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教師重要,就在于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
在我校,就有這樣一批這樣的老師。他們積極探索、創新教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成績;他們勤勤懇懇、孜孜不倦,既當老師又當“家長”;他們無私奉獻、用愛堅守,照亮每一位孩子的前行之路……
今天,我們走近黃河科技學院藝體學部的孫建鵬老師和他的學生們,傾聽他們之間的故事。
人物名片:
孫建鵬,中共黨員,碩士,副教授,藝體學部專業教師兼輔導員。
2007年獲得國家一級田徑裁判資格,2016年獲得國家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資格,2018年獲得國際田聯少兒田徑講師資格。
先后獲評“河南省教學標兵”“河南省優秀民辦教師”“河南省大中專三下鄉優秀先進個人”“河南省優秀教練員”“河南省大學生體育工作優秀先進個人”“鄭州市地方高校德育工作先進個人”“黃河科技學院先進工作者”“黃河科技學院優秀教師”“黃河科技學院優秀輔導員”等。
“孫老師,我的考研初試分數出來啦,還不錯哦。”
“鵬哥,我最近心情不太好,下午下課了,咱去操場上打會球?”
“導員,你下午在辦公室吧,我去找你。”
孫老師、鵬哥、導員,學生在這里叫的,都是同一個人——我校藝體學部孫建鵬老師。接收學生信息和電話、和學生聊天談心,幫學生解疑答惑、和學生一起分享喜悅……這是除每天帶操、備課、上課等外,孫建鵬的常態化工作。
從2007年到校工作至今,這已經是孫建鵬在學校工作的第15個年頭了。校園的葉子綠了又黃、黃了又綠,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在他的目送下走出校門。寒來暑往,春華秋實,不變的,是孫建鵬心中對學生、對這份工作執著的愛……
人生是守恒的,總要有吃苦的階段
2007年7月,從河南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畢業的孫建鵬,義無反顧地回到了母校黃科院。“我是學校第一屆本科生,也是學校第一位享受國家助學貸款的學生,正因為母校的培養才有了今天的我。我要懷揣感恩之心,傳承學校精神,接過責任的接力棒,為我的學生遮風擋雨。”孫建鵬說。
孫建鵬永遠無法忘記,當年高中畢業的他,由于種種原因不得不選擇外出打工。在那段日子里,他曾頂著四十度的高溫站在距地面十幾層樓高的架子上綁扎過鋼筋,也在零下幾度的冬季里連續多天吃水煮芹菜充饑……以至于孫建鵬在結束打工日子后,再也沒有吃過一口芹菜。
在有了一點積蓄后,家人和孫建鵬都決定,要重新回到校園里讀書。幾經波折,孫建鵬終于來到我校求學。
胡大白董事長創辦學校的歷程帶給他極大的震撼,“開拓、拼搏、實干、奉獻”成了他的人生信條。
那四年里,他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圖書館和球場。四年后,當孫建鵬順利地被河南大學錄取為碩士研究生時,他很開心但并沒有太多的驚喜。仿佛,那是一個水到渠成的結果。
自己的這段經歷,孫建鵬給每一屆學生都講過。“我吃過的苦,不想讓學生們再吃。每一個人一輩子吃苦的總量是恒定的,它既不會憑空消失,也不會無故產生。它只會從一個階段轉移到另一個階段,或者從一種形式轉化成另外一種形式。你吃不了寒窗苦讀的苦,那你就要承受走上社會后的苦。”孫建鵬說:“我只希望每一個學生多吃讀書的‘苦’,才能享受未來生活更多的‘甜’。讀書是改變命運最便捷的通道。”
言傳身教,喚醒那些暫時“沉睡”的心靈
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教育就是一顆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剛接手輔導員工作時,孫建鵬對許多事務并不熟悉。但他心中牢記一點:以身作則,努力干好每一件事,去喚醒每一個只是暫時“沉睡”的心靈。
