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全市河湖長制工作從“有名有責”向“有能有效”轉變,4月12日,市政府發布《鄭州市2022年河湖長制工作要點》,今年我市要壓實河湖長責任、完善工作機制、開展專項行動、夯實基礎工作,著力改善河湖生態環境,建設人民滿意的幸福河湖。
受理舉報的“四亂”問題100%銷號
《工作要點》提到,今年我市堅持“全面、率先、扎實、有效”的河長制工作基調,壓實河湖長責任、完善工作機制、開展專項行動、夯實基礎工作,著力改善河湖生態環境,建設人民滿意的幸福河湖,推進全市河湖長制工作從“有名有責”向“有能有效”轉變。
按照部署要求,各級河湖長要積極開展巡河調研,牽頭解決河湖問題;各級河長辦落實組織、協調、分辦、督辦工作職能。深入排查涉河“亂采、亂堆、亂占、亂建”現象,國家、省交辦,本級發現,同級移交,受理舉報的“四亂”問題100%銷號,妨礙河道行洪突出問題100%整治,非法采砂行為有效遏制。
同時有效落實“2432”工作法,全面落地“河長+”機制,持續發揮“河長+警長”“河長+檢察長”作用,持續加強部門間、流域間、區域間聯防聯控機制,有效解決河湖問題,巡察員隊伍制度化、規范化運行。水土保持、水源涵養任務全面完成,水資源保護力度持續加強,智慧河長建設作用顯現,河長制工作成效亮點持續推廣,“齊抓保護、共抓治理”局面入心入行。
年底前南曹污水處理廠一期完成主箱體工程量的70%
關于河湖長履職,《工作要點》明確,各級河湖長要把巡河作為履職重要抓手常抓不懈,按照要求開展巡河、解決問題、改善面貌,不斷強化巡河效能;各級河長辦要采取履職提示函、問題提示函等形式,安排謀劃好河湖長巡河事項,同時提醒河湖長統籌部署好責任河流年度工作,聽取對應河湖長述職,持續履行提示責任;各級河長辦要認真梳理年度內河流“三個清單”“一河一策”任務、重大問題等并提請河長辦理,各級河湖長要及時交辦、專題交辦、跟進督辦,推進清單任務解決。
推動河湖“清四亂”常態化開展。抓好重要河湖整治,加強黃河、伊洛河、賈魯河等重點河流問題排查清理,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提供支撐;抓好中小河流、鄉村河湖整治,將專項整治行動向中小河流、鄉村河湖等河湖管理保護薄弱區域延伸,實現水域全覆蓋;抓好河湖管理范圍內問題整治,依托河湖劃界成果,全面排查問題,建立臺賬,逐一整改銷號,實現河湖管理范圍內四亂清、河湖凈。
推動水污染防治攻堅,加快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年底前南曹污水處理廠一期完成主箱體工程量的70%,鄭州新區污水處理廠二期完成三大池主體施工,并逐步推進管網更新、破損修復、清淤堵漏、雨污分流改造工作,提升污水收集處理效能。加強水源地日常監管,開展飲用水水源地問題整治,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取水水質達標率100%。全市國控、省控、市控斷面水質達標,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持續開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干渠飲用水源保護區環境整治,確保水質穩定達到Ⅱ類,保障一渠清水永續北送。
年底前完成林木恢復重建2.32萬畝
抓好基礎工作,才能在務實發展上有突破。《工作要點》明確,今年我市要加強水源涵養地建設。持續推進沿黃生態帶建設,積極開展山區綠化、農田林網完善等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年底前完成林木恢復重建2.32萬畝,森林撫育2.97萬畝,有效提升碳中和能力。不斷加強水土流失治理,加強重點預防區保護措施,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謀劃實施黃河流域淤地壩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治理坡耕地1500畝;實施2021—2023年河南省水土保持重點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2平方公里。
突出智慧河長平臺建設。加大信息平臺普及力度,實現線上辦公、受理舉報、河湖問題交辦流程化、可視化、規范化。定期更新衛星遙感數據,建立衛星遙感圖像與無人機航測影像協同方式,實現河湖“四亂”問題自動提取、自動識別、自動報告功能,為河湖長決策、部門管理、河湖監管提供智能服務。
每發現一處排污口,罰所在地縣級政府200萬元
保障措施方面,《工作要點》明確要求,在各級河湖長履職、成員單位密切配合基礎上,采取“查、通、督、約、考、罰”六字措施推進工作有效落實。
其中提到,對問題整改不力或整改不到位、問題反復出現的,年度考核等次為不合格或履行職責不力、未完成年度工作目標任務的,存在工作失誤、區域內河湖發生重大水安全事故的,由市級河長、河長辦或監督檢查部門對相關地方河湖長、河長辦負責人、主管部門負責人進行約談。
每發現一處排污口,罰排污口所在地縣級政府200萬元,由市財政直接劃扣,通過罰款倒逼河長制工作見效。
鄭報全媒體記者 董艷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