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級法院以獨立建制或加掛牌子的方式設立少年法庭182個……今天(31日)上午,河南省高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2021年以來全省法院少年審判工作情況,并發布6個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典型案例。省高院少年審判庭庭長杜燕萍通報:目前,全省已基本實現少年法庭全覆蓋,且全省少年審判榮獲多項全國性榮譽,河南高院少年審判被評為“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先進集體”。
榮譽:省高院少審庭被評為“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先進集體”
省高院杜燕萍庭長指出,青少年是家庭的希冀,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全省法院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工作目標,全面貫徹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律法規,以及特殊、優先保護和雙向、綜合保護的政策精神,依法辦理涉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案件,與相關部門協作配合共同推進新時代未成年人保護事業發展。全省少年審判取得較好成績,榮獲多項全國性榮譽,其中,河南高院少年審判庭被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中央政法委、司法部、共青團中央、中國法學會評委“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先進集體”。
數字:全省法院設少年法庭182個,基本實現全覆蓋
加強少年法庭建設,逐步夯實未成年人審判專業化組織基礎。三級法院以獨立建制或者加掛牌子的方式設立少年法庭182個,基本實現了少年法庭全覆蓋。并通過選擇交通便利的城區或城郊法庭,整合少年法庭和家事法庭資源,積極開展少年審判和家事審判融合試點工作,推動二者相互促進,融合發展。
嚴懲:對殺害、重傷、性侵未成年人等犯罪依法嚴懲
依法嚴懲嚴重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犯罪,形成強大法律震懾。始終堅持依法嚴打方針不動搖,對殺害、重傷、性侵等嚴重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犯罪依法嚴懲,該判處死刑的依法判處死刑。
職業禁止:為未成年人免受家庭暴力撐起“保護傘”
積極運用多種司法保護措施,充分保障未成年被害人權益。通過采取“職業禁止”刑罰輔助性措施,依法禁止性侵等犯罪分子一定期限內從事與未成年人密切接觸的職業,筑起再侵害未成年人“隔離墻”。堅持依法、及時、有效保護被害人原則,及尊重被害人真實意愿原則,通過向施暴者發出人身安全保護令,為未成年人免受家庭暴力撐起“保護傘”。
救助:幫助被害人走出陰影,避免“二次傷害”
加強協作配合,積極參與“一站式”工作平臺建設,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專業保護與救助。即在辦理性侵未成年人等案件時,使用符合未成年人認知特點的語言、方式,對未成年人取證工作原則上一次性完成,心理疏導、綜合救助等保護工作一體進行,幫助被害人盡快走出陰影,避免對其造成“二次傷害”。
雙向保護:最大限度矯正、挽救涉罪未成年人
堅持雙向保護政策。全省法院在注重依法保護未成年被害人的同時,堅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和“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原則,保護未成年被告人合法權益。對于具有自首、從犯等法定從寬情節,或者認罪悔罪、初犯、偶犯等酌定從寬情節的未成年人,依法從寬處罰,該適用緩刑、免刑的依法適用。并注重將法治教育、心理疏導、人文關懷貫穿到訴訟全過程,最大限度地矯正、挽救涉罪未成年人。
能動司法:安全提示、司法建議等堵住管理漏洞
能動司法,堵塞社會管理漏洞,密植未成年人安全防范“籬笆墻”。全省法院在依法審理侵害未成年人權益案件的同時,針對辦案過程中發現的家庭、學校、社會以及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存在的管理漏洞和安全隱患,采取發出安全提示或司法建議等方式,堵住漏洞。
合力:持續開展普法教育宣傳,增強未成年人法治意識
積極參與社會綜合治理,加強配合,增強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和犯罪預防工作合力。健全完善“政法一條龍”工作機制,加強公檢法司等部門配合,嚴厲打擊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有效預防矯治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健全完善“社會一條龍”機制,調動社會力量,推動未成年被害人救助、未成年罪犯安置幫教、未成年人民事權益保護等措施;持續開展普法教育宣傳,增強未成年法治意識,營造未成年人保護的濃厚社會氛圍。
全國人大代表、周口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許灣鄉李靈希望小學校長李靈表示:“我認真聽取了省法院舉辦的少年審判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法官們為保障未成年人成長所采取的多種司法保護舉措,體現了河南全省法院對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高度重視。作為一名教育工作的從業者,我多次參與到河南法院發起的“送法進校園”等活動,并聘請法官作為學校的法治副校長。法官們結合青少年學生成長實際,圍繞校園霸凌如何進行自我保護、如何應對和處理不法侵害等一個個鮮活真實案例,以案說法、以例釋法,使全校師生、學生家長都對未成年人保護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這些活動也讓法治的種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用法治的力量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鄭報全媒體記者 魯燕 通訊員 蔣文聰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