每一屆新生到校后的前兩周,為了盡快熟悉學生,孫建鵬幾乎沒有正經吃過一頓飯。短短時間內,就將幾百多名學生的姓名和人對號入座。學生劉騏源說:“沒想到大學里的老師竟然清楚地記得每一個人的名字。”接下來,孫老師的做法更讓他們感到“意外”。
按照學校統一規定,大一學生每天上早操。一些學生表示不理解:“大學了,竟然要上早操?”甚至有個別學生知規犯規,不按時甚至不上早操。看到這一現象,孫建鵬不急不躁,只是堅持他多年來的習慣——每天雷打不動六點到操場等學生們。一天、兩天,一周、兩周,晨曦微露中那個堅定的身影,讓所有的學生頓生敬佩,也讓遲到的學生心懷愧疚:“老師每天都能到,我們怎么能讓老師一直等呢?”慢慢地,孫建鵬班上學生上早操率越來越高。
孫建鵬15年來如一日帶領學生上早操,正印證了那句話:一件平凡的事堅持久了,就變得不平凡。他也經常這樣告訴學生:“能夠一直堅持做一件事,已經超出了事情本身的意義。這件事能堅持,別的事你也能堅持,還有什么事做不到呢?”
已創辦公司的畢業生王江帆回憶起初入校的情景深有感觸。當時,他和宿舍的幾個同學沒有去上早操。孫建鵬發現后,連續幾天來到宿舍叫他們起床。從最初的被動起床到積極上操,這幾名學生又在孫建鵬的幫助下明確了提升學歷層次的目標,潛心備考,畢業時集體考研上岸,其中有一名學生跨專業考取西南政法大學會計專業研究生。現在,這些學生們成為企業管理人、高校教師、公務員等,終于明白了孫建鵬所說的“堅持”的真諦。
教無定法,沒有不想學好的學生
“教無止境、教無定法,學生沒有好學生與壞學生之分,沒有不想學好的學生。”孫建鵬認為,作為一名教師,要多花費時間和心思,了解學生內心所想,找到合適的方法。
為此,孫建鵬不只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教學互動,還充分利用課后一切時間尋找和學生相處的機會。十幾年來,下午和學生一起去操場上打球、晚上到宿舍檢查寢室、有時間了就叫學生來辦公室一起聊天,主動了解學生的思想和生活狀況,已成了孫建鵬固有的生活模式。
圖書館八樓考研自修室的負責老師發現,有一個老師經常來找學生。看到他的學生后,如果學生正好也發現老師了,他就會和學生在走廊上簡單聊兩句。有時,這位老師還會和學生來個“花式加油”——拍肩、擊掌、擁抱。在學生沒有看到他的情況下,這位老師就悄悄拍張學生靜心學習的照片,轉身離開。
時間久了,自修室負責老師才知道,這是藝體學部的孫建鵬老師。孫建鵬說,備考研究生考試需要極大的自制力,學生有可能會在這個過程中出現思想波動和行動上的懈怠。我抽空去看看他們,給他們打打氣、加加油。在2017級體育教育專業學生中,最初只有2名女生有意向參加研究生考試。在了解到其他女生是因為不自信而放棄報名后,孫建鵬耐心引導和勸說,又有5名女生報名參加。幾名女生每天早上六點開始背英語單詞、練聽力,白天復習專業課、刷題等,堅持了一段時間后,進步很大。沒想到,接下來的一天早上,孫建鵬前腳剛到辦公室,有兩個女生后腳跟著進來了。孫建鵬還沒來得及開口說話,兩個女生大哭起來。在孫建鵬的再三勸慰下,兩個學生開口說道:“導員,我們快要堅持不下去了,考研太苦了。”“原來是因為這呀。”孫建鵬懸著的心落地了。那個下午,孫建鵬幫助兩名學生一起總結這段時間的學習成效,又仔細地幫助學生分析考研和不考研所面臨的就業形勢,詢問學生今后對工作和生活的目標。終于,兩個女生說:“我們還會繼續備考的。”接下來,孫建鵬增加了發信息鼓勵學生和去自修室看望學生的頻次。最終,這7名女生全部通過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學生張浩洋、崔憬在考研成績出來后,第一時間給孫建鵬發來信息:“孫老師,感謝您一次又一次鼓勵我們、幫我們樹立信心,讓考研不再成為我們遙不可及的夢。”
多年來,孫建鵬一共輔導132名學生成功考取各類院校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一些學生? ? 家長們也感慨不已。2022屆學生賀斯婕的媽媽說:“孩子高中時成績一般,從沒想過我的孩子竟然能考研究生!真是多虧了孫老師!”
