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費用4萬,醫保報銷一半,剩余部分基金資助,基本零費用出院!”2月11日,在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兒童心臟中心病房,正在給兒子辦理出院手續的劉女士(化名)高興地說。實際上,在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申請到基金資助的孩子還有很多。記者了解到,該院攜手六項基金,采取醫保報銷與慈善基金會資助相結合的辦法,對困難家庭先心病患兒進行救助,并逐步擴大合作力度和范圍,救助力度和救助數量位居全省首位。
河南每年新增約9000例先心病患兒,手術是最佳治療方案
據悉, 劉女士來自周口淮陽,兒子今年10歲。2個月前,學校例行體檢時,發現他心臟有雜音,懷疑其患有先心病。在當地醫院檢查發現,孩子患有動脈導管未閉,建議到上級醫院盡快手術,否則將來會影響生長發育。
為給孩子看病,劉女士一家東拼西湊,準備了幾萬元治療費,來到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找到兒童心臟中心主任范太兵教授。范太兵教授帶領梁維杰、宋書波、董好舉等專家,給孩子實施了經皮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整個過程非常順利,大年初六入院,初八手術,初九孩子能夠正常活動,正月十一康復出院。因劉女士家庭經濟條件困難,醫院為孩子申請了基金救助項目。
先天性心臟病簡稱先心病,是胎兒時期心臟血管發育異常所致的心血管畸形,是最常見的先天性出生缺陷。我國每年新增先心病新生兒約12萬例,河南省每年新增約9000余例。范太兵教授說,先心病患兒多伴有發育遲緩、營養不良等,臨床常表現為呼吸困難、發紺、乏力,易并發感染、心衰等,目前最常見和有效的的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
通過手術治療的先心病患兒,大多數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樣生活、學習,直至成人工作、結婚生子。然而提起先心病治療費用,很多人認為是難以承擔的,以至于一部分困難家庭望而卻步,失去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得到基金救助的患者,正常醫保報銷后可達到或接近免費治療
為使更多家庭困難的孩子能夠獲得救治機會,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攜手多家基金對符合條件的患兒進行資助。根據救助方案,具有中國國籍0—18周歲(未滿19周歲)的困難家庭先心病兒童,治療費用經醫保報銷后,個人支付部分可享受基金資助。對于超出18周歲的貧困患者,個人或監護人提出申請、經基金會批復后,也可獲得資助;對花費較多的復雜先心病兒童,可申請多個基金聯合救助。得到基金救助的患者,在享受國家正常醫保報銷后,可達到免費或接近免費治療。
據悉,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兒童心臟中心是河南省首家、中原地區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先心病診治基地,國家級重點專科,并在我國率先開展在超聲引導經腋下途徑先心病房間隔缺損和室間隔缺損外科微創封堵治療以及腋下小切口治療先天性心臟病技術。近年來,又成功開展多個國內首例和華中地區首例治療先心病技術,每年開展先心病手術2000余例,在兒童先心病治療方向居于全國領先水平。
鄭報全媒體記者 邢進 王紅 通訊員 邢永田 朱之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