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戴好口罩,排好隊,注意間隔一米距離。”
“請提前登記注冊,并出示健康碼,沒有健康碼的群眾,請準備好身份證。”
1月15日,在高新區恒大翡翠華庭社區的核酸檢測點,一位坐著輪椅的“紅馬甲”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只見這位“紅馬甲”不停地引導居民排隊、亮碼、掃碼、檢測,動作嫻熟流暢,態度和藹耐心。
這位“紅馬甲”就是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讀博士的嚴宇橋。雖然從小身患重疾,但嚴宇橋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著奔跑的姿態,一路被保送名校,直至以綜合第二名的成績被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錄取。
1月14日晚上,剛從北京返回鄭州的嚴宇橋,在完成網上填報、向社區報備自己返程的信息后,第一件事就是向父母了解家鄉的抗疫情況。當他聽說鄭州已經連續做了八九次核酸檢測,志愿者需求增大時,立即決定加入志愿者服務隊伍,為家鄉做出自己的貢獻。
15日一大早,嚴宇橋便來到核酸檢測現場,穿上紅馬甲,協助居民信息登記、給樣本收集管粘貼條形碼、現場維持秩序……在醫務工作者、社區工作人員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15日下午六點共采集樣品603管、約6000人。嚴宇橋同大家一起圓滿完成了當天的志愿服務工作。
其實,嚴宇橋早就是志愿服務的“老兵了”。去年“7.20”鄭州暴雨,剛剛收到清華錄取通知書的嚴宇橋,當天便發起線上志愿服務團,為暴雨中求助信息與救援力量的有序匹配提供了重要支持。
而在此次疫情中,父母均踴躍參與抗疫一線。媽媽已經奮10多天,曾經連續4天沒有回家;爸爸在全員核酸檢測第一天就報名,連續八次在檢測核酸時做志愿者,每次都是第一個到位。
“疫情面前,人人有責。在我的求學路上,得的了許多人的幫助,疫情面前,我也要盡己所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來回饋家鄉和所有關心幫助我的人。”因為坐著輪椅要克服許多生活的不便,一路走來,嚴宇橋始終心懷感恩,并把這種感恩化為投身志愿服務的實踐。
鄭報全媒體記者 李愛琴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