維護學生自尊,給他們多一些愛護和包容
作為一名輔導員,孫建鵬一直堅信的是:在學生管理工作中,不論遇到什么樣的難題,都要維護學生的自尊,給他們更多的愛護和包容。
一天,正在辦公室忙碌的孫建鵬突然接到學生電話,說兩名男生打架了。孫建鵬急忙趕到宿舍一看,打架的兩名學生中有一個是班上的學生干部,另外一個是平常看上去性格比較內向的男生。此刻,后者的眼睛紅著,宛若隨時就會發怒的小豹子。在了解了事情的經過后,孫建鵬有些疑惑:引起打架的事由并不大,可是其中一名學生一觸即怒的反應卻有些反常。孫建鵬沒有當場批評他們,只是讓大家先各自去忙。避開學生后,孫建鵬給性格內向的男生家里打電話了解孩子情況。當聽到他媽媽說“孩子平常容易發怒,在高中時還出現上著課就突然跑出課堂的情況,我們也不知道為什么”時,孫建鵬知道,這是一個自尊心特別強、特別敏感的孩子,這次的打架事件一定要處理好,否則有可能引發學生更多偏激的行為。他首先找到了打架事件中的學生干部,這名男生見到孫建鵬后說:“孫老師,即便是他先動手的,我也不應該和他打架,我辜負了你日常對我的教導。”孫建鵬欣慰地笑了:“那,我們去主動道個歉?”“嗯。”學生干部爽快應聲。當聽到耳邊傳來的“對不起”時,性格內向的男生特別驚訝。接下來,孫建鵬有意讓學生干部多主動召喚這名男生參加集體活動,他自己在課堂上或者課外活動中也和這名學生經常互動。慢慢地,這名學生的性格越來越開朗。同班的同學們都說:“沒有想到,***也這么愛說愛笑,簡直和大一時判若兩人啊。”
大三的一天,這名男生走進了孫建鵬的辦公室。“孫老師,我特別佩服你。”他的語氣中滿滿的誠懇。塵封了一千多個日夜的秘密這一刻噴涌而出,在那個安靜的午后,這名男生敞開心扉,講述了自己的“痛”:初中時被老師誤解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挨了一場訓,他的心被狠狠地傷到了,不再愿意和身邊的老師同學有更多的交往;他用渾身帶刺的方式保護自己,一邊壓抑著自己的情緒一邊卻又不受控制地爆發……直到聽到那聲“對不起”,他的內心受到了一些觸動。“孫老師,你挽救了我。”學生的眼中閃著淚光:“是你讓我明白,我也能被大家認可。”
選樹身邊典型,充盈學生前行的力量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怎樣最大程度發揮榜樣的作用,使其切實能夠影響學生的所作所為,孫建鵬在多年的輔導員生涯中,一直思考和摸索著。“身邊熟悉的同學或者是學哥學姐,對學生的影響最大。學生在他們身上,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影子,確立一個可以觸摸到的目標,找到前行的動力。”孫建鵬說。
榜樣的確立越早越好。為此,在每年的新生入學教育中,孫建鵬邀請畢業的學生在入學教育主題班會上和學弟學妹分享學習和工作經驗等。學生們的心勁被提起來了:“孫老師不是只給我們畫噴香的‘餅子’,也讓我們近距離接觸了已吃到餅子的人。”2019屆畢業生陳麗娟說,孫老師“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越努力越幸運”之類的話,燃起我對學習極大的興趣,學哥學姐的成功更讓我下定決心實現自己的目標。在四年大學生活中,陳麗娟邊學習邊參加實踐活動。她多次獲得國家獎學金、校級獎學金,并獲評2018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畢業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取廣州體育學院。目前,即將結束碩士研究生學業的她準備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得益于學哥學姐的“榜樣”力量,以陳麗娟為代表的一些學生也成了學弟學妹們的“榜樣”。榜樣“傳幫帶”正能量在這里盡情釋放。
