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延伸麻醉醫生的感覺器官,術中精確監控快速判斷】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圍術期食道超聲監測技術,為患者生命安全“背書”

          2022-07-19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在醫院里,有一個特別低調的科室——麻醉科。平時,患者幾乎看不到這個科室和醫生,但是在診療活動中,他們卻又無處不在。尤其是在手術室里,麻醉醫生并不是像外界認為的那樣,只需要負責麻醉,而是保障每臺手術成功進行,是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生命安全的“幕后英雄”。

          在一臺手術中,實施麻醉只占到麻醉醫生職責的20%,其余的80%貫穿手術全程,麻醉醫生需要全程監控患者的各項生理功能,并在出現意外時及時搶救。過去,麻醉醫生只能靠望、觸、叩、聽等原始手段來完成手術患者的生命功能監控過程。而如今,在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麻醉與圍術期醫學科,先進的圍術期食道超聲監測技術被應用于術中監測,這種科技手段延伸了麻醉醫生的感覺器官,有助于更細致嚴密的監控患者的生命功能、更精準快速的判斷患者病情變化,并及時施救,從而極大提升了手術成功率,進一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麻醉與圍術期醫學科主任儲勤軍說,作為“鄭州市名醫支持項目”,圍術期食道超聲監測技術項目將通過指派醫生外出進修學習、實施模擬教學培訓等多種手段進行圍術期超聲的普及推廣,實現醫療技術的下沉,從而提高鄭州乃至中原地區的麻醉學科水平,進而實現外科手術安全的持續提升。

          1食道超聲監測技術應用于圍術期管理,幫助麻醉醫生進行快速準確的評估術中患者的病情變化

          在人們的固有印象中,麻醉醫生就是負責在術中實施麻醉。患者“睡”過去以后,麻醉醫生就不用管了。

          而事實并非如此。在一臺手術中,處于麻醉狀態的患者隨時有可能出現呼吸、循環、神經、肝腎等各種器官功能減退,甚至衰竭,麻醉醫生需要對手術中的患者實施全程監控,診斷術中新發的疾病病情變化,并進行治療干預。

          “簡單的來說,麻醉醫生扮演著手術室的內科醫生、急診醫生或ICU醫生的角色,對保障術中患者的生命安全來說,至關重要”。儲勤軍說,超聲運用于醫學已經有大半個世紀,以前,超聲多半只在門診或病房檢查中出現,輔助醫生進行疾病的診斷。后來它開始逐漸進入手術室,被運用于手術床旁的診斷,“像麻醉醫生的‘聽診器’一樣的存在,診斷術中是否有新發疾病,從而盡快處理”,而食道超聲在普通超聲的基礎上,更進了一步。

          它是將超聲探頭置于患者的食道或胃內,實時監測整個手術過程中患者心肺的狀態和變化。相比普通超聲,食道超聲圖像更加清晰、診斷更加精準,可以幫助麻醉醫生進行更快速準確的判斷術中患者病情變化并及時處理,從而大大提高手術患者的安全性。30余年前,在歐美發達國家,食道超聲技術較早地應用于手術室;隨后,國內華西醫院、北京、上海等一些大醫院開始引進這項技術;近年來,圍術期食道超聲技術在我省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一些省級大醫院和市級醫院也開始逐步開展圍術期食道超聲監測技術。

          2提高術中監測水平和搶救水平,保障手術安全進行?

          為什么要開展圍術期食道超聲監測技術?這與疾病譜的變化密切相關。

          眾所周知,無論是內科介入手術、還是外科微創手術、開放手術,都需要在術前嚴格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從而確定手術方案,并對術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意外制訂應對措施。一名無合并內科疾病的患者與合并內科疾病的患者、一名年輕患者和老齡患者,對手術麻醉的承受能力和術中發生生命體征波動的幾率顯然是不一樣的。

          儲勤軍表示,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老齡甚至高齡患者手術幾率增多,這些患者多數合并有一種或多種內科疾病,其中,尤以心血管疾病更為突出,這無疑提高了手術麻醉風險,對麻醉醫生來說是極大的挑戰。而圍術期食道超聲監測技術應用于術中麻醉管理,超聲探頭置于食道或者胃內,直接在心臟背面進行監測,實現心臟功能的可視化的實時監視,麻醉醫生可以全程了解術中心臟的整體狀況:“術中是否發生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心衰惡化?是否發生肺栓塞?是否發生藥物過敏?血容量是否充足等等,麻醉醫生都能夠第一時間診斷并進行及時處理”,從而大大提高術中監測水平,提高搶救和救治水平,等于給手術加上了一道保險,為術中患者的生命安全“背書”。

          2014年,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斥巨資購置美國飛利浦食道超聲設備,引進圍手術期食道超聲監測技術。自2017年起,該項技術得到了重點推進和發展。據悉,截止目前,除了食道超聲設備之外,麻醉科還擁有6臺便攜式超聲,達到每3間手術室擁有一臺超聲設備配置要求,以方便麻醉醫生利用床旁超聲進行圍術期超聲診斷和治療疾病,從而提高圍術期患者的安全性。

