入文旅文創的水平。同時,將研究出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和考古工地開放利用管理辦法”,推進特色多元化、展示多樣化、服務精細化的文物考古特色旅游,為“行走河南 讀懂中國”,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發揮文物的獨特價值。
鄭報全媒體記者 秦華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