大學生戀愛在大學里已成了一個普遍現象。對于這一情況,孫建鵬也注重用榜樣的力量去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戀愛觀。2022屆的學生賀斯婕說,我們所有學生都知道學哥學姐中兩對“模范情侶”的故事。這四名學生在校期間,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自習室,一起學習相互鼓勵,最終都考入了理想的學校攻讀碩士研究生。孫建鵬經常給大家講他們的故事,并告訴學生們:“不禁止你們談戀愛,但是你們要懂得如何談戀愛,不是一起玩樂忘記了學習,而是在學習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關心,彼此成就,助力對方成長為最好的自己。”
盡心盡力,讓學生和家長覺得靠譜
“家長把孩子交給我,我就要盡我所能,讓學生和家長覺得我靠譜。”孫建鵬這樣告訴自己。而“孫老師的靠譜”在學生中是出了名的。
畢業生陳麗娟記得,剛入學時自己因為家庭經濟困難無法繳納學費感到迷茫無助時,孫老師是如何耐心指導她申報助學貸款、幫她申請勤工助學崗位。來自外省的2019級學生余艷慈記得,入學報到那天,她突然腹痛難忍,孫老師趕緊找了幾個學姐陪著她一起去醫院看醫生、買藥等,叮囑她好好休息。陳麗娟和余艷慈說:“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是孫老師的關心讓我們有了歸屬感,我們才能靜下心生活和學習。”
學生賀斯婕也記得,在大二被抽調參加學生黨支部的資料整理工作時,連續多天的緊張工作讓賀斯婕崩潰了。她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要找“鵬哥”。打通電話后,賀斯捷一邊哭一邊訴說了自己的委屈。說完后,她突然感覺心情輕松多了。隨之,“鵬哥”親切的聲音從電話那頭傳來:“委屈都倒給我了,是不是心情好多了?沒啥大事,有啥可哭的。”賀斯婕無聲地笑了。接著,孫建鵬仔細地詢問了賀斯婕的工作內容,一條又一條教給她更有效率的方法。賀斯婕徹底放松了,最后出色地完成了資料整理工作。
2021年7·20暴雨中的經歷更是讓許多學生刻骨銘心。回憶起當時的情景,2022屆的學生劉嘉欣幾度哽咽。暑假時,她和一些同學留校學習。7月20日晚上八點多,雨越下越大,劉嘉欣和同學們在保安的護送下從圖書館回到宿舍后,突然停電了,手機也沒有信號了。盡管有宿舍管理員的安撫,但是劉嘉欣和同伴們看著外面越來越深的水,依然提心吊膽,直到后半夜才睡著。天快亮時,迷迷糊糊的劉嘉欣聽到窗外響起了熟悉的聲音:“都哪些同學在?”“哇,是孫老師,是孫老師!”學生們一邊激動地喊著,一邊迅速穿好衣服走出宿舍。“聽到孫老師的聲音,我們就像走丟的孩子找到了爸爸媽媽,特別想哭。”劉嘉欣說。而當學生們看到孫建鵬時,又忍不住樂了。“孫老師站在那里,推著一輛特別舊的自行車,穿著大大的雨衣和涼拖,這個形象我們還真是沒見過。”剛剛還在抹眼淚的劉嘉欣想起這一幕,又笑了。站在門外的孫建鵬看到一涌而出的學生們,也露出了笑容:“快來拍個合影,晚會有信號了我發給家長,家長們都擔心壞了。”
