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報全媒體記者 王賽華 經開時報 李洪永 文/圖
河南中豫國際港務集團(以下簡稱“中豫港務集團”)在省委省政府高瞻遠矚決策部署下,堅定扛起國有企業重任使命,建優建強河南“鋼鐵駝隊”,奮筆書寫了中歐班列“陸上絲綢之路”的精彩答卷。
八年來,東聯西進,集約布局,國際物流通道越走越寬。中歐班列開行由最初每月一班到目前平均每周去程16班、回程18班,實現高頻次往返均衡開行;從最初只有歐洲方向的去程班列到目前實現歐洲、中亞、RCEP東盟班列去回程的常態化開行,獲國家發改委和交通部聯合命名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為全國五家之一、中東部唯一;境內集疏范圍覆蓋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經濟圈和東北老工業基地等,境外集疏網絡遍布日韓、歐盟和俄羅斯及中亞地區30多個國家的130多個城市,境內外合作伙伴6000多家。截至2022年4月底,累計開行班列近6000列,累計運輸貨物近340萬噸,運輸貨物占到全國開行總量的近12%。
八年來,躬耕不輟,勇毅篤行,現代國際物流樞紐初見規模。鄭州國際陸港從最初一片荒蕪的空地建設成高樓林立的現代化物流場站,從門可羅雀的鐵路站點發展為車水馬龍的國際化物流樞紐;建成鄭州國際陸港多式聯運集疏中心和汽車整車進口口岸,同時配建多式聯運監管中心、保稅物流中心,實現海關對各種運輸方式的貨物換裝、跨境、中轉、集拼、配送等作業的一體化監管,獲批國家交通運輸部在全國首批多式聯運示范工程;鐵路、口岸、海關、商檢等多個服務窗口,實現一次性受理、一站式服務,初步建成功能完備、集約高效、中部領先的綜合貨運樞紐。
八年來,斬棘拓荒,創新不止,以運貿互濟經濟先行的開放品牌持續出彩。依托中歐班列業務網絡,走運貿互濟發展之路,通過直采直購直運與歐洲、中亞、東盟、亞太(日韓)等生產廠家直接合作,以中歐班列沿途國家特色產品為主,打造完整的線下O2O體驗和完善的線上交易平臺,形成采、存、銷全覆蓋的供應鏈服務網絡。持續創新“一單制”“門到門”全鏈條服務,打造了“數字班列”“冷鏈班列”和“運貿一體”等河南班列特色品牌,助推“四路協同”,引領帶動汽車、肉類、糧食、跨境電商等口岸經濟融合發展。
在全球疫情持續時期,中豫港務集團做細做實各項防控措施,扎緊“四個口袋”,筑牢“外防輸入”銅墻鐵壁。在集貨、裝箱、報關、查驗、裝車、出關等各環節,24小時專人值守班列發運一線,確保中歐班列安全高效常態化開行,成為國家第一批國際物流運輸重點聯系企業。自2020年3月份開始承運防疫物資以來,累計運輸防疫物資近260萬件,累計貨重近1.7萬噸。中歐班列高效常態化開行傳遞出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給予復工復產以有力支持,降低了疫情對中歐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帶來的沖擊和影響,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生命通道。
面對四月底疫情突襲鄭州,中豫港務集團黨委帶領黨員干部,扛牢政治責任,啟動應急機制,構建起新冠疫情嚴密防控網,保持了中歐班列(中豫號)常態開行,5月1日-5月9日,班列累計中歐班列(中豫號)在開行46列,累計貨值1.26億美元,貨重3.26萬噸,歐洲、中亞、東盟RCEP班列常態發運,“陸上絲綢之路”國際貨運經貿通道安全暢通,河南“鋼鐵駝隊”再次經受住了逆境中的嚴峻考驗。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2022年3月河南中豫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掛牌成立,開啟了優勢再造新征程,著力將分散優勢變成集中優勢,連線成網,攥指成拳,推動全省國際陸港集成聯動和中歐班列擴量提質發展,“干支結合、樞紐集散”的中歐班列集結中心效能將進一步釋放樞紐,助推河南內陸開放高地躍上一個新高度。
“潮涌岸闊催人進,風正帆懸正當時”。中豫港務集團將牢記囑托,砥礪奮進,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戰略決策部署,在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交通廳、省政府國資委、鄭州海關、鄭州鐵路局及鄭州市及各地市的大力支持配合幫助下,以前瞻三十年的行動導向,全力扛起省管企業責任擔當,爭做開放強省的排頭兵、主力軍,持續擦亮河南開放“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