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聽說,這些“小紙條”火了……

          2022-01-12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鄭報全媒體記者 范光華


          身處封控區的喬賀沒想到,小區突然“火遍全網”,朋友圈和媒體都在轉發“溫暖小紙條的故事”。

          “沒想過會有這么大影響,我們就是想通過這種方式,給居家隔離的居民一點安慰。”和他一樣,寫“小紙條”的社區工作人員也表示“很意外”。

          用心、用情。紙條雖小,但每個字都凝聚著社區工作人員樸素的為民情懷,也折射出疫情常態之下,基層社區治理者的耐心和盡心。

          貼心“小紙條”,溫暖直抵人心

          精細分類的貨架,提高了精準服務的效率

          “同舟共濟,共渡難關。28號院的親人們,加油!”

          “感謝你們足不出戶,保護好自己。愿疫情早日結束,歲月靜好,許我安然!”

          …… ……

          王亞麗是永安社區工作人員,這些暖暖的小紙條,是她利用日常配送間隙寫的,“希望通過這種形式表達心聲,帶給居民和自己力量”。

          說起初心,她表示也是受身邊人的觸動,“居家不出”的居民、“連軸轉”的工作人員,每個人都各司其職、毫無怨言,“黨群一條心、擰成一股繩,讓我們更有信心”。

          永安社區保全街28號院屬封控區,從1月4日開始實施“區域封閉、足不出戶、服務上門”管理。隨后,社區迅速切換到應急防控模式:小區設置卡口,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組成服務隊,保證各項管控措施有序落地,保障生活物資正常供應。

          “小區有7棟樓302戶,保障的壓力并不小。”永安社區黨委書記喬賀說,社區一共11名工作人員,臨時抽調7人負責7個樓棟的微信群,“及時對接居民需求,對每戶實行個性化服務”。

          在滿足居民基本需求的基礎上,社區的服務也在不斷優化。總結之前的工作經驗,社區在保全街28號院門口設置了“居家隔離志愿服務臺”,蔬菜和日用品都按樓棟、住戶分類擺放,方便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快速精準送達。

          讓全網點贊的“小紙條”,就貼在袋子上,被送到家家戶戶,給“足不出戶”的居民送去了絲絲慰藉。

          真心換真情。

          不少居民在群里點贊,直呼“破防了”。

          “我們每次多買點東西,你們就可以少跑趟了。”

          “非常暖心,我們一起攜手渡過難關,加油!”

          “一定會好起來的!”

          精準化服務,守護萬家煙火

          工作人員準備了很多紙條,希望持續將溫暖傳遞給居民

          保全街28號院有慢性病患者2名、80歲以上老人21名、殘疾人2名,每一位有特殊需求的居民都有“一對一”方案,社區時刻關注他們的生活、健康狀態。

          建中街辦事處主任牛真說,每一戶的需求都是“私人定制”,“再小的事項,也關系民生”。

          為了讓大家伙兒吃得放心,喬賀他們早早協調了轄區4家菜店、2家肉店,“在微信群進行線上服務,保證大家能吃到新鮮的平價菜”。

          除了正常的生活保障,一些突發狀況也會不期而至。“有小孩積食發燒,我們趕緊協調片醫上門”“有居民家天然氣快沒了,我們在群里一塊搜集氣卡去統一充值”。

          在喬賀等社區工作人員的背后,還有一條“急事快辦”的通道,“如果遇到棘手問題需要多方協調共同解決,通過區級‘網絡民意信息員’通道緊急辦理”。

          順暢的溝通渠道和快速的應急處理機制,給奮戰在一線的工作人員更多的底氣,也讓居民們“宅得踏踏實實”,“雖然封控在家,但生活被安排得明明白白,感覺特別踏實、安心”。

          哪有歲月靜好? 不過是有人負重前行

          每張精心寫就的小紙條,溫暖了居民,也是在給自己打氣

          封控區的節奏,有序中透著緊張。很多人的日程,是“近乎24小時不打烊”。

          每天天不亮,喬賀們就開始忙碌起來。準備核酸檢測物料、下單配送物資,晚上小區里的燈火漸次熄滅時,他們還在忙著巡邏、清理轉運垃圾,為第二天做準備……

          身前是要守護的群眾,身后是深愛著的小家。在小我和大我面前,11名工作人員都沒有退縮,“連明徹夜好幾天了,叫誰走誰不走”。喬賀對自己的勸告沒人聽表示無奈,心里卻暖暖的——

          ?趁吃飯的空閑,朱禎和3歲的孩子視頻了幾分鐘;想幾個月大的孩子了,丁理勇就看看照片;趙霞腿上的折鋼板還沒拆,就守在崗位上;社工吳陜南每天準時穿著防護服,陪醫護人員上門做核酸……

          喬賀說,每個人都有故事,有無數的瞬間讓人淚目。每一幀、每一幕,大家伙兒都看在眼里,沒人把情感輕易掛在臉上。

          “疫情終會過去,靜待春暖花開。只要你需要,我們一直都在,加油!”

          送菜的時候,他們也會看看小紙條上的話,給自己鼓勁。

          臘八已過,立春就不遠了。

          加油,保全街28號院!

          加油,鄭州!

          分享到: 編輯:閆佳佳 統籌:趙青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