當時,這些學生們不知道,在頭一天晚上,他們的孫老師冒著大雨,深一腳淺一腳地輾轉走過鄭密路、長江路、連云路,去找在校外居住卻無法聯系到的一個學生。一直到晚上十一點多,接到這名學生家長電話,說女生在鄭州親戚家里,孫建鵬才返回。7·20暴雨有多急、路上積水有多深、危害性有多強,每一個鄭州人至今心有余悸。可是,有一名老師憑著從學生同伴那里問到的零碎信息,不顧個人安危,在深水里走了四個多小時!劉嘉欣和同學們事后聽說了,問孫建鵬:“導員,你那晚有沒有害怕?”孫建鵬回答:“我最怕的是我辜負了家長的信任。你們的安全是最重要的,一定要確保你們安全,我才放心。”
因為他的“靠譜”,孫建鵬也為自己額外攬了好多瑣碎的事:為疫情期間封在家的學生找資料、發快遞,為已畢業的學生代辦一些手續,讓妻子做好飯送給身體不舒服胃口差的學生等,孫建鵬卻樂此不疲。“沒問題,我來辦”,是學生們經常聽到他說的一句話。
“孫老師,是我們大學生活中的一道光。”劉嘉欣說。
師生的關愛是相互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從教15年來,孫建鵬和學生們之間,早已超越了一般的師生關系,更像朋友、像親人。
“鵬哥,今天課上新學了腰背推拿,給你按按吧。”“好啊好啊,看你學得怎么樣。”
“孫老師,剛才路過辦公室看你一直在忙,給你打了一份飯,趕緊吃吧。”“謝謝啦,不過還是老規矩哈,先把飯錢接了,要不然我不吃。”
這些,只是孫建鵬和學生們日常在校相處的碎片。
那些已畢業的學生身處各國各地,心中也一直惦念著他們最可親的孫老師。學生們只要路過鄭州,總會提前告訴孫建鵬,相約一起聊聊。學生們結婚時,也愿意邀請孫建鵬去當證婚人。2011屆畢業生南天涯在孫建鵬老師的鼓勵下考取了武漢體育學院研究生,畢業后任教于四川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南天涯在自己學生面前始終謹記孫建鵬的教導,學習上嚴格要求、生活上悉心關照,還擠出一部分工資資助家庭困難的學生上學。在南天涯的結婚典禮上,他深情地對孫建鵬說:“是您教會我怎樣去奮斗,讓我人生有了奮斗的目標,因為有您才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當天參加婚禮的,有其他16位孫建鵬的學生,還有一位南天涯的學生,當時已在四川省內一所學校任教。三代師生同堂,薪火代代相傳,一起指引無數孩子向前。
孫建鵬掛念著學生們,學生們也心疼他們的孫老師。2019級的學生丁鵬予和劉善達,是兩個大大咧咧的小伙子,他們說:“孫老師的鬢角都有白發了,就是因為整天總操心我們”;學生賀斯婕說:“孫老師的頭發比第一次見面時少了”;……
在采訪結束時,不管是在校生還是畢業生,他們都說了類似的話:希望孫老師更加注意身體,在關心學生的同時也多關心自己。
師生的關愛是相互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22年前,那個剛走進黃科院的青年,對未來還是一片茫然;
15年前,那個再次走進黃科院的青年,眼神中多了堅定和剛毅。
一路走來,孫建鵬一直擔當著學生青春“擺渡人”的角色:擺渡大學生的青春,也擺渡自己的人生。他始終在堅守,一直在超越,在立德樹人的責任田里踏踏實實地走著。
前方,微光閃耀,照亮希望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