          3應用效果立竿見影,成為麻醉醫生圍術期管理的重要幫手

          圍術期食道超聲監測技術應用于術中麻醉管理,效果立竿見影。儲勤軍對兩年前的一個病例印象深刻,這位患者65歲,由于膽囊疾病和腹外疝,需進行外科手術治療;當時,經過4個小時的精心操作,手術結束,手術醫生已經縫合關腹,患者也在逐漸清醒,準備往病房轉運。此時,患者突然出現低血壓,心臟驟停。“我們當時動用了麻醉科5位醫生和護士進行緊急搶救”,儲勤軍說,患者既往有冠心病史,他第一時間放置食道超聲,以判斷是否發生了急性心梗,但“可視化食道超聲”顯示患者心臟血容量欠缺,并非心梗,“結合患者生命體征和化驗檢查,我們迅速做出診斷,這是失血過多造成的,說明患者體內正在大出血”。進一步的利用快速床旁超聲篩查顯示,病人存在腹腔出血。手術醫生又緊急開腹,發現患者出血量達3500毫升。經過針對性的搶救治療,患者很快就脫離了危險,“如果沒有食道超聲輔助我們快速準確判斷,錯過搶救時機,后果不堪設想”。術后經過10多天的住院調養,這位患者順利痊愈出院。

          儲勤軍說,除了這個典型病例,術中患者突發肺栓塞、過敏性休克,他們都遇到過。利用食道超聲監測技術,麻醉醫生可在二三分鐘內對術中危及患者生命的緊急病情變化,迅速做出鑒別診斷,為立即解除病因、搶救治療贏得時機;而這項技術應用之前,術中患者出現危機病情變化,麻醉醫生只能根據自己行醫經驗進行篩查鑒別診斷,往往需要花費更多時間來判斷病情變化原因。“現在,食道超聲監測技術已經成為麻醉醫生圍術期管理重要的工具之一。”

          2022年至今,術中僅出現過1例藥物過敏導致心跳驟停,經搶救治療而康復出院。“這很好地說明了近年來我院麻醉科整體管理水平的提高,除了科室加強管理和人才培養外,引入了一些先進醫療技術,如圍術期超聲技術,包括食道超聲監測技術等發揮了重要作用。實際上,在手術中任何危及患者生命的突發緊急情況都可以應用這項技術來進行輔助診斷和搶救治療。”

          4入選名醫支持項目,致力基層推廣實現核心麻醉技術下沉

          6月24日,鄭州市衛生健康委下發文件,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的圍術期食道超聲監測技術入選2021年鄭州市名醫支持項目。“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作為該項目負責人,以及鄭州市麻醉質控中心主任,儲勤軍表示,項目的目標是推廣圍術期食道超聲監測技術,提高鄭州市乃至中原地區基層醫院麻醉學科水平,從而提高麻醉醫生對人民群眾的健康保障水平。

          “2013年,我本人接受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圍術期食道超聲監測技術3個月脫產培訓,科室的王琰副主任是在北大人民醫院接受圍術期食道超聲監測技術培訓,我們深知鄭州市級醫院與這些國內頂尖醫院的差距,以及基層醫院與鄭州市級醫院的差距”。儲勤軍說,近期省衛健委啟動“百縣臨床服務五大中心提升工程”,明確將“麻醉疼痛中心”的建設納入基層醫院綜合水平提升工程,說明從政府層面認識到麻醉科作為醫院的平臺學科建設的重要性,麻醉科已經成為基層醫院外科相關疾病診治能力的瓶頸之一,積極將包括圍術期食道超聲監測技術在內的圍術期超聲技術等麻醉學核心技術向基層推廣,是提升基層醫院麻醉科綜合救治能力的舉措之一。

          “目前科室已經培養了6名掌握圍術期食道超聲監測技術的主治醫生,同時將進一步加強與華西醫院劉進教授、宋海波教授的圍術期食道超聲技術團隊的合作,陸續向國內頂級醫院選派主治醫生進行相關技術培訓”,儲勤軍表示,計劃用2~3年時間,再培養8~10名熟練掌握圍術期食道超聲監測技術的醫生作為項目教學老師。同時,每季度舉辦一期圍術期食道超聲監測技術培訓班,面向全省招收學員,每期招收20人,計劃用3年時間,培養120名掌握圍術期食道超聲監測技術的麻醉醫生。

          儲勤軍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120名麻醉醫生再向自己所在醫院和地區進行推廣,從而實現圍術期麻醉核心技術的下沉,切實提高鄭州市乃至中原地區的麻醉安全水平,促進麻醉學科的發展,真正使患者受益、醫生受益、醫院受益”。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邢進


          分享到: 編輯:白賀 統籌:劉書芝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